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二战中,年轻的军人身影无疑也是最闪亮的。而在这些人的背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慈母,便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同样,在最为艰难的抗日战场上,也诞生了不少为驱逐法西斯、反动势力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母亲。李淑桓,便是她们中的一员。
▲李淑桓(1894-1941)肖像。
而在前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的回忆录中,李淑桓“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英雄”。那么,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究竟做了怎样的事迹呢?李淑桓生于广东鹤山,成长于一个书香世家。在父亲的影响下,少时的她便以各个民族英雄(如史可法、岳飞等)为偶像。20岁那年,她与同窗郭福荣结婚,后前往广东办起了“时修女塾”,并亲自就职。由于军阀乱战、社会动荡,1930年,李淑桓将“时修女塾”迁至香港,继续教书育人。“九一八事变”后,面对侵华日军在东北的暴戾横行,这位充满正义感的女性愤而写下《哀国难》一文,同时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以求日后用自己的知识来保家卫国。
▲进驻沈阳的日本关东军。
李淑桓共育有7子。1938年元月,她通过八路军设在香港的办事处,把成人的大儿子送去了延安,参加八路军上阵杀敌。当年10月,日军自深圳大鹏湾登陆,广州与东江一带纷纷沦陷。而在香港这座“孤城”中,爱国青年们纷纷满怀热忱,准备回到内地抗日。李淑桓也没有闲着。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女儿郭云翔、六子郭显怡送回位于坪山的东江抗日根据地,让他们两人一道参与惠宝抗日游击总队,报效祖国。除此之外,为了给“东纵”战士募捐,她与三子郭显著一道,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真诚发动,毛巾、牙刷、胶鞋...这些小物件一个一个地收集起来,便是满满的抗日物资。
▲行军中的东江纵队战士。平日里,李淑桓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道前往根据地慰问,为战士们送来必要的补给。
“东纵”的战士没有地方可住,李淑桓便腾出自己的屋子,还承担起了战士们的伙食起居。1940年,“郭妈妈”得知自己的五子郭善在战斗中牺牲后,悲痛欲绝。但她仍强忍泪水,继续为游击队、抗日事业出一份力。当年,在坪山召开的群众慰问大会上,“郭妈妈”就曾说过:“我觉得抗日人人有责,娃娃们虽然小,但不可没有爱国杀敌、守土报国之心!今天,我所有的子女,全部送进抗日队伍!”1941年,郭妈妈做到了。她将三子郭显著、年仅12岁的小儿子郭显隆全部送进了抗日队伍。面对这样一位满怀热忱、爱国之心的知识分子,东纵的战士们纷纷称她为“东江游击队之母”。
▲曾生少将。
可惜的是,李淑桓并未能看到胜利的一刻。1941年8月10日,蒋氏顽军对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而核心的大塘村则首当其冲。因为转移不及,李淑桓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与鞭挞,这位七子之母始终未曾低头,也未说出一句“机密”。敌人眼见套不出话,便将受尽酷刑的她枪决于金桔岭。牺牲时,李淑桓47岁。
▲由毛主席亲自批复的烈士纪念证书。
▲李淑桓与她的孩子。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