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年初,一条令欧洲人感到极为震惊的消息传入到了他们的耳中: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于1月30日被送上断头台处决了。查理一世之死对整个欧洲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也是欧洲第一个被公开处决的国王。
在我们中国人的观念中,君王被处死大致就三个原因:一是过于残暴,以至于逼得大家不得不对其下手;二是过于无能,所以被身边有野心的人给杀死;三是国破家亡,走投无路。然而,查理一世之死却和这三点都无关。事实上,英国人对查理一世的评价并不算低,许多人认为他有很多的优秀品质,比如他为人随和,是个忠诚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在战场上,查理一世也称得上是一位勇敢且优秀的指挥官。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查理一世并不算差,为什么英国人要将自己的国王送上断头台呢?其实根本原因是出在宗教信仰的分歧上,或者也可以说是出在选错另一半上。
自从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后,英国成为了一个信奉新教的国家。可是查理一世却娶了个信奉天主教的王后——亨利埃塔·玛丽亚(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后来在王后的影响下,查理一世逐渐变得开始偏向于天主教,这就让信奉新教的英国人感到非常恼火,毕竟新教才是英国的国教,而且查理一世还是其最高领导者。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因宗教信仰问题导致君王与臣子出现不可调和矛盾的情况似乎难以想象。可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宗教问题就是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不存在任何妥协空间。因此查理一世后来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他的妻子对他宗教信奉方面产生的影响。用我们中国的一句谚语来说那就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由于宗教信仰上的分歧,查理一世与国会之间的矛盾开始不断激化。为了不使自己受到国会的束缚,查理一世干脆连续十一年没有下令召开国会。事实上,只要查理一世的处理方式足够妥当,他也许可以永远不召开国会。然而,此时查理一世却犯了一个非常致命的失误。
1633年,查理一世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协助下开始强迫苏格兰王国的人民接受他喜欢天主教的礼拜仪式,可没想到苏格兰人的抵触情绪比英格兰人更高。很快,苏格兰人就自行组织了一支军队进入英格兰,打算逼迫国王取消这个念头。
为了抵御这批苏格兰人,查理一世不得不宣布召开国会,因为他需要通过国会授权来筹措军费。国会立即抓住这个契机向国王提出一系列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两条是限制国王权力和增加国会权力。在形势的逼迫下,查理一世只好选择向国会妥协。然而他却想不到自此以后,他的国王权力基石就被极大地动摇了。
1642年1月,查理一世在王后的唆使下逮捕了几名反对他的议员,此举导致国王和国会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8月22日,查理一世在保皇派的支持下正式宣布讨伐国会中的叛乱分子,一场旷日持久的“英国内战”就此拉开序幕。
在经过多年激烈角逐后,最终国会派打败了保皇派,查理一世也因此成了阶下囚。
1649年1月,国会派首领克伦威尔组建了审判庭,并以国王背叛国家、背叛人民的罪名判处查理一世死刑。30日早晨,查理一世从容地走到了断头台前接受了死刑,终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