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安”是宋江为梁山好汉们设计的一条职业通道,也是梁山发展的方向。自宋江架空晁盖以来,他就开始明着暗着为“招安”铺路。比如,在赚呼延住时就以“暂避梁山,等待招安”为诱饵,其实这也是他对招安的一次真情告白。
然而,宋江苦心经营的这条“招安”路适合梁山好汉们吗?宋江并没有思考过,包括对自己的前途他也是盲目乐观,低估了朝中反对派的实力。在替朝廷几次征讨后留存的这些好汉们,为何有的能继续留在朝廷施展抱负才能,有的却打回原形回到起始点,更有的落得不幸身亡?
一、朝廷为何容不下宋江?
宋江自认为“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他虽未参加科举,正式进入体制,但通过吏的身份已经游走在体制的边缘。靠着“吏道纯熟”的扎实业务功底,以及“长成亦有权谋”的心机谋略,宋江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体制中人,他也确实一直朝这个目标在努力。然而,一首反诗将宋江的美梦彻底击碎,使他不得不暂栖梁山,以谋求实现理想。
北宋末年小规模的农民起义频发,一些投机分子窥到可趁之机。民谣里说的“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成为“曲线当官”的终南捷径。宋江作为受过圣贤教育,腹中略有文墨,“学而优则仕”思想早已深种。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放弃“当官”的理想,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宋江虽然时刻准备着,但在这条道路上行走总是充满各种波折,他把自己早先的不成功归结为朝中奸臣蒙蔽了圣眼,这也就形成了他领导梁山集团“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基本思想。
宋江没有蔡京的进士出身,也没有高俅的“脚气”。他走上梁山后,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招安”上。他对高俅手下那十位出身绿林的节度使充满艳羡,想让自己也成为那样的人。于是宋江有了一系列对于招安的谋划运作,最终实现了。而当他进入朝中后,和那些官场老油条们比起来就太幼稚了。他的“谋略”不过是些江湖技俩。奸臣们不容宋江,不是因为宋江的“清”与他们的“浊”形成对比,而是对这种人本质上的不认可,认为不是一个档次。所以想方设法陷害打击,先是除去卢俊义,等于斩除了宋江的一条强有力的臂膀,之后便对宋江下了毒手。
宋江死后还有三位陪死的:李逵、吴用、花荣。李逵是被宋江毒死,宋江出于怕李逵造反毁了自己的清明;而吴用和花荣属于主动陪葬,因为他俩明白如果失去了宋江可依附,他俩都是白搭。
二、为何有些降将能重回体制?
呼延灼、关胜都是在与梁山作战时失败,为保全性命,勉强从贼。究其心里,无不是心系朝廷。拥有这种心态的还有失陷生辰纲的杨志,他对朝廷更是心心念念。这些朝廷军官们的人生理想就是杨志所说的:“一刀一枪在边廷上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他们对招安的响应速度最快,朝廷对他们的接纳度也最高。后来呼延灼、关胜都参与了朝廷对外敌的战役,连同朱仝也做到了一方节度使。
这些人忠君报国的理想实现了,算是招安后的善果。
三、怎样的人会选择回乡或遁入空门?
能够在乱世中保全性命,无论是回到故地生活还是遁入空门,相较于梁山大多数战死的好汉来说,都算不错的结局。
柴进、李应继续回老家当富豪。而他们白白折腾了这么多年,弄得身心俱疲;尤其是柴进,还曾组建过一个和美的小家庭(给方腊当驸马),转眼都是灰飞烟灭。
阮小七比两位哥哥运气好些,活着回到老家,尽管日子还是以前那般清贫,但能在老娘前进孝,也不赖。
孙立、顾大嫂夫妇回到登州,还是经营酒店,人生又折回起点,但有了那番经历后内心可能会少了几分躁动,多了几分平静。
宋江的亲弟弟宋清算是捞到了所有宋江带来的好处。有了朝廷的封赏,光宗耀祖,儿子还通过科举进入了仕途。
公孙胜现在可以安心做个云游道士了,还收了徒弟;戴宗并不是一味给人当枪使,他知道急流勇退,大笑而终;武松虽然成了残疾人,但失去了胳膊捡回了命,在六合寺活到八十多岁寿终。
这些选择回到生活起点的人都算是敢于直面生活,正视自我的人。他们能及时止损,没有再折腾下去,让命运最后能有个比较好的收尾。
四、为何李俊能另辟一番新天地?
李俊在海外创业,当了暹罗国国王,被认为是梁山108好汉中结局最完美的。一起沾光的还有童家兄弟,都做了暹罗国的大官。从扬子江上贩私盐的,到梁山好汉,再到一国之主,李俊的人生充满传奇。李俊的成功与他的眼光密不可分。
他的人生第一次转折是由于他紧紧把握住了宋江这个人。听说宋江刺配江州后,他就掐算着宋江路过揭阳镇的时间。快到跟前时他天天去守候,最后歪打正着撞上宋江,还对宋江有了“救命之恩”。他利用这个机会与宋江结拜兄弟,从此死心塌地地跟随。
当与宋江在招安问题上出现分歧后,他未挑明,而是选择一边继续跟着宋江干,所谓“宋公明恩义难抛”;一边把握时机,与费保结下盟誓,留下后路。
同样是“招安”,但梁山好汉们的结局大相径庭。这和个人的选择有关,也关乎运气。要想做对的事情,绝对需要智慧和眼光,所以李俊的成功无法复制。
文:刘樱姝
参考资料:《水浒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