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为何有此一说?

读《陶渊明集》罢,掩卷而思,曾成一文,命名为《娶妇当如黔娄妻》。后来,出于种种考虑,又把那篇文章的题目做了多次修改。现在去查找,大约各种题目的那篇文章都可以找到。

“娶妇当如黔娄妻”,这是我把自己内心的羡慕外化成普遍追求的一种提炼。

为什么娶妇当如黔娄妻呢?

我在那篇文章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

黔娄的妻子“能深得夫君之心,而甘贫贱若醴者!”

说白了,其实就是:

在精神世界中,她是丈夫的知己,能够清楚领会丈夫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理解丈夫的理想并夫唱妇随;在现实生活中,她能够与丈夫共贫穷、同清苦,对艰难的人生甘之若醴。

或许,在一味追求物质的现实世界中,这话说出来,会遭到大多数男男女女们的冷嘲热讽、非笑耻笑。

既然历史中曾有这么一个人,那么,可以推想,现实中大约也有此类人的存在。因此,凡是对婚姻和夫妻关系怀有理想的人,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信念,静下心来,认真去找寻黔娄或者黔娄妻子一样的人生伴侣。

至于俗世之中,那些男男女女的种种反应,可以不用理会,笑骂由人,自由他们去!

这里,就套用一句非常俗气的话来表达我的意思吧:

总不能因为别人的苟且,而放弃自己的远方和诗吧?

人,活的是自己,很多时候,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坚持。

说到“娶妇”的问题,似乎有些艰涩。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千百年来人类社会之中一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古人称之为“娶妇”或者“娶妻”,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其实很简单,也就是“择偶”。

所谓的“娶妻当如何”或者“娶妻当怎样”,说白了,也就是如何选择恋爱对象、或者怎样选择结婚对象,即择偶标准问题。

今天,不说现代人的“娶妻当如何”或者“娶妻当怎样”,这里,只谈古人。

那么,古人关于“娶妻”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追求呢?这个话题,说起来太大了,不需要展开。

这里,仅说说汉光武帝刘秀“娶妻”的标准和理想,最主要的,我们还是要看看,在汉光武的标准和理想之下,他所娶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子?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第十上》中有一句话,是汉光武帝刘秀说的: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那么,这句话该如何解读呢?

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实际上是说出了男人的两件人生大事:

一是事业;一是家庭,即古人所谓的“立业”与“成家”。

关于事业,在刘秀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一辈子的理想,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做一名“执金吾”。

朝廷那么多官位,为什么刘秀只钟情于执金吾一职呢?

此处,大家可以先看一看,“执金吾”究竟是个什么官衔:

执金吾(读作yù,相当于“御”),是秦汉时期率领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本名中尉,其所属的兵卒也称为北军。汉武帝(刘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改名为执金吾。西汉时期,中尉的权力很大,担负京城内的巡查﹑禁暴﹑督奸等任务,掌领北军﹐和掌领南军守卫宫禁的卫尉相为表里。汉武帝时,曾设立八校尉,属中尉。原来三辅的军事首长是中尉,设中垒校尉之后,以分割中尉的部分权力。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朝廷于内史地区设置京辅都尉、左辅都尉、右辅都尉等三都尉。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分内史地区为三辅,分别置长史,中尉改称执金吾,至此,其军事实权已被各个都尉分割,威风不再,而是由皇帝总揽大权。王莽时,改名为奋武;东汉时,复称执金吾。

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

猜想,那时候的执金吾,大概相当于京城近卫部队首长兼公安首长的职位吧!

汉光武刘秀认为,男人一辈子当官,要是能作到执金吾,那么,就很风光、很满足了。

那么,执金吾究竟有什么好呢?

