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矮星是恒星吗,如果不是,那它是什么天体?

       天文学界把能够通过核聚变反应发光发热的天体称为恒星,把围绕恒星公转且没有发生核聚变反应的天体称为行星,依大小和位置的不同还可以细分为小行星或卫星

但在宇宙中却存在这样一类“尴尬”的天体,它们的质量介于最重的气态行星和最轻的恒星之间(也就是13倍到80倍木星质量之间)巨大的质量导致该型天体的内部温度远超一般行星的内部温度,但由于质量和温度和真正的恒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这类天体就成了“行星以上,恒星未满”的尴尬存在。

天文学家把这种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间的天体称为“褐矮星”,目前发现的绝大多数褐矮星体积都和木星类似,但质量却都远超木星。物理学家认为尽管褐矮星的核心温度和压力不足以触发氢元素核聚变反应,但可能会触发温度压力要求比较低的氘或者锂聚变。

在假想情况下如果褐矮星真的存在较低程度的聚变反应,那么它在视觉上将呈现暗淡的橙色或者红色

2013年时宾夕法基亚大学天文学家用NASA的红外线巡天卫星在6.5光年外的船帆座发现了一个由两颗褐矮星组成的联星系统,这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距离地球最近的褐矮星。

现如今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褐矮星是“失败的恒星”,也就是说原始星云的质量太小,坍塌的时候并没有汇聚到足够的氢和氦,进而也就没有“原恒星”核心区域生成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氢核聚变之火也就没能点燃。

有很多人都以为我们的木星如果内部温度继续上升的话早晚都会变成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但木星作为一颗气态巨行星在质量上是连褐矮星都比不过的,因此不考虑人工干预的话木星永远无法变成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