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甲天下,曹州牡丹甲洛阳,亳州牡丹有过如何的盛景?

第一章:我的牡丹缘

我的父亲真是多才多艺。

作为儿子的我,说这话,多少会有吹嘘或者自夸之嫌,但是,我说得的确是事实。

仔细想一想,与父亲大人的才能相比,我真是十分羞惭。不说别的,就父亲所掌握的剪纸这一项技艺,我这一辈子都没敢想过。

记忆中,父亲非常喜欢买书,所以,比起普通的村人来,我的家里,还是很有一些书的。刚刚认识了一些字之后,在没事的时候,我总是喜欢乱翻那些书籍。真不是什么天生好学,我的翻书,大概是一般小孩子都会有的动作或者倾向吧。

记得有一次,在家里乱翻时,我还翻出一盒明信片来。

那个时候,我还不懂得那就是明信片。后来,读初中的时候、或者,是在更早一点的小学四五年级吧,同学之间流行互相赠送明信片,此时,才知道,此前我在家里翻出来的那盒图片,是明信片。

那盒明信片是一组,大概有十多张到二十多张吧,现在回想,已经记不清具体的数字了。明信片的主题是牡丹,每一张,都是非常、非常漂亮的牡丹花。

今天,再去回望,依然能在脑海中浮现那些牡丹的花容,并且依然清晰、依然美丽。

那时,我根本不知道父亲买这明信片做什么。后来,我才渐渐明白,这明信片里的牡丹很美,大概是这牡丹的美,吸引了父亲。

您或许会说,你吹牛吧?你一个乡下人,你那种田的父亲,家里也不怎么富裕,怎么可能因为你所谓的爱美,而去买一盒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牡丹主题明信片?

我要说的是:我的确是乡下人,我的父亲也确实是种地的。但就我所知,从祖父始,往上三代,我们这个家都是读书人。父亲也曾经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只是,太可惜,可惜父亲遇上了那个不好时代……只是,太不幸,不幸父亲早早就没有他的父亲……时代的不幸和家庭的变故,造成了父亲一生的悲剧,结果,老人家只好一辈子以种地为生。虽然种了地,但是,父亲那种读书人的清高、那种永远以书香门第自居的骄傲,使得老人家和其他的种地人多少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虽然,现在父亲老了,一辈子也没有实现他读大书的梦想,但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依然那样倔强地活着。现在,静下心来看父亲,慢慢发现,老人家一直有他的理想,有他的坚持,特别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当日,虽然家中的用度并不宽裕,可是,遇到好的书籍,父亲都会卖。后来,我们读书了,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用钱,父亲从来都没有含糊过。从这些来看,父亲买明信片,我解释为所谓的爱美,猜想,一般人大概多少还是可以理解的。

再者,那个时候,乡村是流行剪纸的,父亲经常义务帮人家剪纸,装饰新人的婚房。所以,我猜想,父亲买那明信片,也和他的剪纸多少有些关系。

那盒明信片,给我的印象就是:牡丹花实在太美了。

这是我最初对牡丹花的印象,这印象,来自于一盒父亲买来的牡丹花主题的明信片。

后来,上学读书,到了初中,读到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有义无意之中,就受了作者的影响。自此以后,又对牡丹产生了不公平的看法,认为它有这样的不好,或者那样的不是。这种观念,一直持续了多少年。

《爱莲说》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又云“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再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因此,遂有了教科书对牡丹的种种非罪:

一则,人爱牡丹,似乎是从众心理作祟。由此,特立独行、独立思考的意识似乎就很容易被丢掉,这是牡丹不得人爱的原因之一。

二则,人爱牡丹,似乎是因为这花,是富贵的象征。自古富贵者,皆与权势合流,向往富贾权势,不是君子人等的价值观念。另外,向来富贵与污浊、庸俗、铜臭密不可分。

三则,人爱牡丹,因为从众向富的心理。于是,大众化的平庸,导致了平庸的普遍化。

教育的结果,就是对独立高洁的追求和对平庸从众的轻视。

就我对牡丹花态度的转变来看,教育无疑是成功的。

再后来,游来荡去,经过了很多地方,见过了很多花草树木,逐渐地,我可以用平和公正的心来看一切花草树木了。

花草何辜?

