大清那么大,为何甲午战争军费只有日本1/3,军力才不到一半?

有一些话题,是不可能假设的,不过如果假设,结果会怎样呢?如果大清继续与日本将甲午战争打下去会如何?结果就是八国联军进北京提前上演,或者火烧圆明园来个2.0版本,然后两国还是回到谈判桌。因为这个时候,跟后来八年抗战并不同。我们先看看国家战争能力层面,为什么继续下去清军会输到丢掉北京。

财政账面上,大清的财政还过得去。虽然大清已经积贫积弱,1891依然有8698万两有余的收入,支出在7936万两,财政看起来还不错。而在战争当年,筹集了6009万两,甲午战争消耗了4465万两,还剩1654万两战争结束还没花出去。看起来,大清还有一战的潜力,实际情况可没有这么乐观。日本的战争筹集资金高达17,857万两白银,几乎是大清的三倍。这时日本资金更充裕,打下去没问题。我们要知道,日本只是在国内发行国债,还没有国外借款过。而大清呢?国外借款基本已经是日常操作,这个时候已经有三千多万两借款了。不过,虱子多了不愁,外国人搞税收比自己强多了。一般通过抵押,大清也活的快活。不过,如果战争继续打下去,还能不能借到钱谁说得准。所以,大清财政压力巨大。

大清战力由于北洋海军的覆灭,其实可以说清军的战力基本丧失了。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聊胜于无,而陆军呢?一个词,虚有其表。此时,淮军一线战力已经完全丧失。战前李鸿章曾经统计,淮军具备近代战力的军队只有五万人,这其中一半要守在炮台。而这些炮台已经被日军完全占领。剩下的机动淮军已经大部分丧失在了朝鲜与辽东。而大清还有另一支即战力,就是湘军。但是,湘军已经在太平天国后就被大清自己玩死了。湘军在甲午战争期间还真的启用了,那就是海城攻防战。不过,这时候的湘军只有将领还是当年的将领,士兵已经全部是临时征召的乌合之众。当时湘军老将们集结了六万人进攻海城,不过只打了几个小时就败退了,根本就没有战力。而除了湘军和淮军,集结于华北的八旗和绿营,在嘉庆时期就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那么日军呢?战前就已经集结了十二万人的兵力。

精神层面袁世凯就甲午战争有评价,毕竟他就是亲历者。他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已经很明确了,说简单了就是制度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清军派系众多,军纪败坏,根本就不知为国而战。而这也是大清的软肋,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总不能跟士大夫国民讲“华夷之变”吧?所以,清朝灭亡后,会发现突然像两个世界一样。

最后,日军进行二段战略的华北攻略后,慈禧和光绪就会提前西狩了。接下来,列强也不会看着日本坐大,而慈禧也不会想早日下台,大清和日本还是会回到谈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