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要:隋炀帝杨广就像一个怪郎中:他的眼光是如此的精准,以至于不管什么疾病他都能一眼看穿,但是他开出的药方又是那么的奇怪,每一味药材不是用错就是严重过量,以至于任何一剂药吃下去都会产生致命的副作用。他新皇上任后进行了四项大刀阔斧的改革,随后大修南北运河及长城,为远征高句丽和抵御匈奴做准备。然而这一切看似万全的准备,到了第一次征辽时却仍旧鞭长莫及,三十万远征大军还是因为缺粮问题而折戟铩羽。
大业九年四月,炀帝再次亲征辽东,此次战役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动员的兵力规模比上次小了很多,继续以宇文述为前敌统帅,杨义臣为副统帅。上次战役中出彩的王仁恭则独帅前军出扶余道。王于新城大破高句丽军,炀帝龙颜大悦,升其为从一品的光禄大夫。
▲图/网络。
关于王仁恭的事情,由于跟李靖有点关系,我们姑且岔开说一说。我们都知道大业十二年李靖在马邑做郡丞的时候,当时的太守是王仁恭。但是其实二人的关系大概至少能更往上推个十来年。《王仁恭传》中记载王仁恭曾经担任过卫州刺史和汲郡太守,后来调任的信都郡太守。由于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卫州改汲郡事在大业三年,因此王任职汲郡可以肯定是大业三年前后的事情。而这个时候李靖恰好就在王仁恭手下做官。正是有这层关系,我们也就不难理为什么王仁恭就任马邑太守后李靖会突然从三原调去马邑当郡丞了。
《册府元规》中记载,当时的汲郡相当的出政绩,汲郡太守王仁恭和武威太守樊子盖并列为全国郡级官员考核的第一等。而在汲郡下面李靖就任的汲县,当时也在全国的县级考核中拔得头筹。
大约在大业六年前后,王仁恭调任为信都郡太守,而李靖也出任与汲郡相邻的魏郡安阳县的县令。两人的合作暂时告一段落。
正当隋军在前线的攻击逐步取得进展的时候,炀帝的后院却起了大火。大业九年六月初三,在黎阳督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派人伪装成朝廷的使节四处散布水军统帅来护儿造反的谣言,以制造紧张气氛。同时自己占据黎阳仓城,與虎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赞治趙懷義等人举起了反旗。参与其事者还有玄感之弟虎贲郎将杨玄纵,以及杨玄挺、李密等人。
▲图/网络。
这其中,虎贲郎将王伯仲乃是王仁恭的侄子,而李密则是西魏柱国李弼之后。弘农杨氏子弟闻知这一消息之后,竟然纷纷响应杨玄感举事。——可见“弘农杨”对于杨坚家族宣称的出身身份大概是不赞同的。
杨玄感是杨素的长子,继承了“楚国公”的爵位,而且据说其人天赋异秉,雄武异常,在朝廷上下非常的著名——据日人田中芳树大神在其架空小说《风翔万里——花木兰时代的物语》所写,杨玄感乃是大隋天下第一的勇士。所以号令一出,竟然很多地方群起响应。运河里负责军粮输送的水手船员等等纷纷加入。
杨玄感起事之后问计于李密,李密给他出了上下两策:一,引兵东向,占据涿郡堵截杨广归路,借助自然条件和高句丽的兵力消灭杨广,此为上策。二,引兵南下,渡过黄河攻占洛阳,然后宣布自己是正统,以号令天下,(但是如果形成拉据战,长时间不能攻克洛阳,那么四方援军一赶到,自己就要面临被包饺子的窘境)此为下策。
玄感总归觉得第一策太过冒险,是以不肯采用,于是引兵渡过黄河南下攻击洛阳。守洛阳的是在第一次征辽之役中崭露头角的东都留守樊子盖,樊子盖拼命据守,而西京留守卫文升也带了四万大军来讨伐杨玄感。
▲图/网络。
“楚国公造反了”,消息从本土越过长城传遍四方,给征辽军带来了心理上的重大打击。炀帝得知玄感谋反也无心再在辽东逗留。赶忙撤回辽东诸军,以屈突通为前锋和樊子盖卫文升合力攻击杨玄感。
眼看敌军四至,再拖下去就要陷入重围,李子雄与李密劝杨玄感放弃洛阳,西行抢先一步夺取关中,再以关中为基地争夺天下。杨玄感听从意见西行入关,但是为时以晚,终于在皇天原为隋军主力所败,身死名裂。
隋廷虽然倾力剿灭了这次叛乱,但是第二次征辽之役却也因此半途而废。