它们也是人世间一种别样的生命,它们也是这世界上不可分割的的一个组成部分。

无论我们对花草树木怀了怎样的感情,爱也罢、恨也好,它们永远都不受影响,总会静静地生长,有荣有枯。

如此一来,一切的花草树木,其可憎抑或可爱,似乎都不那么以自我而变易了。

在这城市里生活久了,也常见花草树木,但都离我太远,即使不远,也无法亲近。所以,我觉得,自己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连窗台上花盆里的杂草都舍不得拔掉。人,就这么矫情。

因为要写牡丹,胡乱想到了一些与牡丹花关系或大或小事,就说了这么多,算是做一个铺陈吧!

第二章:牡丹花史料简述

读清人钮琇的笔记《觚剩》,其卷五《豫觚》中有《牡丹述》一节,读罢,引起了我的情思。我想着,就把这篇写下来,当作我对牡丹的纪念,也是我对牡丹的学习,很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牡丹,北宋欧阳文忠公(欧阳修)的《牡丹谱》里面,曾经这样说道:

“牡丹花,出产自洛阳的,才称得上是天下第一!”

他还说:

“洛阳的牡丹花,是在唐朝武则天执政以后,才兴盛起来的,但是,那个时候,牡丹花是不会被进奉到宫廷里的。”

他又说是:

“到了宋朝,李迪做洛阳留守的时候,每一年牡丹花盛开之时,他都会派遣兵士,利用沿途通邮的驿站,将精心挑选的牡丹花,疾速进送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这一路上花费的时间,大约需要一天一夜。(这么短的时间,应该不会影响对牡丹花的观赏,所以,作者在这里强调用时‘一日夜’。)那时候,从洛阳送到京师的牡丹花,在品种上也就只有姚黄、魏花,在数量上也就几朵而已。”

另外,唐朝贾耽在《花谱》里也写到:

“牡丹,唐代人把它叫做木芍药。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正月~公元756年七月,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15年,天宝三载正月,朔改“年”为“载”。〕,宫廷获得了花色分别为红色、紫色、浅红色、纯白色的四棵牡丹,宫里安排人将它们移植在兴庆池(兴庆宫内园林之中的池子)东边的沉香亭。正好赶上花开,唐明皇李隆基携贵妃杨玉环游玩观赏。为纪念这一牡丹花开的盛事,翰林供奉、诗仙李白还曾进献《清平调》三章: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秾。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浓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诗中,以牡丹花暗喻杨贵妃。自此以后,花因人而出名,牡丹开始著称于世。”

就因为这名诗名人,人们说到牡丹时,常常会想到“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同时,人们在谈到杨玉环时,自然而然,也会把她和牡丹联系起来。

经过笔记《觚剩》作者清人钮琇对各类杂记资料的考证:

隋炀帝创建禁苑(皇家园林)——西苑的时候,易州(今河北保定境内)就曾向隋朝廷进贡了二十种牡丹。这二十种牡丹的名字有飞来红、袁家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等。

就其名字推测,这些牡丹基本上都是以花的颜色为其命名的主要依据,而且,那个时候,以红色和黄色的牡丹为主要品种。

并且,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

牡丹花的名字,并不是在唐朝天宝年间以后才叫牡丹的,隋朝的时候,它就已经有牡丹的花名了。

另外,据传,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时期,杨贵妃玉环不小心将脸庞上的脂粉弄在了手指上,她大概是没有注意到,遂用这沾染了脂粉的手指去抚弄那牡丹花,结果,杨妃手指上的脂粉便印在了牡丹花上。唐明皇见这染了贵妃脂粉的牡丹别有风致,就下诏将这牡丹移栽到了先春馆。

