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天,广州横沙车流攒动,经常往返广州与佛山两地的驾驶员兴奋异常。
因为在这一天,广东省第一条正式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正式运营,这就是广佛高速,距离上海的全国第一条全线建成通车的高速时间不远,当时经济上还颇为弱势的广东却赶上了公路交通的早班车。
2012年,深夜依然繁忙的广佛高速
(图片@图虫·创意)▼
今日这条高速已属于沈海高速广州支线(粤S15)的一部分,特殊的身份被淡忘,广东的路网却在越做越强。在第一条高速通车之后,广东高速路网不断增长,至今已成为全国各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排名的第一位,预计明年将达到1.1万公里。
港珠澳大桥也是这一体系的一部分
(图片@图虫·创意)▼
如此神奇的广东高速公路网是如何造就的?
“粤”来“粤”强
广东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虽有山地将广东与邻省相阻隔,但发达的经济以及位于南方端点的位置,让众多的高速公路选择它作为终点。
就在最新的国家高速公路网7射11纵18横规划(2019修订)中,36条主线即有10条途经广东地区(不考虑共线)。
无论铁路还是公路规划
首先就是把这三个点紧紧连在一起▼
最重要的首都放射线中就有一条来到了这里,这就是著名的G4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同时它所相关的四条并行线也途经广东地区,足以证明广东路网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广东与首都的经济联系紧密度远超过想象。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G4京港澳高速这一条
作为南北主动脉,出个什么状况,也能堵个十几公里
(韶关段冬季因为路面结冰导致的漫长堵车)
(图片@ic / 图虫创意)▼
在11条南北纵线中,广东也可谓是最大的赢家,共有7条高速途经广东境内,而以广州作为终点的就有3条,分别是G15沈海、G25长深、G35济广、G45大广、G55二广、G65包茂、G75兰海。与它们相关的其他线路也有数条,共1条并行线,2条联络线,联络线的出现则意味着高速公路主线之间的相互连接可由它们实现沟通,联络线的所在地也将受益。
G15、G25、G35、G45、G4、G55、G65、G75
从多个方向进入广东
(图片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至于18条东西横线,由于广东偏南,对连接国土东西向作用有限,其实并不占多少优势。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广东还能拥有2条大横线,分别是G78汕昆和G80广昆,以及1条联络线。
正在建设中的汕昆高速和武深高速翁源段
(图片@图虫·创意)▼
还有一类不常见的高速,在广东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就是6条地区环线中的G94珠三角环线,同时它也携带着1条联络线。
也是在国高城市绕城环线之中,由于广东省存在计划单列市的原因,也有两条线路入选,一是G1507深圳绕城高速(预留),二是G1508广州绕城高速。
广州东沙立交,广州环城高速最后一个立交
(图片@图虫·创意)▼
这些都足以证明,高速在今日广东的重要地位。
然而这只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规划,涉及到广东省级的高速公路网规划那就更多了。毕竟现在开车驾驶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会考虑是省高速还是国家高速,只要有路,通过密集的公路网,快捷到达目的地就成。
目前,广东省高速公路网最新规划布局方案为,以“九纵五横两环”为主骨架,用加密线和联络线为补充,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以沿海为扇面,以沿海港口(城市)为龙头向山区和内陆省区辐射的路网布局。
也就是南北主干线+珠三角核心区+其他沿海城市副中心
再用密集的道路连接大量的市、县、镇
(图片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当然,省内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时候,有些段会与国家高速相重合,但大部分高速都是省内自己规划所独有,并冠以“粤SXX”,而不是“GXX”。
规划只是规划,落到实处,修建完成,才是广大驾驶者最为关心且受益的。而广东在这方面也做到了极致:在2015年底,广东即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除南澳);在2017年,它与陆路相邻省份已经各开通4条以上高速公路省际通道。
在这片庞大的公路网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无外乎就是珠三角地区,其高速公路密度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区。众多超级基建、超级工程等项目,纷纷落地于此。
珠三角地球密集高速公路网
(图片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以广深间的交通为例,这两座相距不太远的一线城市经济联系度很高,中间还夹着蠢蠢欲动的东莞,通道有多少都不为过。但随着基建的进行,广深之间能够利用的陆上空间已经几乎全部填满。这让人们不由得想到,是不是能向海要路呢?
