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到了炎热的夏季,海边无疑是许多人第一时间选择的“旅游胜地”。但你可曾想过,与海水相伴的不止有冷饮海鲜,还有二战时遗留下的“致命杀手”——航空炸弹?这样的事,便发生在2018年8月的波兰。8月8日,一名科沃布热格(Kolobrzeg)当地的警察在执行海滩巡防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三枚重约250公斤(600磅)的航空炸弹。由于当地紧靠海滨,到了旅游旺季一直是吸引多方来客的景点。科沃布热格市议会在知晓相关情况后,立刻宣布封锁事发地周遭2.5公里长的海岸,同时派出拆弹专家执行防爆作业,并让警察守卫海滩,禁止游人进入。
▲波兰军方使用吊车将半埋在海滩的航弹吊出。
疏散作业8日当天上午7时开始,一直持续了2个多小时。据媒体报道,总计有2200多人(包括当地居民、游客)被要求撤离海滨区域。科沃布热格市还专门派出公交车用于接送民众、游客,以确保在排爆作业完工后,他们可以重返景点、家园。完成疏散后,波兰第8海岸防卫舰队随即派出工兵单位,启用吊车等设备将航弹从沙坑里吊出。经过一番搜查、排爆作业,工兵们总共3枚250公斤的未爆航弹,另有两枚无法辨明的未知金属(后确认只是炸弹残片)。事后,一位波军工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拆弹作业真的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我们首先要将爆炸物挖掘出来,随后装上备好的卡车,并运输至事先规划好的爆破点。航弹的爆炸范围本身不广。但其所产生的金属碎片很可能会遍及事发地周遭,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我们不仅要疏散事发地周边的居民,也要确保运输线路上的民众安全。”
▲波军潜水员在吊车的帮助下缓缓将航弹取出。
▲正对航弹进行仔细检查、排爆的波军工兵。
▲科沃布热格在地图上的位置,红色箭头标识为事发地。
有相关人士在此期间提议,在海上实施爆破。但弹药专家指出,航弹在水中爆破的杀伤效果不仅远大于陆地,还会极大影响当地的海洋生态平衡,对固有的环境构成破坏。因此,陆上空地爆破仍是第一选择。而工兵,向来都是十分危险的兵种。波军工兵仔细检查了这3枚航弹后发现,虽然这几枚航弹因为受潮而变成“哑弹”,但其弹体依旧完好,点火器也无破损。倘若不及时处理,随时都是个潜藏的麻烦。自1946年以来,波兰军方的工兵已挖出超过1600万地雷与超过4600万其他类型爆炸物。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中,战争中未能引爆的地雷、炸弹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甚至还有一战的“古董雷”)。据媒体估计,要把这些“无声的杀手”全部清理完,至少还要2个世纪。
▲波军工兵将航弹装上卡车,准备运至爆破点。
直至1945年前,科沃布热格仍属于德国,并被称之为“科尔贝格”(Kolberg)。1944年末,当苏联红军兵临城下时,科尔贝格也变成了“要塞”(Festung)。纳粹德国最昂贵的宣传电影之一的《科尔贝格》(1945),便诞生于此。这部电影也是第三帝国最后的一部纪实电影。1945年3月,由朱可夫元帅率领的苏联红军与德军在此城之间爆发了三次大规模战役。然而,即便拥有绝对的技术、人力优势,科尔贝格仍巍然不动。德军为了保卫这座城市,可以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据估计,二战中,这座“要塞”里80%-95%的房屋都化成了废墟。当战争结束后,据《波茨坦公告》规定,科尔贝格成为波兰领土。1940年时,这座海滨城市尚有36000名居民,而1945年则锐减至3000人。现如今,科沃布热格仍是知名的海滨胜地,居住着46000人。
▲化为瓦砾的科尔贝格,摄于1945年德国投降后。
本文为筑垒地域原创作品,主编原廓,原著北部湾。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