第二年,移栽至先春馆的牡丹花开。神奇的是,那新开的牡丹花朵上,隐然可见染了脂粉的手指印痕。于是,这一丛牡丹便有了自己的专属的名字——“一捻红”。

上面的传说很有些意思,同时,也可以看出,唐玄宗时,牡丹花的繁衍种植,不仅仅限于沉香亭一处,别处如先春馆也有牡丹的影踪。

宋代钱惟演也曾进奉洛阳的牡丹到宋王朝的皇宫大内,为此,苏东坡还有诗云:

洛阳相公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此诗句是苏轼《荔枝叹》的末两句。

东坡爱人惜民,从唐人进奉荔枝给杨玉环,导致民物遭难、人怀愤恨的历史教训中,他奉劝其时的当政者,要珍惜民力,不要为民增忧。最后,诗歌落脚到具体时政,那就是,希望朝廷不要为了官茶而祸害百姓;苏轼更进一步,指名道姓,对钱惟演向朝廷进贡牡丹的事,进行了善意的规讽。

行文至此,仔细想了一下,苏轼还真是细心人,荔枝、牡丹,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怎么可以联系在一起呢?其实不然,它们都与唐明皇的杨贵妃有关。而说到杨玉环,在正统的士大夫眼中,必然会把她和江山倾覆联系在一起。所以,把杨玉环、荔枝、官茶、牡丹、朝政……等联系在一起,还是很有说服力的讽谏题材。

当然,这里不是在讲苏轼的诗,这里要说明的是,牡丹花向朝廷的进贡,在宋朝,不仅仅是洛阳留守李迪一人,钱惟演也做过同样的事情。

第三章:亳州牡丹盛景

《觚剩》的作者钮琇在陈州项城(今河南周口市境内)任职时,因为项城离洛阳不到五百里,所以,钮琇曾经寻访过姚黄、魏花等诸种牡丹。但是,到清朝的时候,已经找不到这些名目的牡丹花了。

钮琇认为,在鄢陵(今河南许昌境内)、通许(今河南开封境内)以及山东曹县(今山东菏泽境内)等地,偶尔也会碰到当地人种植的品种新奇的牡丹。但是相比之下,只有亳州(今安徽亳州境内)出产的牡丹花最为绚丽多彩,天真烂漫。

亳州是扬州、豫州的水陆要冲之地。天然的区位优势,使得亳州经商的富豪、老板很多。这些富豪在亳州庭院相连,屋宇相望。他们大都居住在一起。

那时候,亳州境内河流上高大的船只,用粗壮的绳子系在岸边,船上的桅杆,一个连着一个,密集排布,十分壮观。当然,这也可以反映出此地的货物云集、商业发达。

牡丹花开放的时节,这里的豪商富户汇聚,为了观赏鲜花,他们搭建的锦绣帷帐,连成一片,远远看去,就像是五彩祥云聚集在地面。赏花时节,即便是到了晚上,人们也不会放过这一年一次的看花时机。每到夜幕降临,银灯高照,灿若白昼,犹如不夜之城。这些赏牡丹的大户,将席子铺在地上,大家一起,席子挨着席子坐着,一边赏花,一边喝酒助兴。当然,有时候,也有豪客征召歌姬陪坐,轻歌暖场的;也有雅人不喜欢喝酒而边赏花边品茶的。

这个时候,那些乘着牡丹花市做生意的人就可以大赚一把了。那些需要租赁帷帐席坐赏花的,这个时候,一个小小的帷帐及席位,价格就要比平常贵上百倍;那些需要就地饮食的,他们吃喝的饭食酒水,这个时候,也一样涨价,都是平时价格的百倍以上。这样的赏花欢会,一般要热闹十天左右。这一段时间,亳州到处热闹喧天,到处聚会欢宴。而且,这种情景,每一年的牡丹花开放时节,都是如此。

其实,用今天眼光看来,那时候的亳州牡丹,算是本地的一项特色旅游产业,也是拉动当地经济、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水平的支柱产业。

就因为牡丹花为亳州带来了社会的繁荣,民众生活的改善。所以,亳州本地栽培种植牡丹的花匠,就更加用心用力,竭尽所能来培育漂亮的牡丹,研制开发新的牡丹品种。当地以种植牡丹为生的民众,在牡丹花上所花的精力、所费的功夫、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当地富人和外地客商,希望在牡丹花开放的时节,他们都能来观赏并消费。

