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小传:一个奇特的少年天才,提出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人

【1974年12月3日】顾准小传:一个奇特的少年天才,提出中国市场经济的第一人

1915年7月1日,顾准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姓陈,但他自幼出嗣到母亲家,所以随母姓顾。

1927年(12岁),顾准从黄炎培办的中华职业学校毕业,进入“中国现代会计学奠基人”潘序伦的立信会计事务所当小学徒。他努力自学,掌握了会计学知识。

1931年(16岁),立信会计补习夜校学生增多,教师人数不够,潘序伦请顾准担任代课老师。一开始,只有16岁的顾准被学生当场轰下讲台,但很快顾准便以他的学识征服了大家。

(顾准与潘序伦)

在讲课过程中,顾准发现西方的会计教科书与中国钱庄的实践不符,于是萌发了重写教科书的想法。1934年(19岁),顾准完成出版了《银行会计》。这是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被各大学采用。

此后,他帮助潘序伦编写《中国政府会计制度》、《各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会计学书籍。顾准在上海工商界崭露头角,进入大学授课,被誉为“奇特的少年天才”。

1935年(20岁),顾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京“一二·九”运动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顾准先后担任上海职业界救国会党团书记,江苏省职委宣传部长等职,与著名经济学家孙诒让相识。

1940年(25岁),顾准离开上海到苏南抗日根据地,从事财经管理工作。1943年,他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与西北财经办陈云相识。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华东,曾任山东省财政厅厅长。

(1945年,顾准与刘晓、陈同生)

1949年(34岁),解放军占领上海。顾准被任命为华东财政部部长、上海财政处处长,全面接管上海财政、税收、金融等工作。

在顾准的努力下,短短三年里,将上海这座国民党手里濒于崩溃的烂摊子,改造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成为支撑新中国的最大财源。

1952年(37岁),在“三反五反”的政治运动中,顾准被打成“政治老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这时,苏联对中国援建的大型工程,有6个在河南洛阳。1953年,顾准服从组织命令,出任洛阳工程局副局长。然而,他的一名下级在计算工程需要的草帘子时,笔误多加了一个零,造成经济损失。顾准为此再次“丢官”,被调回北京。

正是这个笔误,他对计划经济产生了疑问。他开始反思,申请到中央高级党校继续学习。他撰写长文,讨论商品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和经济核算制度,对调节计划的重要性。

1956年(41岁),他进入经济研究所(现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任研究员,完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一文。他成为中国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

此文一出,在经济学界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认为他是在“放毒”。顾准立刻被调到中科院综考会,随后被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才重返经济研究所。

(顾准全家福)

1965年(50岁),他再次被划为“极右派”。文革中,他继续受到迫害。1968年,妻子不堪忍受而自杀身亡。

在那段疯狂的岁月里,顾准仍然坚持独立思考,努力探寻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追问“娜拉走后怎样”(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怎样),并与同行认真讨论,写下了许多珍贵手稿。

1974年12月3日(59岁),顾准因患肺癌病逝。

1976年,文革结束。顾准的市场经济思想,启发了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吴敬琏等人,产生巨大影响。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历史验证了顾准的预言:“只要我们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客观世界,我们的祖国不久就会在经济上雄飞世界!”

1980年2月,中央为顾准召开追悼会,将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然而,顾准遗留下来的手稿,辗转到了三联书社,但未敢出版。直到1992年,手稿才在香港出版,题为《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成为顾准的代表作。

著名学者王元华评价他说:“他的思考不囿于书本,不墨守成规,而渗透着对革命对祖国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处处显示了疾虚妄求真知的独立精神。……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

另一名学者李慎之称他是“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是“中国六七十年代唯一一位像样的知识分子!”

(雕塑:思想的斗士——顾准)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27篇作品,营员“凌空子”的第3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