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太阳系演化模型认为整个太阳系起源于46亿年前的“前太阳星云”中的一次坍塌
天文学家认为所谓的“前太阳星云”其实是一次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残骸星云,因为只有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星云内会存在“重元素”(太阳内部大约有2%是重元素),而“重元素”恰恰是地球这种岩石金属行星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我们人类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所以说“重元素就是生命之母”。
46亿年前一次临近超新星爆发带来的扰动使得稳定的“前太阳星云”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坍塌,而角动量守恒保证了正在坍塌的星云以及后来但是的恒星和行星们依旧能保持自转,于是乎我们的太阳系就这样诞生了。
在太阳系诞生是10到20亿年内,太阳系内适合生命存在的星球并不是地球而是金星和火星,那时金星上的温室效应还没有失控,火星的磁场也还没有消失殆尽,因此科学家认为太阳系早期的金星和火星不仅拥有液态海洋,很可能还可能拥有简单的细胞生命。
然而随着太阳光度每1亿年增加1%的特性,太阳系宜居带逐渐从金星开始向后移动到地球位置
随着金星受到的太阳热量越来越多而大气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又太高,迅速失控的温室效应开始让金星变成一个高温高压的“蒸笼”,以往厚密的大气层现在几乎全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也使得金星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
现有理论认为40亿年前的火星曾经受到过不止一次的“超级小行星撞击”,而每次撞击都会深层次动摇火星内部物质的流动进而导致“发电机效应”的减弱,最终后果就是火星失去了磁场从此再也无法抵御太阳风,大气层因此被剥离殆尽,海洋也蒸发殆尽,蓝色的火星就变成了今天的红火星。
严格意义上来说10亿年前太阳系并没有“三个地球”,不过金星地球和火星这三颗行星都有过一段“宜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