每一年仲秋(农历八月),当地种植最多的,是一种叫做平头紫的牡丹。之后,种花人会找寻比较好的牡丹,将其枝条嫁接到平头紫的主干上。这样做得结果,是牡丹的花会开得比较多。

到了秋末,种花人会把收来的牡丹花种子,种植在花田之中。种下去的牡丹花种子,生长并不容易,一般要经过六七年,才能够成株开花。如上文所述,通过在平头紫主干上嫁接新枝,等花开花谢,最后采收种子,再重新播种下去,这样长成的牡丹,会发生神奇的变化,那就是:它们开出的花,已经和原来主干上开出的花,在颜色和品相上完全不一样了。正因为有此般神奇的变化,所以,这也就给人以无限的期盼和巨大的想象空间。经过此番处理,所种牡丹正式花开时,往往会有出人意想的可喜效果。这既是种花的乐趣,当然,这也给赏花者带来了更多愉悦体验的机会。据统计,最多的时候,亳州培育出来的牡丹品种竟然有一百四十余种之多,这,真可以说是花事之盛,也是牡丹品目种类之盛!

虽然,亳州的牡丹也可以称为是一代、一时之盛,但是,就是因为亳州这地界相对而言,比不上洛阳那样,可以称之为名胜之地;就是因为亳州没有种植牡丹的名园;就是因为汉代上林苑那样著名的宫廷禁苑不曾移植过亳州的牡丹,亳州牡丹没有得到朝廷、皇家的荣宠;就是因为路过亳州的墨客骚人没有用华丽优美的诗词文章抒写、赞誉亳州的牡丹;所以,亳州的牡丹,也就一直那么默默无闻地绚丽开放、自然凋谢着。

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说:

“牡丹之好宜乎众”

也就是说,和爱好莲花、爱好菊花的人相比,对于牡丹的爱好还是比较大众化的,爱好牡丹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大家爱富贵,也爱人中的富贵者。

大家爱富贵,连花中象征富贵的牡丹也爱得深沉!

牡丹何辜?

果真如此,这难道不是牡丹的不幸吗?

《觚剩》的作者钮琇当年做官的项城与亳州接壤。但是,钮琇说,他做官的时候,整天忙于公务,根本没有时间出去考察游玩,所以,虽然项城与亳州近在咫尺,他还是没有亲自前往亳州一趟,去观赏亳州的牡丹。

在项城三年,竟然都没有时间去亳州看牡丹花,这位前清的官员,真是会让很多整日考察玩乐的官老爷瞧他不起啊!

第四章:亳州牡丹的新品类、新名目

在项城三年,因为家中老人故去,所以,钮琇回家守丧。他一直想去亳州观赏牡丹的愿望,至离开项城,都没有实现。

钮琇说,牡丹不幸,被人目为花之富贵者而遭俗气之嫌;自己不幸,咫尺之间,竟然安排不出时间亲睹亳州牡丹绚丽多姿的花颜。两厢比照,钮琇觉得,自己的不幸比牡丹的不幸更胜一筹。

虽然钮琇没有能够前往亳州,亲睹亳州牡丹的月貌,但是,亳州牡丹却一直藏在他的心中。

钮琇的朋友刘石友、王鹤洲曾在钮琇面前盛称亳州牡丹的美艳,并且,他们对亳州牡丹的情况,闲谈之间,说得也很是详细。根据这两位朋友关于亳州牡丹的谈话,钮琇将亳州牡丹的品目和种类记述如下:

牡丹花以姓氏命名的,共有十八种:支家大红,支家新大红,支家新紫,甄家榴红,宋红,蔡家银红,孟白,石家大红,支家银红,武家遗爱红,董红,魏红,雅白,雅二白,大焦白。

这里面,比较特别的是雅姓,比较少见。

上面以姓氏命名的十八种牡丹,是姓氏命名中的主要品种,也是上品。总共十一姓,支姓占四种。主要颜色为红、紫、白三色,其中红又分红、大红、石榴红、银红、遗爱红,紫为新紫,白分白、二白两种。

