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和黑洞的相遇只有一种情况,最后被完全吞噬掉,不留下一丝的痕迹。这也是黑洞增加自己质量的一种方式。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研究的特殊天体,特殊之处在于它内部物质或者说奇点的状态,那是人类无法理解的情况。
恒星主要分为三大类,宇宙中最多的就是恒星级别黑洞,这类黑洞主要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生命后期形成,恒星是一个等离子体,主要包含的就是氢。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在内核处具备了高温高压的环境,这个环境非常适合氢核的聚变,最终会损失质量产生氦氦核。以太阳为例子,每秒钟大约有6亿吨的氢核发生核聚变,生成5.95亿吨的氦,损失的500万吨质量都按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最终转化为能量。
但是恒星所含有的氢核是有限的,最终会“燃烧”殆尽,会经历一场超新星爆炸抛掉多余的物质,剩下的内核会塌缩成致密天体,例如中子星和黑洞等。一般由恒星演化成的黑洞,质量都在3-100倍太阳质量,而在宇宙中还存在着超大质量黑洞,它们一般存在于星系的中心,在宇宙诞生后不久就可能存在了。这类黑洞的质量最少会是几百万倍太阳质量,最多可能是数亿倍太阳质量。除了这两种黑洞可能还存在着中等质量黑洞,但目前并没有在宇宙中观测到,只是假想中存在的一种黑洞类型。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恒星的事件也是经常发生的,最常见的模型就是双星甚至多星系统,如果其中有大质量恒星,当它们演化到生命后期就会形成黑洞,那么它的伴星等就可能会成为它的“食物”。恒星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属于气态的。在相互缠绕中,黑洞会不断的剥离吞噬恒星的气体,最终会把这颗恒星全部都吞噬掉。
除此之外就是孤独的黑洞,可能会在宇宙中碰到流浪恒星,并且把它们捕捉到,最后直接吞噬掉。任何天体碰到黑洞都是难以抵抗的,恒星相对于黑洞稀松的就类似于一团棉花,黑洞会把它一层层的剥离开。
宇宙中的主要天体就是恒星,而恒星最终的结局可能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其中黑洞寿命是非常长的,即使把霍金假设的霍金辐射考虑进去,黑洞最终的寿命可能都要长于宇宙的寿命。
这意味着宇宙中很大可能都是遍布着黑洞,我们用不用担心太阳被黑洞所吞噬哪?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之上,距离银心大约2.6亿光年,银河系内一定存在着众多的黑洞,但在太阳系附近的并没有。距离我们最近的黑洞是麒麟座V616,大约在2800光年远之外,它的质量大约为太阳的9-13倍左右。这个距离对于太阳系来说是足够安全的,并不用担心被黑洞所吞噬。
但还有一种黑洞类型,被称为原初黑洞,这类黑洞质量很小,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形成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只是理论上的,目前并没有发现真实存在的案例,至于太阳系内是否存在原初黑洞也无法预测。恒星被黑洞吞噬后变成了粒子和能量,在黑洞中永远都出不来了。而科学家根据黑洞这种只进不出的特性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天体-白洞,这类假说中的天体是和黑洞相连接,会释放出黑洞吞噬的物质和能量,得有达到平衡。
文/杜若,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欢迎关注我们:科学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