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10个儿童使用抗生素的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

大家好,我是冀连梅,百度知道“请回答2019”的年度回答者。

2011年11月,我开始通过网络向大家科普安全合理用药的知识,转眼就是八年。

八年间,我科普的知识涉及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多种不同疾病和用药。

其中,我科普最多的还是儿童安全用药的知识,因为儿童既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

我指出过不该给儿童滥用输液和抗生素,也纠正过医生对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的错误认识,更是直面质疑过所谓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的滥用,并助力国家药品监管部门修订了此药的说明书,使其禁用于3岁以下儿童。

通过不断的科普,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不再迷信输液好得快,也不再轻信那些所谓的免疫增强剂了

不过呢,家长们对于抗生素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滥用和误用依然存在。于是,我决定利用年度盘点的机会,邀请「问药师」团队的梅昕药师和我一起为家长们梳理出【儿童抗生素使用的十个误区】,希望能教会更多家长带孩子远离这些误区。

老百姓口中的“抗生素”,在医学上严谨的称呼是抗菌药物。它是多种药品的总称。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的利器,它为人类健康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各级医疗机构内的滥用、以及大众错误地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误用,使得各种难对付的耐药菌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新的抗生素研发速度又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的速度。

为了避免以后无抗生素可用的情况出现,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抗菌药物临床管理文件,规范抗菌药物在医院中的合理使用,部分大城市的药店对于抗生素的销售也加强了管理,必须凭处方购买。

尽管合理使用的总体趋势向好,但仍有数据表明我国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不足50%,仍需要高度重视。

儿童是我们的未来,保护他们不受伤害,不滥用抗生素,了解科学使用抗生素的知识,是每个家长的责任。

每一位父母,都有必要先知道这十个常见的抗生素儿童使用误区,以避免出现用药错误。

第1个误区

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相信很多家长的小药箱里都会常备有阿莫西林、头孢这类抗生素,当孩子发烧、咳嗽的时候,很可能就把抗生素当成消炎药来使用了,要牢牢记住:抗生素不是消炎药,必需经由专业靠谱的医生评估孩子是细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一些家长看过诸多的科普文章,于是常通过血常规自行判断孩子的感染,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要知道,判断是不是细菌感染这件事不简单,即使对于专业的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比较有挑战的工作。

细菌感染的判断,一定要结合孩子的病情、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不是一个化验指标就能确定的。

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家长,很难自行准确判断。

因此,给儿童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向专业靠谱的医生或药师咨询,明确评估是细菌感染后再用抗生素。

第2个误区

医生滥用抗生素

这是目前最难规避的误区。因为在国内,造成抗生素滥用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不靠谱的医生出于自保心理或追求经济收入造成的。

甚至一些医生也分不清抗生素和消炎药的区别,或者持有感冒不用抗生素会变成肺炎、用抗生素来预防肺炎等等错误观念。

因此,如果医生给开了抗生素,家长一定要问清楚医生是根据哪些症状或指标来判断孩子是细菌感染的,如果医生能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才能放心用药。

如果医生只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或者拒绝回复,建议家长们再向靠谱的医生或药师咨询,明确了细菌感染的诊断后再用药。

第3个误区

品种选择不合理

医生考虑孩子存在细菌感染之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选择抗生素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多达上百种,再加上剂量、品牌、剂型的区别,那就要在数百种药物中选择合适效果明确、安全性高的抗生素。这个难度不低,误区也多。常见的误区有下列两种:

第一种情况:滥用抗生素针剂。

这在基层医疗机构或门诊中十分常见。不分病情轻重,孩子高烧就输液,孩子咳嗽就输液,这些错误观念一定要戒除。

抗生素用药的原则一定是能口服,不输液,只有当孩子存在重症感染的情况时,才需要输液,而评估严重与否,需要结合孩子的意识、精神状态、呼吸、心跳等各项指标,而不是发烧或咳嗽等单一指标。

第二种情况:担心过敏而拒绝

用药对于儿童细菌感染,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是最常用的。

有的家长担心孩子没吃过抗生素,怕过敏而不敢用青霉素或头孢,要求医生开其它品种抗生素,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误区。

只要孩子没有过敏史,父母没有严重的药物过敏史,是没有必要盲目担心孩子过敏的。

第4个误区

剂量选择不合理

医生开具抗生素之后,家长回家往往会参照说明书来给孩子用药,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抗生素,有一些说明书的剂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了,现在的治疗理念提倡对于细菌感染,要足量使用抗生素以降低细菌耐药的风险。