以姓氏命名的牡丹中,还有一种,是无法列入上品的:王家红。

牡丹花以颜色命名的,共有十六种:花红平头,花红无对,银红大观,御衣黄,中黄,瓜瓤黄,鳌头红,水獭银红,拖地白,大黄, 小黄,鹦羽绿,佛头青,花红胜妆,斗口银红,花红叠翠。

主要颜色为红、黄、白、绿、青五色。红色占了七种,黄色五种。

以颜色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两种:花红楼子,宫袍红。

牡丹花以人名命名的,共有十七种:太真晚妆,郭兴红,老郭兴红,健红,洛妃妆,绿珠琼楼,杨妃沉醉,健白,貂蝉轻醉,飞燕妆,醉玉环,杨妃初浴,软枝醉杨妃,杨妃一捻红,蕴秀妆,孟烈红,碧玉红妆。

以人名命名的牡丹花里面,中国四大美人的名字就用了三个,独缺西施。另外,杨玉环一人就占了七钟,可见,牡丹花与杨玉环的联系还是十分密切的。

牡丹花以地名命名的,共有八种:瑶池春,汉宫春,明堂红,阆苑仙姿,陕西大白,太和红,生白堂,绣谷春魁。

所谓地名,也非正式意义上的地理名称,而多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或者与皇家有关联的地方。

以地名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三种:玉楼春,蕊宫仙颜,沉香亭。

牡丹花以物命名的,共有二十七种:金玉变,花红绉纱,藕丝霓裳,醉仙桃,金轮,衣含珠,出炉金,金玉交辉,紫罗斓,界破玉,斗金,金不换,斗珠,无瑕玉,琉瓶贯珠,黄绒铺锦,白舞青猊,白雪锦绣,砖色蓝,出水芙蓉,栗玉香,一匹马,千张灰,五色奇玉,海市神珠,锦帐芙蓉,银红球。

以物命名,和金银、珠宝、玉石关联的名字,就有十五种之多。仅此一点来看,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似乎多少有点道理。

以物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十一种:霞天凤,蕊珠,软玉,丹凤羽,笑雪乌,屑绮,蜀锦,胭脂楼子,花红剪绒,雪魄蟾精,菱花晚翠。

这里面,需要指出的是,笑雪乌一种,肯定是白色,我们家乡有一句话是这么说得:“杨玉环伸手笑雪黑”,猜想,笑雪乌一词,或与此有关,如此,当然也就和杨玉环有关了!

牡丹花以数字命名的,共有三种:第一红,十七号,十九号。

猜想,第一可能是为了争胜,十七号、十九号大约是种花人为了便于管理,对花所做的编号。

牡丹花以意境命名的,共有十二种:金乌出海,湖山映日,扶桑晓日,万叠云山,碧天秋月,秋水妆白,水月妆,琼楼玉宇,冰轮乍涌,金精雪浪,寒潭月,一朵红云。

这里面的意境,在无法亲睹牡丹的美姿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纵横驰骋。

以意境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一种:雪塔。

牡丹花以事件命名的,共有六种:夺锦,泥金捷报,十二连城, 绿水红连,朱颜傅粉,祥光罩玉。

这些事件,也基本上从字面可以看出来。

以事件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三种:夺元,墨魁,缟素妆。

牡丹花以品级命名的,共有八种:花圣,万花一品,天香一品,夺萃,夺萃变,羞花伍,独胜,天葩奇艳。

就其名称看,意思基本上都是一流的。

以品级命名的牡丹花,无法列入上品的有七种:花王,花祖,夺艳,姿貌绝伦,群芳羞,娇容三变,胜娇容。

这些牡丹花的品种,加起来共计一百四十三种。

第五章:亳州牡丹的惊艳代表

以上所列的这些牡丹花品种,并不是通常所见的普通牡丹,它们都是经过嫁接培育出来的新异品种。

这些新异品种里面,最特别的,还要属支家大红。支家大红是太学生支薇甫亲自栽植培育的,花开的时候,千叶映衬,灿若明霞,鲜艳夺目,根本不是很多人一致称赏的深紫所能比拟的。

支家新大红的颜色和支家大红的颜色差不多,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蕊吐露,花瓣蜷曲下垂,甚是动人。

如果支家大红和支家新大红这两个品种一起开放,那真是争相斗艳,十分妍丽,难以分别高下。

名唤作一匹马的牡丹,它的花为红色。曾经有人用一匹马才换得这样一株牡丹,因为此事,这种牡丹的名声大振。

那种叫健红的牡丹,名字是怎么来得呢?

