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盟军78个师,为什么只有4个师守阿登山区?

1944年底,盟军在西欧战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在过去几个月的作战中,德军损失40多万人,仅剩余49个师,而且士气低落、厌战情绪高。反观盟军,一路追击,士气高昂,官兵们对攻克德国充满了信心。

然而,700多公里的战线,使得后勤补给不及时,兵力也明显不足。艾森豪威尔不得不停止了进攻,为冬季战役,突破“齐格菲防线”做着战前准备。意想不到的是,德军在阿登地区突然发动了大规模反攻。奇怪的是,盟军为什么没有事先发现呢?

德国酝酿反攻,保密是第一位。

盟军的接连胜利,让德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们认为大势已去,但“小胡子”却仍然叫嚣着战争。尤其是“7.20”事件后,他已不相信任何人,他要亲自策划一次反攻,在西线消灭盟军的有生力量后,再移师东线对付苏联。行动保密是关键。

首先,控制知悉反击计划的范围。只有几名高级将领知道计划,凡是涉及反击计划的文件和命令,一律不得使用电报、电话,而是由可靠的军官进行下达;各级作战单位的通信联络密码,要两星期变更一次,确保不泄密。

其次,挑选可靠的作战部队。对所属国的部队,一律从前线撤换下来,由德国人的军队代替。甚至在德国国内扩大征集范围,组建新的部队,由优秀的士官和军官负责训练。他们都知道要打仗,但不知道去哪里打仗,直到开到阿登地区。

更有甚者,各进攻部队利用夜幕抵达出发地;为了掩盖坦克、大炮前进的声音,派飞机在上空周旋。当然,天气不好也是很好的掩护,盟军的飞机很少光顾该地区;天寒地冻,盟军的前哨侦察活动也减少了许多。

最让“小胡子”得意的是,在最不适宜大兵团作战的阿登山区,他要在这个地区进行第3次袭击。前两次德军成功突破,甚至将英、法联军赶过英吉利海峡,在他看来,盟军一定不会认为德军再一次从阿登山区出击。

这种“赌博式”的做法,确实保证了袭击的突然性。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小胡子”又一次赌对了。因为,在该地区的盟军兵力并不多,是防线上最薄弱的一个点,以至于进攻的第二天,盟军飞机才发现大批的德军。

当然,盟军高层也不愿相信德军会从阿登地区反击。

艾森豪威尔刚刚晋升为五星上将,又亲自接管了盟军地面部队,尤其是将以蒙哥马利为首的英国人“收拾”了一番,盟军上下十分团结、士气高涨。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他内心自然有些“飘飘然”,完全忽略了致命的错误。

一是,兵力不足是最大问题。由于美军的全面参战,美国的战争潜能也发挥到了极致,再加上,欧洲战场推演的进度过快,人员伤亡越来越大,而兵员的补充也变得困难起来。要么加强阿登地区防守,要么准备冬季进攻,成为盟军最难的抉择。

二是,凭空臆断德军不会进攻。在组织防线的过程中,由于阿登山区的特殊地理位置,盟军以此作为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的分界点,也就容易形成人们常说的“两不管”地区。在西线部署的87个师的兵力中,该地区只有4个师。

更重要的是,德军在阿登地区已经有过两次成功的袭击,就是“弱智”也不会再进行第3次了,更何况是在强大的盟军面前,无疑是自取灭亡。在艾森豪威尔看来,与其说是德军不敢进行第3次袭击,倒不如说是,他不愿相信德军会这么做。

正是有了这些主观臆断,盟军上下都不太相信德军反攻的地方会是阿登山区。当然,盟军将领中也有明白人,巴顿就推测出德军很有可能从这里进攻,但没有引起其他人的重视,他们都在期盼着即将到来的冬季攻势,盟军将一如既往地获得胜利。

德军进攻前,有情报人员在阿登山区听到了坦克前进的轰鸣声和履带声;而且对面的德军更换频繁,新上来的德军明显素质很高;甚至进攻前一天,两个当地人透露了在山区有大量的德军在集结等等,都未能引起盟军高层的重视。

德军更有效的手段,让盟军彻底乱了套。

按照布莱德雷的看法,即使德军选择阿登山区反攻,盟军只需撤退到默兹河一线防守,再从两翼包抄,是完全能够粉碎德军的反扑。当然,他这么分析还是十分正确的,但那是在部队便于调动的情况下进行,而德军并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原来,德军组建了一支特种部队,他们穿着美、英军队的服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迅速夺取德军进攻路线上的桥梁。同时,9支能讲流利英语的小分队,装扮成为美军的样子,佩戴美式装备,驾驶美军吉普在美军后方进行破坏活动。

他们掐断电话线,改变路标,在路口指挥交通,甚至混在美军中散布谣言和恐怖情绪。一时间,美军上下人心惶惶,部队一片混乱。在德军的冲击下,丧失战斗力的美军只是一味地向后逃命,布莱德雷的第二道防线也被甩在了后面。

这股德军的破坏力惊人,导致第1集团军面临瘫痪。为了尽快清除这群假扮美军的德军,盟军颇费了一番周折,除了严加盘查外,战前制定的口令、证件、军衔都不能作为放行的条件,往往会追问一句只有美国当地人才知道的信息。

就连布莱德雷也被宪兵喝令3次证明自己的身份。一次被问到伊利州的首府在哪里?尽管布莱德雷正确回答了问题,但宪兵却坚称不是那里,差一点被关了起来。50万的美军乱作一团,损失惨重,德军达到了他们的预期目的。

艾森豪威尔刚刚晋升为五星上将,就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舆论对他的指责十分尖锐,撤换他的声音十分高涨。关键时刻,是好朋友巴顿将军勇挑重任,从百里之外急行军至被围困中的巴斯托涅,稳点阵脚,盟军才逐渐从乱局中反应过来。

对德军的反突击开始了,这时天空转晴,轰炸机频频出动,盟军各部积极响应,向德军发起了攻击。终于扭转了局势,并取得了阿登战役的胜利。艾森豪威尔也从批评中解脱出来,他再一次经受住了考验。

尽管战役以胜利告终,但艾森豪威尔却高兴不起来。德军突如其来的反攻,盟军损失近8万人,武器装备大量丢失。更重要的是,他对德军的行动竟然没有一丝的发觉,这让他感到十分的内疚。

阿登战役前,尽管巴顿预测出德军可能的进攻方向,在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下,巴顿也没有继续坚持。其实,这也说明了当时美军将领们的普遍心态,他们都不愿相信德军会从阿登山区反击。

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