在《后汉书》志二十七《百官四·执金吾》的刘昭注中,是这么描述的:

“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持戟五百二十人,舆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

也即是说,执金吾出行的时候,有骑士队伍跟从。这个骑士队伍的士兵,骑着高头大马,雄赳赳;穿着一色的红色军服,气昂昂;而且,这个骑兵队伍人数不少,有二百人。想象一下,二百人的骑兵队伍,驾着俊美的名马,穿着统一的红色军装,排列整齐,浩浩荡荡地跟在执金吾的后面,这是多么雄壮威武的场面啊!这还不算,骑兵队伍后面,还有更加浩大的步兵队伍。这一步兵队伍共有五百二十人。这五百二十人,手执长戟,步伐整齐,军容整肃,场面宏大。执金吾出行,有骑士队伍二百人,有执戟的步兵五百二十人,前呼后拥,光照满路,在朝廷众多的官员之中,算是场面最大、声威最强、随从最多,色彩最烈,气势最壮的……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为什么汉光武刘秀在还没有通达时,心中一直向往执金吾的事业的原因了吧?

说到这里,再想想当年秦始皇出行时,项羽脱口而出的:

“彼可取而代也。”

汉光武刘秀的祖先刘邦在咸阳当差时,看见秦始皇,重重地叹息道: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秀、项羽、刘邦三下对比,一是社会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项羽、刘邦的时代,六国刚灭不久,社会之中,人人可以称帝称王的氛围还在,所以,项羽想“取而代也”,刘邦想“如此”,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经过汉王朝200余年的统治之后,到了汉光武的时候,虽然,有人也会产生称帝称王的私心,但是,已经没有秦始皇时期的放肆了。

另外,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汉光武的性格:

他的的确确缺乏那种大开大合的壮阔思想。

在刘秀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时候,他的人生理想要说远大吗?比起那些经天纬地的人生理想来,其实,也并不大。

说完执金吾,终于可以说阴丽华了。

既然执金吾的事业比起楚汉争霸时刘邦、项羽的雄心来,稍嫌逊色,那么,汉光武帝要娶阴丽华的初心,究竟是什么?是否别有深意呢?

其实,说来也很简单,汉光武帝就是向往阴丽华的美貌。

这不是我的杜撰,也不是我的臆测,历史就是这么记载的。

看来,在娶老婆的问题上,汉光武帝和大多数普通男人的想法也完全没有什么两样。

那么,阴丽华其人究竟如何呢?

请听我缓缓道来!

说起阴丽华,记忆的库门自然开启,我又忆起儿时看戏(秦腔)的情景来。

秦腔中有一个折子戏,叫做《走南阳》。

这出戏说的就是刘秀与阴丽华早年的故事。

这出戏的详细剧情,我已不能原样陈述,因为年代多少有些久远。

这些年,虽然我一直在听戏、学戏、唱戏(全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但是,《走南阳》这出戏一直没有再次进入我的视野。关于这出戏,一切都还是儿时的清晰记忆。生活中,我常常不敢回头,怕面对那些被无端浪费了的光阴。但是,在这里,我还是算了算,一眨眼,一切都已是三十多年前的陈事旧痕了。而且,我还清楚记得,这出戏,在那青涩的少年时代,我看过不止一遍。到了这个年纪,在这个时候,因为写文章,忽然想起来这出戏,多少还真有些“往事不堪回首”的味道!虽然那时我还没有学戏,但是,这出戏中刘秀与阴丽华的几句唱词,时至此时此刻的当下,我依然能够脱口而出。

之所以对这出戏的记忆深刻,倒不是什么少年聪慧,更不是儿时就有所谓的历史情节。一切,大约都与当时的生活环境有关吧!那个时候,对于所谓的刘秀与阴丽华,我根本就没有半点历史的概念。那时的记忆中,这两位角色,和我当日看过的所有戏中的其他任何角色,是完全没有什么两样的。他们,仅仅是无知少年心中的无知形象而已。对这二位记忆深刻的原因,仅仅是缘于戏中角色与当时的我年龄相差不大而已。