最终的产物就是粤S3广深沿江高速。它由广州黄埔官田开始,沿着狮子洋的走向,在陆地行进,跨越多条河流,直到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以北的福海附近。由于机场的存在,以及其东边已修建有G4高速,它只能继续一头扎进珠江口的水面中,在水上经行10多公里,最终到达南山前湾。
从城中村穿过的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图片@图虫·创意)▼
而在这条水上高速以南约30公里处,就是去年刚通车的著名网红公路,港珠澳大桥。鲜为人知的是,港珠澳大桥其实正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G94珠三角高速环线的核心区段,得益于它的建成通车,珠三角环线才得以几乎闭环。
港珠澳大桥与广深沿江高速
(图片来自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港珠澳大桥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规模、气象水文条件复杂对于修建造成了一定难题的影响之外,三地之间互有差异的管理及标准等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这都为大桥的修建带来了不少困难。但就是如此困难的前提下,伶仃洋口的港珠澳大桥,还是得以修建成功。
与此同时,另一条不太为人知的新通道,深中海底隧道,也在计划建设之中。
建设中的海底隧道
(图片@ic / 图虫创意)▼
“粤”来“粤”挤
如此密集的高速公路,在过去也必然会带来收费站臃肿的问题。尤其是令人讨厌的各种省界收费站,直接设在必经之地的主线上面,而不是匝道,本来非常通畅的高速,在此很大几率会出现梗阻现象,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融合、降低了国家公路物流的效益、同时增加了车辆尾气排放。路网越密集,问题越严重,有时并不一定是好事。
这个问题全国都有
表面端庄,内心不慌,还有5个小时就排到我了
(图片@图虫·创意)▼
而广东就有18个省界收费站,而且随着每年新建成道路的不断增加,收费站也会持续增加。
国家也意识到了上述情况,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就提出要降低全社会各类营商成本、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大物流等方面投入、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也是在今年“两会”中,李总理在报告中庄严地向全国人民承诺,要在两年内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高速公路不停车快捷通行。撤站工作也由此全面启动。
要是全部换装ETC,其实可以过得很快
(图片@图虫·创意)▼
然而,撤站需要一个过程,也同样需要技术攻关,而且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它带来的大规模工程建设,虽然时间短,但必须经过了认真地调研、分析、论证。每一个系统都要研究透彻,例如收费车道,每条车道的软件、硬件、系统、标志标线都要调整,这都是巨大的工程量。
同时伴随撤站的,还有ETC不停车收费的不断推进。这是今年以来,公路交通行业内异常火热的话题。
“粤”来“粤”快
广东在这场撤站浪潮中也走在了前列。
就在去年,全国首条高速公路主线ETC自由流在广东省广珠西线南丫站建成开通。这是ETC收费模式的一个里程碑式突破,意味着即使在高速公路主线车道上高速行驶的车辆,也能实现提前缴费,不仅拓宽了预交易的应用场景,还将大幅提高ETC过车速度和收费广场通行效率,也为将来撤销省界站及各种主线站、实现全国联网收费改革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而对于匝道,广东早在2017年就启动了东新高速南浦站匝道自由流的项目研究,当时就在广珠西高速石洲站、广清高速新华站试点。这为后来的广东实现高速收费站不再单设人工收费车道,奠定了科技基础。
四通八达的广清立交
在高科技的助力下会变得更加通畅
(图片@图虫·创意)▼
从上个月起,广东全省各高速公路出入口收费站将改造成以ETC车道为主,仅保留1~2条ETC/人工混合收费车道,不再单独设立人工收费车道,安装了ETC的车辆通过收费站将更加顺畅。
哦豁,以后就几乎看不见小姐姐甜甜的微笑了
(图片@图虫·创意)▼
然而高速撤站后收费稽核需求倍增,收费稽核从省内扩大到全国,稽查和追缴难度加大。在广东省,每年高速偷逃费就达2.5亿,广东也率先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恰逢数字经济时代也在这时全面迈入,为广东撤站助力。而说到数字经济,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云智能下的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移动协同这四项关键技术,它将在未来10年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基础设施,不拥抱这些新技术,就像是工业时代的一家工厂却没有通电。
就在过去10年,阿里巴巴不仅自研中国唯一云操作系统飞天,建成庞大的云基础设施,更是成为拥有云计算、数据智能、智联网、移动系统四大关键技术的云智能提供商。
广东就这样与阿里实现携手,就在近日,全国首个高速不停车收费AI稽核项目正式落地。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来准确处理公路联网收费后的清分结算工作,这在业内开创先河。
这是因为除了硬件改造外,不停车收费事实上还急需升级软件。首先是依托于最新的收费技术,车辆图片、视频带来相比以往数十倍的存储和计算压力,付费系统存在不稳定隐患。拆除收费站后,收费也绝对依赖于路侧的收费设施设备,对车辆识别要求更高,仅识别车牌已不满足新场景下的稽核要求。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东联合电服与阿里云合作,首先借助全球领先的视频识别技术,精确感知车辆特征,防止车辆以套牌、遮牌的形式偷逃费。同时结合数据技术,在图片、视频全部上云的基础上,还原车辆在全路网的行车轨迹,堵住车辆换卡逃费、绕路逃费的漏洞。
此外,阿里云还为广东路网带来了稳定的边缘计算能力,既能聚焦实时、短周期的数据分析,也能在边缘节点上做简单数据处理,缓解图片、视频传输上云的流量压力,让路网疏导车流更加轻松。
就在南丫主线ETC自由流开通首日,在通车时速100公里的情况下,预交易成功率达到了95%。只要听到“嘀”一声,扣费就自动完成了,不需要再减速停车缴费。而随着技术进一步强化,这种便民措施的全面铺开也指日可待。
按规划,这套系统会在今年年底全面铺开,此前极为拥堵的广东高速公路也通畅了起来,让很多车主喜笑颜开。
其实,广东只是中国高科技基建的一个缩影。
交通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定律叫做当斯定律,它是说在政府缺乏有效管理的情况下,新建道路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量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也就是说新建的道路并不能解决交通拥堵的状况,而智慧交通就提供了这样一种提高效率、增加安全的手段。
在四川成都的绕城高速上,阿里云帮助管理者建设了事故、拥堵的数字化预警系统,今年国庆流量增加了11.9%,但车辆平均通行速度却快了3.46%;在全国高速路密度最高的江苏,阿里云则在逐步取代Oracle、IBM,成为路网运算业务的供应商,用云服务提高当地的路网管理水平。
常州市新北区沪蓉高速
高效的路网运算将助力江苏,向更好的发展方向迈进
(图片@图虫·创意)▼
一个智能基建的时代正在来临,一如中国基建狂潮中不断涌起的一座座高耸的丰碑一样,为下一个时代书写属于中国的基建传奇。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ic / 图虫创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