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不可失,他是驱逐吐蕃收复河西民族第一人

(图)《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一)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等率领的叛军包括步兵、骑兵达到十五万之多,俱是训练有素、弓马娴熟的精锐部队,而已经数十年不闻刀兵之声的唐朝内地军队战斗力孱弱,难以正面与叛军相抗。

无奈之下,唐朝廷大量从河西等地抽调边军入关平叛,这样一来,造成边境防备空虚,乘着唐朝无暇西顾之时,大批吐蕃军队入侵河西陇右之地,并且将这些战略要地据为己有,国力逐渐衰弱的唐朝再也也无力收回失地。“开疆拓土、威服四方”的战略进攻的国防思想也由于军事实力的下降,转变成了被动的战略防御的策略。

不过,河西、陇右之地的丢失,成为以后历代唐朝皇帝的心病,原因主要有三:此地是重要的养马之地,古代马匹是重要的军事资源;此地是连接中亚、西亚的重要商路,正所谓“丝绸之路”是也;此地是防备首都长安的战略要地,丢失了这些地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很容易跨马扬鞭进犯长安。

吐蕃占领河西、陇右之地的数十年间,实行了巧取豪夺、盘剥欺压等残暴不仁的统治手段,引起了当地百姓的极度不满,让他们对大唐故国更加的心驰神往。

张议潮出生在沙州(今敦煌)当地的豪富巨室之家,吐蕃人压根没有想着联络当地汉人地主豪强好好经营河西、陇右之地,因此,他们对待汉人地主豪强的手段和对待普通百姓一样,也加剧了汉人地主豪强对他们的敌视和仇恨。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张议潮自幼就对武艺和兵法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他更是在家族势力的帮助下,不断联络当地的豪门大户,并且秘密招募、训练义军,慢慢的发展和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来推翻吐蕃人的残暴统治。

公元842年,吐蕃王朝上层统治集团之间由于争权夺利,爆发了大规模的内乱,各地贵族为了抢占地盘,纷纷乘势而起,经过几年的激烈争夺,控制了河西地区的是吐蕃贵族尚恐热,此人在当地烧杀抢掠,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放不过,残忍程度科比电视剧中的日本鬼子。

(图)吐蕃服饰画像

眼见唐王朝的国力大不如前,再也没有了以前令人望而生畏的军事力量,向往着长安花花世界的尚恐热(论恐热,为9世纪吐蕃末期陇西大将。本姓末,名农力,《新唐书》和《旧唐书》里都把其写做尚恐热。)自不量力发兵攻打唐朝,结果,他的几次大规模入侵都被唐朝军队揍的鼻青脸肿,唐军还相继收复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威州(今宁夏中卫)和扶州(今甘肃文县)等地,吐蕃人在河西、陇右地区的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二)

张议潮等人苦盼已久的良机终于到来了,他立即联络好友安景旻、阎英达等当地豪强,举起义旗,正式拉开了反抗吐蕃的序幕,“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

在当地汉人的帮助下,他们很快驱逐了吐蕃守将,收复了沙州城。同时,为了能够通过吐蕃人的势力范围、穿越茫茫大漠向大唐报信和求援,张议潮共派出十路使者。

张议潮的义军构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他这样的豪门大族及其家丁;二是为数众多的和尚僧侣,由于吐蕃人有自己的宗教——苯教,因此这些佛教徒深受排挤和打压;三是草莽豪杰,估计名字类似草上飞、黑胡子之类的,他们本身过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再加上都是汉家儿郎,对吐蕃人的历来骄纵蛮横早就看不下去了。

本来张议潮的计划是联合唐军里外夹攻,让吐蕃人无暇抵挡,不过眼看着唐朝廷的消息迟迟不来,他知道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唐朝廷身上,因此他一边囤积粮草、训练士卒,一边看准机会,寻找下手的目标,短短两年的时间,他率军攻下了河西十一个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并且迅速的在这些地方恢复唐朝的旧制,如赋税制、官职制等,得到了当地百姓的大力拥护和支持。

那十路使者千里跋涉、九死一生,最终只有一路由高僧悟真率领的使者到达了长安,其他九路使者或葬身茫茫大漠,或死于吐蕃追兵的屠刀下,这些可敬可佩的无名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满面风霜之色的悟真等人抵达长安城之后,整个长安城沸腾了,四面八方的民众纷纷涌向街道来欢迎这批使者,河西人民心怀故国,竟然靠自己的力量收复了沙州,如此壮举怎能不让这些天子脚下的百姓欢欣鼓舞!

