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大都有着行李箱的身影。
行李箱的构造其实并不复杂,但是它演变成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样式却是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据说美国有一个关于登月和现代拉杆行李箱谁先谁后的常识小测验,很多人都回答错误。因为大部分人都想不到,如此一个普通物件竟是比美国登月还要晚上18年的产物。
行李箱,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外出旅游或者出远门办事时放置行李的箱子。在交通不便的年代,远行的成本是很昂贵的。因此,在古代不论中外,人们很少外出远行,即使外出远行也甚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者雇佣脚力。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少不了行李箱(网络图)
在凡尔纳1872年写就的《八十天环游地球》里,主人公对自己的仆人说过“我们没有放衣服的箱子,只有一个地毯袋。我们每人只需要在里面放上两件衬衫和三双袜子,其他衣服我们在路上买”的话。是的,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行李箱还是由木材、皮革或铁皮制成,非常沉重,携带很不方便,旅行速度也被拖慢。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人类交通运输空前发展之后才得到改变。据了解,1900年前后,瑞士旅馆每年登记住宿的人多达百万计,英国海滩一个夏季也可以吸引数十万游客,旅游远行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开始变为一件平常事。也正是旅游,使得两个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个是旅馆业,另一个便是箱包业。而箱包行业的兴起,也促成了一种为旅游而诞生的箱包新种类——手提行李箱。这种手提箱一般由皮革、藤条或者厚橡胶布缠在硬木或钢制的框架上,边角再以黄铜或皮革固定而成,上面安有把手,使用扣子闭合。
虽然新式手提箱跟今天的标准相比仍显笨重,但比其传统的沉重行李箱却要更轻和更容易携带,于是,传统行李箱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式手提箱成为了人们旅行的最佳伴侣。而且在之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种手提箱一直活跃在箱包的历史舞台上没被替代。当然,它并没有一成不变,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和保持市场竞争力,它一直在变幻着材质和尺寸。直到1972年,一个名叫伯纳德·萨多(Bernard Sadow)的人给手提箱装上了轮子,才使得一种叫做轮式手提箱的更为新颖的旅行伴侣得到了普及。
老式行李箱(网络图)
伯纳德是美国一家皮箱公司的高管,主管产品的设计。在那个年代里,交通运输更快捷,箱包行业也更吃香,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市场竞争也大。性价比、质量、外观往往是顾客选购箱包的三大要求,如果自己公司的产品没有特色,很容易被市场淘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怎样设计出新式的产品让公司在箱包之路上走的更远,成了让伯纳德头疼的事情。
一天,伯纳德陪妻子去超市购物,由于近期公司的箱包销售情况不是很乐观,他的兴致不是很高。妻子见状,便让他在超市收银区外的休憩座椅上等待。期间,伯纳德无聊地打量着推着购物车采购商品的人们,脑中一片杂乱。
忽然,一个格格不入的身影映入了伯纳德的视线中。那是一个年轻小伙,跟其他人不同,他随意地拉着购物车,看到中意的零食就随手丢进去。看得久了,伯纳德眼中似乎出现了幻觉,那个小伙拉着的购物车竟慢慢变成了一个带着轮子的箱子。许久,伯纳德清醒过来后,眼中焕发了光彩。这时那个小伙子正好结账出来,伯纳德情绪激动地站起来跟对方说了一声“谢谢”。这突如其来的道谢让小伙子一头雾水,嘀咕了一句便走了,只是他却不知道,他刚才的举动带给伯纳德的启发有多么宝贵。
这件事过去不久,伯纳德便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轮式手提行李箱的专利申请书,并给这个新产品取名叫“滚动的行李(Rolling Luggage)”,并附有一张构造草图,草图内容是皮箱在保证原结构的同时于底部安装四个轮子及在侧部安装一根牵引皮绳。
伯纳德设计的轮式行李箱(网络图)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伯纳德并不是这个创意的第一人,其实早在1887年传统箱子时代和1945年的手提箱时代,这种轮式手提箱就被发明出来了,只是两者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且也没有申请专利,于是这项专利被伯纳德意外获得了。
因为这个发明,不仅伯纳德的事业有了转机,而且还方便了很多人的出行。但同时,伯纳德由此被很多人厌恶,除了对手公司,还有一大批旅馆从业者——行李员。在伯纳德发明并普及了有轮子的行李箱后,行李员慢慢成了可有可无的人员,越来越多由于远行而住旅馆的人开始对他们说“谢谢,不用了”或者“不必麻烦了”。因为在这之前,通过协助住宿人员搬运行李是行李员们唯一的收入来源,而伯纳德的发明的出现,却让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怎能不恨?
不过言归正传,行李箱的进化史并没有终结。因为伯纳德的发明仍然有着很大的缺陷,那就是这种轮式行李箱的重心很不稳定,遇到转弯、坑洼或者走急了很容易倒下。于是,著名的老牌箱包公司新秀丽(samsonite)对伦纳德的李箱又进行了一次改进。新秀丽只保留了两个轮子,并在底部设计了四个支脚,并于轮子对面的侧端设置了一个可以升缩的拉杆来替代皮绳。这一次的改进,在八十年代还获得了设计大奖。
然而这个设计依然美中不足,因为拉动此行李箱行走时往往需要抬起另一端,比较费力,对于经常需要出差的人们而言很不方便。罗伯特·普拉斯(Robert Plath)便是一个深受其困恼的人。
司乘人员与铁塔(Travelpro)牌行李箱(网络图)
罗伯特是美国西北航空一家波音747的机长,由于职业原因,他经常需要在机场和家之间来回跑。而新秀丽的行李箱,让他的手吃尽了苦头。退休之后,闲来无事的罗伯特望着放在家中已经很久没用的新秀丽行李箱,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曾经的困扰。于是,为了不使退休生活无聊的他开始琢磨设计一种更加好用的行李箱。罗伯特认为新秀丽的行李箱总体来说是合理的,主要的缺陷便在于拉杆的位置。知道了缺陷所在,改造的目的性便明确了许多,于是很快的,罗伯特做出了我们现在所通用的拉杆行李箱样式,当时是1987年。
试用一番,罗伯特觉得效果不错,便开始试着将他的杰作推销给曾经工作单位的机长和空乘,没曾想评价出乎意料地好。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罗伯特终于下定决心,于1988年创立了一个叫做铁塔(Travelpro)的箱包公司,并以埃菲尔铁塔作为行李箱的logo。而以后的十几年间,这家公司专门致力于箱包的设计与生产,并对已有的拉杆箱不断进行改进,精益求精,最终成为如今世界三大箱包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