我不知道,历史记载中刘秀走南阳时的真实年龄是多少,我也没有去认真考证。我只是清晰地记得,秦腔的另外一出戏里,有一句“刘秀十二走南阳”的唱词。所以,据此推想,刘秀走南阳的那个时候,他的年龄大约就是十二岁左右吧。

写戏的人,也把《走南阳》中的刘秀刻画成了一位孩童。在秦腔折子戏《走南阳》中,两位主角——刘秀与阴丽华,都是小孩。一般情况下,戏班子在演唱这出戏时,都会选择那些刚入行不久的孩子作为演员。孩子喜欢孩子,所以,这出戏,在我三十多年后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如昨。

戏中,阴丽华往田地中去给兄长送饭,提了一个罐子,里面装的是豆豆麦仁(解释一下,就我们当地的真实情况,这是一种煮了豆子的大麦粥,小麦一般做不了麦仁粥。),当然,她还拿了馒头(我们叫做:馍)。路上,阴丽华遇到刘秀。刘秀被人追赶,四处逃窜,这个时候,他是饥饿难忍,于是,刘秀就对阴丽华说:

“你把你的豆豆麦仁给我喝,权当我是你哥哥!”

接下来,刘秀又要吃阴丽华所带的馍。

阴丽华说:

吃了我的馍,你拿啥报答?

刘秀就说:

我封你坐昭阳宫啊。

阴丽华送饭到田里,不能把所带的食物全都给了刘秀。于是,她把自己所带的馍,一掰两半,拿出一半给刘秀。

刘秀故意唱到:

“你为王吃了你半个馍,王封你昭阳半个宫。”

阴丽华一听,不对啊,这半个宫,怎么坐啊?

于是,她就把掰成两半的馍全给了刘秀,刘秀又调笑着唱到:

“你为王吃了你两半个馍,王封你昭阳两半个宫。”

阴丽华一听,更急了,半个宫没法坐,这两半个宫,就更是没法坐啊。

情急之下,小姑娘,就往两半个馍中间吐了口水,希望把馍给粘合起来。可是,粘不住。

说到这里,有洁癖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动作有些恶心。其实,您在现场看戏的时候,并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那是小孩子在演,演出来的全是童真,这童真就是有趣和好玩;另外,戏中的吐口水,也都只是作势,并非真实,所以,不需要有太多恶心不恶心的顾虑!

最后,还是阴丽华机智,她找了一根小枝干,插在两半个馍中间,终于成了一个“完整”的馍。

这时,刘秀才应允,封阴丽华一个昭阳宫。

这是闲话,行文到这里,记起来了,我就顺便写了这些。

说是闲话,但也由此可以看出,这历史之外,民间对阴丽华(包括刘秀)的形象也有自己的态度,也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认同。

今天,再回过头去看这出戏,里面的幼年阴丽华,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善良,她愿意在小孩子刘秀被追饥饿时,舍以饭食。

二是可爱,她在戏中的表演,时时流露。

三是机智,她能够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说完记忆中的印象所及,那么,接下来,就正襟危坐,板起面孔,来讲正史中的阴丽华,一切依《后汉书》为依据。

后汉的光烈皇后姓阴,名丽华,她是南阳新野(今河南省南阳市辖下)人。

想当初,汉光武帝刘秀有一次到新野之后,听说阴丽华貌美,心里就暗暗喜欢起她来。

之后,刘秀到了长安,看见执金吾出行的队伍,那些骑兵、步兵行阵整齐,气势盛大;又想起心中挂念的美人,于是,他就说了那么一句流传了千百年、至今还为人传说的话来: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刘秀人生的一大心愿得遂,他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位于南阳城区白河(古称淯水)北岸。】的当成里娶了阴丽华。阴丽华与刘秀成婚的时候,十九岁。按照古人记载年龄的方法推算,她应该是十八周岁。