(图)唐宣宗李忱(810年-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六位皇帝(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李怡,长庆元年封光王。

朝野也震动了,当时在位的宣宗皇帝(正是靠装疯卖傻当上皇帝的那位)也情不自禁的赞叹道:“河西自古以来多义士,真是名不虚传啊!”他下令以最为隆重的仪式迎接这批特殊的使者,同时,下诏褒奖张议潮等人。

使者带回唐朝中央政府的消息后,张议潮的义军军心大振,有了自己的故国作为坚强的后盾,他们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更加顽强和勇敢。

由于前番出使时仅仅占有沙州一城,而如今已经拥有十一州之地,收复了河西走廊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地盘,为了表达对唐王朝的赤胆忠心,这次张议潮派遣自己的哥哥张议潭率人带着十一州的地图、户籍等再度出使大唐,向唐王朝告捷,并且让哥哥留在长安作为人质。

一路都是自己人的地盘,因此这次张议潭等人的出使非常顺利,当他们献上图册之后,宣宗皇帝大喜过望,河西的回归在整个唐朝以及周边国家中造成强烈的轰动效应。

因为这是唐朝自安史之乱近百年后,在国力和威望不断衰落的情况下,极为罕见的一次从周边强国手中大规模收复如此庞大的一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失地,大唐国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宣宗皇帝下诏:在沙州建立归义军,统率瓜、沙等十一州,任命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议潮兄长张议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三)

正式得到唐王朝任命的张议潮倍受鼓舞,他热泪盈眶,再也不是孤悬边陲的无家可归之人了。

为了彻底的将吐蕃人的势力逐出河西,张议潮于公元858年发动了对凉州的猛烈攻势,凉州一直以来是河西重镇,此前曾是唐王朝为了阻断吐蕃和突厥联系的河西节度使的所在地,凉州陷落以后,吐蕃人用以统治和震慑河西东部的大军也驻扎在此地,加上这两年被张议潮的义军所打败而退守在此的吐蕃军队,此时的凉州城城池坚固、守军实力雄厚,可以预见,这场凉州之战注定是一场非常艰难的硬仗。

事实也确是如此,尽管义军锐不可当,但是吐蕃军队的防守也非常顽强,再加上守军人数众多,因此整整打了三年,凉州城终告光复。后人有诗赞曰:“汉家持刃如霜雪,虏骑天宽无处逃,头中锋矢陪垅土,血溅戎尸透战袄。”

(图)唐朝时凉州所在的位置

公元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议潮兼领凉州节度使。史书记载:“河陇陷没百余年,至是悉复故地。”

此后的几年里,张议潮率军多次挫败了吐蕃人的反扑,并且继续在河西、陇西之地大力传播汉族的先进文化,原先唐王朝修建的城池设施、水利河道也逐步被恢复,他还派人大量修建商道,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整个河西走廊地区也慢慢的恢复了昔日全盛时期的繁荣景象。

更震撼的一幕来了,为了表示他对大唐的无限忠诚,公元867年,张议潮把他的所有职务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张维深,他只身入长安代替刚刚过世的兄长作为人质。受到了朝廷极高的礼遇,被当时在位的僖宗皇帝授予右神武统军和司徒的官职,并赐给他良田豪宅,让他安度晚年,五年后,七十四岁高龄的张议潮病逝于长安,结束了他那非同凡响、波澜壮阔的一生。

张议潮病逝的消息传到河西、陇右等地之后,四处齐哀、万民悲恸。张议潮虽然走了,但是他留给大唐王朝的是一大片繁华富庶的土地和一支骁勇善战的铁血军队,他实现了儿时“驱逐胡虏、复归故国”的理想。

他聚合民众之力从一个强大的国家手中夺回河西、陇右之地,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难以复制的壮丽史诗和伟大奇迹,他的精神、他的风骨、他的豪情、他的忠贞,也将永远的长存在所有汉家儿郎的心中!

正所谓:心念故国、血战余生;国士无双、千古流芳!

▌历史大学堂官方团队作品  文/ 天野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