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是否考虑了月球的问题?难道不会和地球相撞吗?

在电影版的《流浪地球》中讲述的只是整个故事的一个片段,人类科学家发现太阳内部的核聚变速度较快了,会提前进入红巨星时代,在此之前会经历一次氦闪,也就是内核处因为核聚变聚集的大量氦原子,达到一定条件会瞬间发生一次核聚变,变成氧原子和碳原子。这一次氦闪释放的能量,会让距离太阳最近的四颗岩质行星瞬间发生汽化,四颗气态巨行星轨道发生偏离。

这个起因介绍完了,接下来人类要做的就是自救了!

人类有两种办法,第一是制造大量的星际飞船,带着人类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这种办法有两个弊端:首先就是地球人类太多,无法制造承载全人类的飞船;其次大刘在写这部书的时候,科学家还没有在比邻星附近发现它的一颗行星,比邻星距离我们4.22光年,那么飞船就需要飞行到更远的位置去寻找行星,对于飞船的维生系统是较大的考验。

第二种办法就是带着地球去流浪了,想法比较新颖逼格又高,而目的地就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称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流浪时代I(加速)、流浪时代II(减速)和新太阳时代。这五个过程就需要花费大约两千五百年的时间,经历100代人。

在原著中作者已经明确交代了,为了避免地球在加速逃逸的时候撞击到月球,因此提前就已经在月球上布置了发动机,在地球加速之前月球就已经被推离了原来的轨道。

而在电影中截取了一个小片段,让地球加速的过程不可能仅仅靠着行星发动机,需要通过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对自己进行加速。因此说电影中没有提到月球,因为月球已经被放逐提前去流浪了。因为带着月球实在是累赘,就像问题所说,弄不好可能就要和地球来一个亲密接触,月球那么大一定比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威力要大得多。

经过两千多年的流浪生涯,最后地球会进入比邻星的绕行轨道,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质量偏小,因此宜居带距离自身比较近,那么地球接收的恒星风要更剧烈,这颗红矮星的辐射也要更加强烈,因此说这个新的家园环境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当然届时人类可以继续发展科技,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地,人类注定还要去宇宙深空流浪。

但是可能并不能一直带着地球去流浪,因为第一次的航程就几乎把地球上的高山全部都“烧掉”了,未来需要建造更加完善贴近于地球环境的星际飞船,这才是最佳的方式。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