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不传热,那么地球是如何接收到太阳能量的?

热传递的概念很清晰,只要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异,那么热量就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而热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我们先来了解这三种传热方式有什么不同?

1.热传导

热量传递中,热传导是非常常见的方式,一般发生在接触的固体上,例如把一根铁的一端放在火中去烧,而在另外一端很快就会感受到热量,这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热传导。我们知道物体体现出温度或者说携带热量,根源就是微观粒子在进行热运动,温度较高的地方代表着热运动剧烈,微观粒子动能较大,会带动附近的微观粒子一起运动,热量就以这样的方式传递下去。

只要有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这个前提条件是要有两个物体或者物体内部温度不均的地方发生。这也是固体中

2.热对流

这种热的传导方式主要发生在流动的液体或者气体中,同时也伴随着热传导,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烧热水,通过沸腾流动把所有的水都加热到接近100摄氏度。热对流和热传导比较相似,都需要有介质或者相互接触才能实现热量的传导。

3.热辐射

在三种热量传递方式中,这是唯一一种不需要介质就可以完成的,最常见的就是太阳辐射能跨越1.5亿公里,让地球上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而这中间的1.5亿公里是接近于绝对真空的,也就是不含有任何物质,即使有也是非常稀薄的粒子。

因此在接近于绝对真空的宇宙之中,量外两种热传递方式:导热和对流都不发生,唯一发生的就是热辐射。恒星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内核处形成了高温高压的条件,高温条件让氢核热运动速度变快,高压条件让氢核的密度增加。在这两个条件的加持下,氢核的碰撞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发生核聚变。在太阳内部每秒钟都有6亿吨氢核发生核聚变,生成大约5.95亿吨的氦,而损失的500万吨质量按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转化为能量。

这些能量以热辐射的方式穿过茫茫太空,传递到太阳系内的大多数天体上,但这只占据了小部分,99.99%以上的能量理论上会一直向太阳系外传播。在真空中热量是不会通过热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来损失的,但可以通过热辐射来传递热量。

热辐射是一种很普遍的热传递方式,宇宙中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都会向外进行热辐射。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