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话,我真的对中国匠人,或者说中国的匠人精神闭目塞聪,至少在2018年年中时分,在《我在故宫修文物》开播之前,甚至是在它播放期间,都没有了解过或者想去了解下中国匠人。
我记得曾经在大街上遇到一个采访的小姐姐,她逮住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好,请问您知道中国匠人精神吗?”
我愣了一下,思索片刻,很快就说了一大串的名字,什么鲁班啊,张择端啊,梓庆啊,雷发达啊。
这些都没错,但很明显,那个小姐姐不是很满意,犹豫着又问。
“那现代的呢?”
“嗯……那个算吗?”
我指了指一旁修物具,配钥匙的小摊,摊主好像也发现了我们,露出了憨厚的笑……
外国的都是好的
今天,上网搜索匠人精神,无一例外,出现的几乎是德国、日本的匠人如何如何,至于中国,成了山寨盗版的代名词。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这和我们所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德国品质好啊,日本性价比高啊,贪便宜就买国货吧。
德国科隆大教堂
而到了初、高中,只要教室里的东西坏了,老师率先吐槽的,也必定是国产,所以都买外国的东西,国产嘛,不经捣鼓。
很好,这就埋下小小的种子,它的名字叫,外国的都是好的。
那么,对比国外,国产就真的那么不堪吗?
苹果公司为了打造薄手机,前往日本观察日本的锻造大师打造薄如蝉翼的太刀,可却忘了我们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那才叫薄如蝉翼,直到现在都无法仿制。
素纱禅衣
同样,我们也忘了,唐汉的丝绸,让无数欧洲人一掷千金!“万匹丝”真不是句玩笑。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有一次穿着丝袍去看戏,光耀夺目、艳丽华贵的中国丝绸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罗马大剧院沸腾了,后来贵族男女争相穿着丝绸衣袍以显示高贵的身份。
那时中国丝绸的价格被炒得几乎等同黄金,曾达到12两黄金才能买1磅丝绸的天价,绝对是有钱人才追求得起的高档奢侈品。
《簪花仕女图》
著名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抱怨说,罗马每年至少有价值相当于今天2000万美元的黄金,在与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半岛的生意中丧失,其中大多用来购买丝绸,以至于很多人担忧,丝绸会把罗马经济搞崩溃。
大汉的丝绸有牌面,明清的瓷器也未曾落下风。
当时一个欧洲的小贵族,痴迷于中国的瓷器,但是因为缺少渠道,价格昂贵而无法购买,可身边的贵族都在炫耀自己买来的中国瓷器,他非常羡慕,于是绞尽脑汁想出一个方法。
他命人烧制了大量的陶器,涂抹上白色的颜料,再根据中国瓷器的花纹描绘上去。弄出来一批西贝货,放在显眼位置,邀请八方一起欣赏。
到了后来,瓷器甚至成为了中国的别称,“China”是中国,也是瓷器。
中国的匠人精神,从3500年前的春秋时代就有追溯,“梓庆为鐻(jù)”的精神源远流长,梓庆做的鐻(一种用木头砍削后做成的乐器),看到的人都惊叹不已,认为是鬼斧神工。
鲁国的国君很好奇,梓庆则说首先是专注,排除一切杂念,进入山林中,观察树木的质地,精心选取自然形态合乎制鐻的材料,直至一个完整的鐻已经成竹在胸,这个时候才开始动手加工制作。
将器物天性与专心致志结合起来,梓庆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匠人精神!
越王勾践剑
正是这种精神,让勾践的自作用剑,哪怕是放在今天,依旧能感受到其中的惊涛骇浪,凛然寒气!
在明朝,甚至出现了可以在上面跑马的军舰,这种巨无霸,说是当时的“航空母舰”一点也不为过。
相较之下,当代德国的工匠精神,无论怎么追溯,也不过两百多年。至于日本,许多的精华文化都源自盛唐,谴唐使,可以说日本的工匠精神大部分都传承自中国。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的文物修复大师
时间往前走,不为东停,不为西留,曾经不那么浮出水面的工匠精神,现在彻底暴露在了所有人的视线中。
我们知道了在大英博物馆工作的修复工,邱锦仙,搞定了让西方人束手无策的中国东晋绘画作品《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局部
当年被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装裱在镶板上。那惨样,闻者伤心,见者落泪,2013年,邱锦仙忍不住了,一听说大英博物馆请她修复古画,直接就答应下来。
她放弃重新装裱的计划,将其保存在原来的木格纸板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淀粉浆糊和化学浆糊混合之后加以固定,然后根据文物修复“最小干预”的原则,用细毫毛笔补全颜色,从而恢复了这幅画原本的模样。
除了《女史箴图》,当年很多被掠夺到国外的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外国人都修复不了,只能找中国专家修复。
《女史箴图》局部
文物还是中国的好,修文物,当然找老字号。
德国友人的钟表技艺的确值得骄傲,可我们也绝不差!