等到刘秀做了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西汉时司隶校尉秩为二千石,东汉时改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又率领有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武装队伍,司隶校尉因此而得名。】,他才离开了南阳,西去洛阳任职。刘秀去洛阳任职时,并没有携妻子阴丽华一同前往,而是安排她回到了新野。猜想,刘秀之所以让阴丽华回新野,大概是因为自己不在妻子身边,在新野,妻子会有娘家人照应吧。

新蟒末年,天下大乱,邓奉在淯阳县组织了一只军队,大概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吧。邓奉起兵,阴丽华的兄长阴识是他帐下的一员将领。因为这个缘故,阴丽华也和家属们一起迁徙到了淯阳。那个时候,阴丽华就和大家一起住在邓奉的家中。

更始三年(公元25年),刘秀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即位之后,刘秀派遣侍中傅俊迎请阴丽华。与阴丽华同到洛阳的还有湖阳、宁平两位公主,以及诸位宫人。到达洛阳之后,阴丽华并没有马上成为皇后,而是被光武帝刘秀封为贵人【皇帝妃嫔封号之一,东汉光武帝时始置,其位仅次于皇后,清代置贵人于嫔位之下。】。

因为阴丽华的雍容典雅,性格宽厚仁慈,所以,光武帝刘秀想着,应该提高她的地位,让她为后宫所尊崇,成为后汉皇室的皇后。但是,阴丽华坚决辞让,不肯接受。

这么好的事,这么尊崇的礼遇,阴丽华为什么没有接受呢?

根据史书记载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因为她的性格:雍容典雅,宽厚仁慈;

二是因为到此时为止,她虽与光武帝刘秀结婚多年,但是,还没有为刘秀生下一个儿子。前文讲到,光武帝刘秀派侍中傅俊迎请阴丽华到洛阳时,曾提到同行的有湖阳、宁平两位公主及诸位宫人,并没有提及别的,也正说明,此时,阴丽华还没生下一个男孩子。

三是因为这个时候,光武帝的另一位夫人郭氏已经生育了男孩子。在那个大至江山社稷、小到家庭血脉都需要男人来继承的时代,还没有生下男孩子的阴丽华,坚决拒绝皇后的册封,其间,她确实是为自己的丈夫考虑了很多。

自始至终,阴丽华都没有答应做皇后的事,加之光武帝在政治上的考虑,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便立郭氏做了皇后。

所以,东汉的第一位皇后,并不是第一位皇帝的原配阴丽华。

建武四年(公元28年),光武帝前去征伐彭宠,阴丽华随行,在元氏县【今元氏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中南部】生下了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刘阳,光武帝第四子,东汉第二位皇帝,公元57年~公元75年在位。】

建武九年(公元33年),东汉立国未久,社会并不太平,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欣被盗贼劫持,最终,不幸遇害。

想一想,皇亲国戚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劫杀,做皇帝的是怎样的心情?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光武帝刘秀很是难过、非常伤感、对阴丽华十分过意不去,于是,他下诏大司空,其中写道:

“想当年,我低微贫贱的时候,阴氏不嫌弃我,欣然嫁我为妻。后来,因为天下乱起,我又带领军队到处征战杀伐,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天各一方。幸好这个过程之中,举家平安,能在虎口之中逃得活命。在我登位之后,因为阴贵人有母仪天下的美德,原本应该立她作为汉室皇后,她不为自己着想,全为天下和我考虑,坚决辞让,说是不敢担当皇后的尊位。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让她屈位,列于媵妾之行。就是因为赞许阴贵人的深明大义与谦虚礼让,我那时就答应要厚封她的弟弟们。还没等到要封赏他们,谁想就发生了不幸,阴贵人家中遭遇祸患,母子同命,实在是让人倍感伤怀、倍感痛惜。”

“《诗经·小雅》有言:‘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在那风雨飘摇、担惊受怕的日子,这世间,只有你愿意和我一起承受;现在,日子好了,可以平稳安康,可以身心愉悦了,你却要弃我而去。)诗人的的诫勉,常人能不小心谨慎地面对吗?”