跟杨谅事件一样,杨玄感事件的牵连也很广泛。当初杨玄感攻击洛阳的时候,隋朝很多达官贵人的子弟都投靠了杨玄感,.其中就知名的就包括韦世康之侄韦福嗣,韓擒虎之子韩世谔、觀王杨雄之子杨恭道、虞世基之子虞柔、來護兒之子来淵、裴蘊之子裴爽、大理卿鄭善果之子郑儼、周罗睺之子周仲等四十餘人——这些人战后一般都受到了通缉,有不少被处死的。。炀帝穷治其党羽,前后所杀累计三万多人,甚至杨玄感开仓放粮之时从粮仓领取过粮食的洛阳周边百姓,一经查出都要坑杀。
这其中我们讲两个和李靖可能相关的事例。一是韩擒虎之子韩世谔,韩世谔在杨玄感兵败后被抓,靠贿赂看守逃走,从此以后在历史上消失了——很可能又是一起死于“野人”之手的事件,或者搞不好是被看守谋财害命之后编造了个越狱故事交差。
李靖和韩世谔虽然是表兄弟,但是大概没有受这个事件影响——周隋时代政治上虽然也搞株连,但是有限度的,因为那时候皇室以及几乎所有的朝廷重臣之间,相互都有联姻关系,所以没有切实证据的话株连一般不会连到姻亲。——比如大业十一年间涉及李浑的儿子李敏的谋反大案(李浑是隋朝开国第一功臣李穆的儿子),牵连李浑一家老小几十人。但是宇文述和杨广两人都没事。而事实上宇文述是李浑的老婆的哥哥——也就是李浑的大舅子。而杨广则是李敏的老婆的妈妈的弟弟——也就是舅舅——李敏的老婆是杨广的姐姐杨丽华和北周天元宇文赟所生的女儿。
▲图/网络。
比较可能的是,李靖当时大概已经调职到三原县任县令了,否则的话无论汲郡汲县还是魏郡安阳县离黎阳都很近,很难不被牵连进去的。
至于王仁恭就比较惨了。莫明其妙受了侄子王伯仲的牵连,遭到炀帝的怀疑,被免除了职务。这对王仁恭的人生是相当大的打击,在二次征辽的时候,王已经升官至从一品的光禄大夫,在第一次征辽最出彩的三个将领当中是升官最快的,比樊子盖卫文升他们的级别还要高。本来很有希望将来担任宰相或者十二卫的大将军的人选,扯上侄子的这次事件后算是彻底没了希望。
事情还有个插曲,杨帝第二次征辽的时候,身边有个名叫斛斯政的兵部侍郎,这人本来是兵曹郎(兵曹就是以前的兵部司,二十四司之一),但是第一次征辽的时候恰好原先的兵部尚书段文振累死了,兵部侍郎明雅又因为犯罪被免职了,兵部一时没人主管,杨帝觉得这个年轻人办事挺干练,就把它直接升为兵部侍郎(尚书空缺),主持兵部日常事务。但是这个人和杨玄感兄弟私下交情不错,杨玄感把准备起事的消息托人告诉在辽东的老弟杨玄纵,斛斯政就找机会帮杨玄纵逃亡。炀帝知道杨玄感造反后当然很生气,对查出给杨玄纵逃亡提供帮助的人一律严刑对待,斛斯政情知自己罪责难逃,天地之大无处容身,于是把心一横就逃亡去高句丽做了隋奸。这个事情炀帝一直耿耿于怀。
大隋大业十年,黄帝纪元三千三百一十二年,西元614年。二月,炀帝再次亲赴涿郡,诏令天下全力出兵三征高句丽。但是当时天下已经暴乱四起——据郭沫若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稿》附图统计,隋末农民暴动武装不下百股。各地郡县忙着镇压本地叛军还来不及呢,大多派不出兵去参加征辽。高丽方面在北部及条主要通道上修了大量防御要塞,隋军一时竟难以突破。不过这一次来护尔的水军倒是打得不错,又攻下了高句丽的卑奢城(大致在今大连市一带)。
▲图/网络。
隋军这个时候很是郁闷,关内叛乱四起,尤其是运河沿岸的河北道河南道诸郡,几乎遍地是暴动武装,因此涿郡往辽东的后勤线也很吃紧,弄得前线都人心惶惶的。当然高句丽也好不到哪里去,连续三年隋朝都是至少几十万大军压境,辽西被隋军占领不说,辽东甚至鸭绿江以东各地也多次被隋军踏足,从大业八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的春夏两季,高句丽的所有丁男都要强征去参加抗隋战争,一个国家大半国土和大部分劳力连续三年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也早已困顿不堪了。