故宫中存留的精致现代钟,有许多都在退休的边缘,钟表杂尘堆积,传动老化,部件破碎!甚至许多精细的零件在市场上早已销声匿迹,得不到补足。
也许在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人们都会觉得,要找德国医生了,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王津师傅说,我们自己完全没问题。
拆开钟表除锈,清洗打蜡,查看破损,进行修复,最后再组装调试,看似十分简单,可想而知其中的复杂,还须躬行。
最终,一个个病危的现代钟,“在魔术师”王津师傅的手中,又回到了春天。
而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博力量的不断壮大,我们的文物修复行动不再限于国内,而是渐渐走出了国门,也让外国朋友们看到了我们“老字号”的底蕴!
2017 年,泰国王室说着萨瓦迪卡向中国国家文物局提交请求,希望有中国的考古专家能帮他们解答一处古建筑身上的 " 未解之谜 "。
泰国火船廊
广东文博人也说着萨瓦迪卡接下了这单生意,不对,是为了友谊!
其实泰国的考古学者是有两把刷子,火船廊的修复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大问题是建筑墙壁上的众多壁画和字样。
因为这算是民住区,所以没怎么保护,直到有一天住户投诉墙坏了,业主才开始修缮,不修不要紧,一修吓一跳,这墙原来都是古董!
专家现场勘查发现,这些壁画显示出浓郁的潮汕传统风格,应是由中国工匠绘制,在泰国国内咨询了很多专家均表示无法看懂,只好向中国专家“求助”。
泰国火船廊
时年六月,为了见到老祖宗的东西,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受委派去往曼谷,来到湄南河西岸的火船廊。
这些壁画的位置环绕窗洞和门洞,诗画并列,画工精致细腻。可惜由于后来的不当使用和疏于保护,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湮没。
而破译这些 " 文字密码 " 对于通读古诗文的曹劲来说并不算太大的挑战。曹所长发现,这些壁画的主题大多是古代诗文佳句、潮州传统戏剧故事和一些传统吉祥图案。窗框壁画题写的古诗包括了唐代刘禹锡、杜甫,宋代杨万里、苏轼等人的名作。
泰国火船廊
只是,当时的工匠能力有限,错别字一大堆,在曹所长的讲解下,一路跟随的泰国诗琳通公主用中文记录诗词含义,还用手机拍下曹所长的工作笔记,最后还在一幅壁画的角落工整地签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和纪年日期。
中泰的友谊,通过这些“神秘的符号”交融在一起,也必将越来越浓厚。
时代,不会完全抛弃曾经
今年4月,法国朋友们看着被大火摧毁的尖塔和教堂屋顶,那些舔舐着夜幕的火舌如同舔舐在了他们的心上,那一夜,没人笑得出来,那一刻,全世界都在沉默,也许有许多的法国朋友在心中对着雨果,一次次地说着“对不起”。
为了能让全世界的朋友们感受到巴黎圣母院曾经的辉煌,感受那中世纪的独特气息,感受文艺复兴的人性精神,法国加班加点推出了巴黎圣母院修复计划,可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浩大的工程如同一座大山,带来说不清的压力。
几番思索,他们想起了我们这个东方的神秘古国。
五千年的历史底蕴,薪火相传的文化精神和数不尽的精美文物,让他们看到了巴黎圣母院回到钟声飘荡时代的可能。
其实到了现在,都有很多人在质疑中国的匠人精神,也许是某宝假货太多,也许是在国外买了质量更高的中国制造,但我始终相信“中国出品,必属精品。”的名号是不会一直埋没,他会在这个满是霓虹的世界中,散发出独属于自己醇厚的古色古香。
两千三百的传承,从梓庆开始的匠人精神,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薪火相传,也让我们这个古国在崭新的时代还有着王者的姿态。
真正的匠人,是不会为了一杯酒水放弃曾经的荣耀,他们藏于心,而非露于形,终会成为不朽的丰碑。
也许你会说这些都是国家的精英,都是为了国家的颜面尽力做好,或者说不得不做好。
但我想说,那些路边修器物的小摊,给我修的门没出过问题,修的伞到现在也用得舒适,这何尝不是一种“匠人精神”呢?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