据说,这个名字是因为当地人健宇非常喜欢这种牡丹,后来就以他的姓命来命名这一品种。健红被人们追捧的时候,支家大红和支家新大红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健红也曾经是艳夺群芳的一时之冠。

牡丹花中,所谓的御衣黄,俗称为老黄。这种牡丹花,早上看它的时候,它的颜色还很白,到了午间的时候,它的颜色就已经转为浅黄了,那灵动的黄花,就如同黄莺一般可爱,令人心生欢喜。

那种叫做绿珠琼楼的牡丹,花呈白色,每个花瓣上都有像珠子一样的绿点。这种自然生长而成的奇景,就算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他用心一瓣一瓣地描绘,无论如何,他也达不到这种鬼斧神工的天成的精巧与奇幻。

名叫出炉金的这种牡丹,姿态柔美,娟娟有似娥眉,妩媚娇嫩。这一品种的牡丹,它的美艳,可以和海棠花等量齐观。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身形较小,枝干不大。

黄牡丹中,要排列次序的话,那么,金轮肯定是站在第一位的。说起金轮来,猜想,自古以来一直称颂的姚黄大概也要比它逊色不少。

牡丹魏红,那可是非常好看,十分动人啊!怎么说呢?魏红花开时,就如同那傅了粉的美人。据传,钱思公(惟演)在品次牡丹花时,经常会说:

“人都说牡丹是花王,此话的确不假。就牡丹花本身而言,真正评价起来,我认为,姚黄可以算作是牡丹中的花王,而魏花可以说是牡丹中的花后。”

关于姚黄、魏红,欧阳修的《牡丹谱》中曾说:

“姚黄是姚氏栽植培育出来的。魏花为肉红色,它是丞相魏仁家培育的。”

也不知道,现在所说的亳州魏红,是不是就是欧阳文忠公所说魏花的遗传品种?

焦白,它的特点是明秀。在白色牡丹中,焦白也属于上品,它与健白、雅白可有一比,不相上下,在伯仲之间。

界破玉,花呈嫩白色,每一瓣花片上,都有一缕红丝。这红丝就像印在嫩白的花瓣上面一样,十分生动。

砖色蓝,花色为蓝,蓝中间又带着红。远望这种牡丹花,就像那身着红色衣衫的佳人停留在碧绿的纱笼当中一样美妙。

十二连城,颜色为白。这种白,虽在雅白和健白之后,但也是白色之中的上品。

五色奇玉,花朵也是白色。它的白,又比十二连城差了一些,但是,它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花瓣上有红色、紫色、碧色、绿色等各色,这些点缀色呈丝线状自然分布在花瓣上,就如同五色丝线网络着花瓣,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金玉交辉,乃是白花夹杂着黄色的花须。

绿衣含珠,则是红花上点缀着青翠的丝线。

金玉交辉和绿衣含珠算是比五色奇玉稍逊一点的牡丹佳品。

以前的古人,对于牡丹花的评定,大都偏向于紫色,认为紫牡丹最美。近代以来,人们的喜好有所改变,牡丹之中,红、白两色,成了主角。虽然这样,但是支家新紫这一品种,娇嫩细腻,没有半点俗韵,并且,支家新紫还和支家大红、支家新大红一样,名扬天下,为四海牡丹之最。

第六章:亳州牡丹,未来可期

亳州牡丹,除了以上这些新异品种之外,其他的牡丹品种,亳州人都不怎么在意和重视。其他品种的牡丹,种植培育者在牡丹花长成之后,就把它们卖给花商、花贩。有一些家里情况好的人家,因为闲情逸致,就买这些非名贵的牡丹,放在家中观赏。就这些牡丹,在这些人家,也可以说是吉光寸羽,昆山片玉了,更不要提那些收藏了更多名贵牡丹的大家了。

即便是这样,花的遭遇有繁盛的时期,也有衰落的时期,花的开放与凋零,也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是,谁又能够定论:

以后的亳州牡丹的名声,就一定敌不过当今洛阳牡丹的名声呢?