炀帝也知道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不过他需要找个台阶下。炀帝向高句丽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高元称臣、觐见。第二,为了表示诚意,先交出叛徒斛斯政。高元也很爽快,马上派使臣带着斛斯政来向炀帝谢罪。
炀帝总算没有空手而归,带着这第三次征辽的最大战果退回了关内,至于高元,那是绝计不肯来面见炀帝的,也拿他没办法。大军一直撤退到关内,在距离洛阳只有几百里的武安郡居然遭到了一伙地方土匪的抢劫,损失倒不是很大——被抢走禁苑的良马四十二匹。这事要换成是在大业七年以前,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为此脑袋搬家,但是时至今日,堂堂天子仪仗,竟然遭一股土匪劫掠而无还手之力,可见国势至此,怠非人力能够挽回的了。
自这以后,炀帝虽然嘴上还要喊喊再次征辽,实际的心思却再也不往那伤心地去了。
▲图/网络。
总结炀帝三次征辽的悲剧,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何以一个拥有五千多万人口的鼎盛皇朝却拿不下区区一二百万人口的一个高句丽,并最终栽在辽东的战场上呢?炀帝征辽,其实栽就栽在后勤上。要说对于后勤缺陷的认识,隋廷也并非没有明白人,甚至炀帝自己,从大业四年开始拼了命的修大运河河北段,那最主要的目的也就是为了满足解决征辽的后勤供应问题。当然从实际的结果来看,这条运河的功效可以说是非常的明显——他不但保证了几百万人马三次征辽的物资供应,并且直到后来罗艺占据涿郡的时候,这些堆积如山的物资还没有消耗完——然而悲剧也正出在这里,朝廷可以相对容易地把百万人的后勤物资通过永济渠输送到涿郡,而从涿郡再往东每一步输送却都是异常艰险的:从涿郡往东先后要经过渔阳郡、北平郡、柳城郡、燕郡才能到达辽东郡——大约相当于从今北京一带到达今沈阳附近,航空距离约700多公里。渔阳柳城等郡的北面主要是契丹和奚等势力的范围,缺乏能够保障大部队通过的交通网络,因此隋的主力进军必须依赖于辽西走廊——这大致相当于从相反方向来一次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行军。从涿郡到辽东郡,隋军的行军距离大致在1500里至两千里之间。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单程的行军时间在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如前所述,假定每人日均耗粮为两斤左右,则从涿郡到辽东的单程人均耗粮大致在六十斤到一百二十斤之间,平均可能在九十斤左右。辽西的地形是河网沼泽密布,而从渔阳郡往东的交通状况相当的差劲,同时为了防备契丹人的偷袭(契丹是高句丽的同盟),隋军不得不在行军的沿途留驻大量的兵力——外线作战虽然是把战火引向敌方的土地上,但是伴随着战线的延长,对己方的通信、后勤、情报各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过了内线作战,搞不好就得准备玩砸盘了。所以隋朝纵有百万大军,涿郡纵有堆积如山的后勤物资,但是这后勤中转基地距离前线实在是太远了点,真正能够投入前方战役出发地域的却只不过三十万没有充足后勤保障的饥疲之兵。
▲图/网络。
对于隋朝来说,与其花费超级巨大的代价输送几百万人份的后勤物资以致引发全国的动乱,远不如将进攻辽东的时间稍微向后延迟几年,以集中精力抢建涿郡到辽东的交通网络来的划算。只要通往辽东的交通网络建立起来,就可以成倍的提高军事运输的效率。只要拥有足够的投送能力,高句丽永远不可能是隋的对手。
用兵之道不是拿一堆看似庞大的数目吓人,而是要适时的在合适的地点实施有力的打击。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不能满足的军队,哪怕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盘菜。
历史又翻过了新的一页……
作者: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