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两性固有差异之一,男人总是比女人高一些,这种现象叫做体型性二型。不仅人类,大到老虎大象,小到老鼠兔子,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是雄性比雌性大而强壮。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哺乳动物的性二型现象与自然选择中的性选择有关,雄性作为在有性生殖中主动、强势的一方,会竞争与雌性的交配权,优胜者才有机会和雌性交配。一只强壮的雄性可以霸占多只雌性,从而留下更多后代,更好地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弱小的雄性则可能根本得不到交配机会。影响体型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遗传,身强体壮的个体后代通常也更高、更大,也久而久之,有利于性竞争的性状——高大、强壮,就得到了巩固与发展。
有人要问了,那为什么不是雌性更大,让雌性在交配中占主动并选择雄性?而且,雌性承担了妊娠和哺乳的主要任务,体型更大对于降低分娩死亡率,提高后代成活率都会有诸多的好处。事实上,正是由于雌性在繁殖中付出更多,性选择才没有向雌性更大的方向发展。
螳螂是雌性大于雄性
首先,在繁殖中付出较少的雄性总是对交配更为渴求,而付出更多的雌性倾向于回避交配。低等动物如昆虫、鱼类、蛙类和蛇类都是雌性更大,但繁殖期间也是雄性主动求偶,像雄螳螂这种一不留神还会掉脑袋,被更大更强壮的妻子吃掉补充营养。
其次,正是由于雌性在繁殖中付出很大,让强势雌性与多只雄性交配,对种群繁衍不会有任何好处,因为她们在一个繁殖季只有精力生育一胎后代。相反,雄性在繁殖中只提供一个精子,强势雄性完全可以霸占更多雌性。在尼泊尔奇旺国家公园,最强大的雄虎统治了七只雌虎,独占与这七只雌虎的交配权,禁止任何其他雄虎进入自己的领地,靠近自己的妻妾,这样,他在一个繁殖季最多可以留下七胎后代。
雄虎显著大于雌虎
最后,也正是由于雌性的巨大牺牲,更多的营养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源源不断地供给了幼仔,不利于雌性生长出更大的体型。以棕熊为例,棕熊五六岁就已经性成熟了,此时公熊只比母熊大30%左右;之后母熊开始生育,生长就停止了,大量的营养供给了熊宝宝;而公熊还能继续生长,到10岁以后体型达到母熊的两倍。营养因素确实也是雄性大于雌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棕熊也是雄性比雌性大
而且,哺乳动物都是雄性在社群生活中居于支配性地位,因而能获取更好的食物。群居的狮子通常是雌狮承担捕猎任务,而雄狮优先吃掉猎物肉最多的部分;而独居的棕熊雄性总是占据最佳捕鱼位置。与之相对的是,雄狼在雌狼怀孕晚期就开始照顾雌狼,幼狼出生后又与雌狼共同承担起养育幼狼的任务,在整个繁殖过程中,雄狼的付出比只提供一个精子的熊和大猫多得多。狮虎熊的雄兽,体重足有雌兽的1.5-2倍,而雄狼只比雌狼重10%左右。
雄狼只比雌狼略大一些
可见,付出较少却获取更好的食物,是雄性比雌性体型大的又一个重要推手。人类也长期处于父系社会,男性在社会中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并支配着各种资源。很多国家和民族长期存在的一夫多妻制,实际上是性选择在人类社会的反映,男性之间为获取女人的争斗,可以小至个体之间的决斗,亦可以大至国家之间的战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因此,性选择的精髓就是,充分利用种群中更为有用的雌性,让每只雌性都参与繁殖,并通过雄性之间的交配权竞争对相对无用的雄性进行优中选优,淘汰掉多余的雄性,使体型更大的优势雄性留下更多后代,从而令整个种群往更好的方向发展。低等动物雌大雄小的性二型模式,不利于选择出更强的个体,在生物演化史上就被高等的哺乳动物摒弃了。
雄狮和雌狮
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新阶段,一夫多妻的陋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摒弃,男人再也不用为了争抢女人而大打出手了,一味争强好斗也不再能得到女性青睐。高个子的男性并不一定能比矮个子的男性留下更多后代,性选择在体型方向的选择不再那么强烈。事实上,研究表明,与人类祖先和原始人相比,现代人的体型性二型确实已经大大缩小了。
然而,男女之间仍在用才华、财富和外貌争取对方的芳心,女人的择偶标准影响着男人,男人的审美观念同样也影响着女人,这一切都是由社会文化与风俗决定的,社会文化与习俗已经代替了自然选择,性选择在向另一个方向起作用。几万年乃至几十万年、几百万年以后,人类又将演化成什么样子呢?
雄孔雀美丽而雌孔雀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