比如对于细菌性中耳炎或细菌性鼻窦炎,通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剂量要用到说明书剂量的三倍,如果简单按照说明书,治疗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有些家长因为认识到不能滥用抗生素,在使用的时候想着能少用就少用,会按照说明书上的最低剂量来给孩子用药,这也是不科学的,剂量太小,往往达不到良好的杀菌效果,反而可能诱导细菌耐药。

因此,足量使用抗生素非常有必要。

第5个误区

给药间隔不合理

这个误区在输液使用抗生素时尤为明显。

前面讲过了,重症感染的孩子会输液治疗,但一天输几次是需要格外重视的。有的药需要一天两到三次给药,但门诊输液一天只输一次,是非常不科学的。

儿童常用的这几类抗生素,降了阿奇霉素、头孢曲松之外,其它药物都是需要一天2-3次,甚至4次给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抗菌效果,如果做不到一天多次输注,就达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一天输注几次,老往医院跑很不方便呀。没错!如果孩子的病情选择在门诊治疗,那就说明本身病情并不重,也就自然不需要选择输液了。

如果孩子病到必须输液进行治疗,那本来就是应该住院进行治疗的。

第6个误区

用药疗程不合理

所谓疗程,就是抗生素的用药时长。抗生素只有使用了足够长的时间,才能充分的将细菌杀灭,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用上药之后,发现孩子烧退了,咳嗽好转了,就立即停药了。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只是把细菌的主力部队击溃了,剩下的残余部队如果不完全消灭,很可能死灰复燃,东山再起的。

所以,抗生素的使用疗程是要使用至烧退之后的2-3天才停药。

比如急性咽炎链球菌感染,通常的疗程是7-10天,细菌性鼻窦炎,疗程需要10-14天甚至更长,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过,家长们也需要注意,凡事过犹不及,抗生素的使用疗程也不是越长越好,用药时间太长,细菌已经消灭还不停药的话,那就相当于用抗生素在身体上培养耐药菌了。

因此,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疗程,也是我们使用抗生素的要点,并不是所有抗生素都7天疗程。

第7个误区

盲目拒绝使用抗生素

有很多家长看过比较多的科普文章之后,认识到抗生素不能滥用,进而认为抗生素是个不好的药物,导致当需要使用抗生素时却盲目拒绝。

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前面说过了,抗生素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发明,必要的时候是救命的药物

对于儿童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是细菌感染,都是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只有轻度的细菌性肠炎,可能不用抗生素能够自愈,否则都应该遵医嘱,规范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第8个误区

害怕抗生素会有严重不良反应

这个误区主要体现在一些特别谨小慎微的妈妈身上,怀孕的妈妈担心用抗生素会影响肚子里宝宝的发育,担心用了抗生素会导致小宝宝致聋,会损害孩子的肝肾功能,或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等等。

其实这个问题不需要太担心,现代的制药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临床上使用经验充足的药物,引发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的风险已经大幅下降了。

特别是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于孕妈、哺乳期妈妈和婴幼儿都是安全性很高的。

第9个误区

不恰当的联合用药

这个误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家长们会经常有的疑问,就是用抗生素的同时要不要加益生菌来调理肠道?

目前只有较低级别的证据支持当抗生素引发了腹泻时,可以添加益生菌,但大部分的抗生素腹泻,在停用抗生素后,能够自行缓解,不用益生菌。

如果没有出现腹泻,提前加用益生菌的意义也不大。

也不要觉得加了益生菌,就能够降低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或者就能帮助抗生素尽快从体内排出,这样想当然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第10个误区

 忽视食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这个误区里,最需要注意的是:头孢类药物,或者甲硝唑类药物,一定不要和酒精类食物同时使用,因为可能会引起“双硫仑”反应,是有生命危险的。

可能家长会说,我不会给孩子喝酒呀,但是,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给孩子吃酒酿丸子,吃酒心巧克力,甚至有的家长会错误地选用酒精擦拭身体的方式给发烧的孩子降温,这些都有可能让孩子接触到酒精,需要特别注意。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看完之后,可能会有点无所适从,感觉吃个抗生素怎么这么复杂呀,感觉哪哪都是坑啊,家长又不是学医的,怎么能够掌握的了,那么在这里,我总结几句话给大家:

孩子生病后,一定要找专业靠谱的儿科医生评估病情,明确是细菌感染后,遵医嘱足量足疗程规范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对于用药存有任何疑虑时,使用之前向专业医务人员咨询。当然,前提都是要在身边先认真找到靠谱的医务人员。

当然,前提都是要在身边先认真找到靠谱的医务人员。


作者:冀连梅 梅昕

作者简介:

冀连梅

《问药师》创始人

畅销书:《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先后任职于北京国际SOS救援中心、美国新泽西沃尔玛连锁药房,北京和睦家医院等单位。擅长儿童、孕期、哺乳期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