“许多事情,是不能一拖再拖的。所以,我决定了,现在是时候补偿阴贵人了:追赠并谥阴贵人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阴贵人的弟弟阴欣为宣义恭侯;让阴贵人的弟弟阴就继承其父哀侯的爵位。等到阴欣的灵柩在中堂安置停当之后,朝廷派太中大夫前去拜爵并授予印绶,在礼节上不得减省,要完全按照各个封国封赏列侯的礼仪执行。如果阴家那些被害的灵魂有知,应该会对这份迟到荣宠感到满意吧!”

建武十七年(公元42年),东汉光武帝的郭皇后被废掉,阴贵人阴丽华被立为后宫之主,阴丽华就此成了东汉历史上的第二位皇后。

东汉朝廷就封后一事,下诏三公,其中写到:

“皇后郭氏顽固胶执,心中满是怨气和愤恨;很多次,她都违反寡人的教谕和命令;她也不能慈爱抚养其他皇子、不能对他们循循善诱并施以母仪之教;作为后宫之主,她无法担当掌管众人的大任、使后宫各房听从她的管教、成为其他妃嫔的表率。郭氏在后宫的行事,皆以权势压人,使得人心不安,大家看见她,就像看见猛禽鸷鸟一般、就像是鹰鹯飞过雀鸟群一般。郭氏既无《诗经·关雎》中所颂扬的后妃之德(性行合谐,贞专化下,寤寐求贤,供奉职事),相反,她倒是很有吕后(刘邦皇后)、霍后(霍光小女霍成君,汉宣帝刘询的第二任皇后。)行事作风。像这样的人,万一朝廷有什么变动,怎么可以将年幼无依的少主交给她;像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在国家有变时,让她恭恭敬敬地支持少主继承大统、不使江山无祀呢?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考虑江山社稷了。今特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带上朝廷的正式符节,让她上交皇后的印玺。”

“阴贵人出身乡里,乃是良家之女,在寡人还卑微低贱的时候,他就跟随,至今已有年头。《诗经·东山》里说‘自我不见,于今三年。(旧物置闲我不见,算来到今已三年。)’旧物尚不能忘,何况是同贫贱过的妻子呢?经过综合考量,寡人以为,阴贵人很适合奉祀汉室的宗庙,成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希望主事的人,能够详细依照过去的典章制度,挑好合宜的时机,为阴贵人上皇后的尊号。异常的事情,不是国家的好兆头、也不是国家之福,所以,不得上寿庆贺。”

阴皇后受封之后,她在位其间,恭敬节俭,没有什么嗜好,也很少有什么玩乐;她为人严肃恭谨,不随便笑,也不与人开玩笑;她性格仁厚宽厚,善良孝顺,庄重慈爱。

阴皇后在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虽然父亲去逝已经好几十年了,但是,每每说到父亲,想起童年时父亲给予的慈爱,阴皇后都会潸然泪下,感痛伤怀。汉光武帝看到这个情景时,也常常为阴皇后而叹息,感动她的孝顺与重情。

汉显宗(汉明帝刘庄)即位以后,尊阴皇后为皇太后。

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冬,汉明帝随从皇太后阴丽华巡幸章陵,在旧宅之中摆宴置酒,与阴氏家族、邓氏家族等皇太后当年故旧的子孙们一起宴会,席间,皇太后、汉明帝对诸人多有赏赐。

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皇太后阴丽华去逝,她在位24年,享年六十岁。去世后,皇太后和光武帝合葬在原陵。

汉明帝也继承了母亲的孝顺与慈爱,母亲去世后,汉明帝思慕不已。

后世评价:

东汉·第五伦:近代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卒使阴就归国,徙废阴兴宾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

唐·李白: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

明·李贽:此后(阴丽华)手段不减武才人(武则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