如若亳州的牡丹不幸,无法成名于世,那么,这么美丽的花、这么绚丽的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泯灭而不能传下去,这也算是亳州牡丹的不幸吧!

可是,果真如此,亳州牡丹的不幸,笔记《觚剩》的作者清人钮琇认为,这是比自己三年在项城为官、无法亲睹近在咫尺的亳州的不幸更大的不幸。既然这样,他自己又如何能不去记述这亳州的牡丹呢?

钮琇写《牡丹述》的时间为康熙癸亥七月望日(公元1683年,农历七月十五。)。

附本文相关资料:

【欧阳修】公元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常以“庐陵欧阳修”自称。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是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李迪】公元971年~1047年,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状元及第,历通判、知州、知制诰、节度使等职,多次出入内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去世,年七十七,追赠司空、侍中,谥号“文定”,宋仁宗亲题其碑首为“遗直之碑”。《全宋诗》录其诗,《全宋文》录有其文。

【留守】古代帝王出巡或亲征时﹐以大臣辅太子(或亲王)留守京师﹐或称留守﹐或称留台﹐或为居守﹐无固定名称。隋以后驻守京师﹑陪都(间或军事重镇)﹐综理军﹑政﹑民﹑财的高级官员。五代以后﹐宋﹑辽﹑金﹑元﹑明五朝﹐均在陪都设置留守﹐以地方行政长官兼任﹐职掌与隋唐留守略同。

【贾耽】公元730年~805年,字敦诗,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唐代著名地理学家、宰相;曹魏太尉贾诩之后;历仕玄、肃、代、德、顺、宪六朝。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登明经第;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任临清尉,累擢汾州刺史;历任河东节度副使、鸿胪卿、山南西道节度使、山南东道节度使、工部尚书、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等职;曾参与征讨梁崇义、李希烈叛乱;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以右仆射衔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拜相,任内虽无关于安危大计的建言,但他恭行温厚,被时人称为淳德君子;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封魏国公;唐顺宗即位后,进左仆射。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傅,谥号“元靖”。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绘像凌烟阁。工诗擅书,擅长地理学;郑馀庆称其“文章之制,博达而清约”;裴秀之后中国地理地图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继承并发展了科学制图的方法,对后世制图影响深远;著有《海内华夷图》、《备急单方》等。《全唐诗》存其诗。】

【西苑】隋炀帝创建的禁苑,在洛阳城西,周回二百里,规模宏大。这座禁苑的规划、设计仍有汉代遗风,苑址地势起伏,外围有丘陵屏障,涧水、谷水,洛水流经这里。苑中以周长十几里的大人工湖“北海”为景象构图中心,海中设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分别建有通真观、习灵观、总仙宫,并有“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

【易州】古代州名。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因境有易水得名。易州治所在今易县,后置易县为州治。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以北,南拒马河以西。】

【钱惟演】公元977年~1034年,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大臣、文学家,吴越忠懿王钱俶第七子,刘娥之兄刘美的妻舅。从钱弘俶归宋,历任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号思。后加赠太师、中书令、英国公,改谥文僖。钱惟演博学能文,在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为“西昆体”骨干诗人。他喜招徕文士,奖掖后进。晚年为西京留守时,对欧阳修、梅尧臣等人颇有提携之恩。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

【魏仁浦】公元911~969年,字道济,卫州汲(今河南卫辉市)人。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宰相。历官后晋小吏、后周枢密都承旨、中书侍郎、平章事,居高位而不念私怨,宋初,进位右仆射,从征太原中途病死。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与人为善、左右逢源。“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可以说是他心胸的体现。博闻强记,殚精竭虑,为后周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