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月,盟军拉开了反攻欧洲的序幕,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百万大军开始向法国内陆挺进。然而,令他头疼的事情也随之而来,这就是蒙哥马利,一个习惯于我行我素的人,固执而谨慎,常常不把艾森豪威尔看在眼里。
战前抢着担任主攻的蒙哥马利,夸口一天之内可以打败“昔日”的手下败将隆美尔,攻占卡昂市,但3周过去了,却被隆美尔的13个师死死抵住,不得前进一步。盟军与德军在卡昂地区形成了僵局,艾森豪威尔该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呢?
隆美尔受伤离开战场,削弱了西线德军的战斗力。
盟军登陆法国后不久,赶往前线的隆美尔敏锐地判断出,对手的主攻方向是诺曼底,并极力向总部请求派兵支援诺曼底地区,但德军总部十分固执地认为,加莱才是应该防守的重点,导致失去了将盟军赶下海的最好时机。
作为军人,隆美尔面对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放弃,更何况他看到了他的“仇人”蒙哥马利。当年在非洲,由于物资、弹药紧缺,在“阿拉曼战役”中大败而归。尽管他从来没有把他当成真正的对手,但失败的面子必须“找回来”,这是军人的血性。
于是,他在英军第2集团军前进的道路设置重重关卡。没想到的是,蒙哥马利如此“胆小”,一碰就停,而且不管艾森豪威尔和其他将领如何劝说和鼓励,就是不前进。隆美尔乘机集中更多的部队前来围堵蒙哥马利,他要报“一箭之仇”。
在隆美尔看来,尽管从战略角度上看,德军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但在战术上,收拾蒙哥马利还是绰绰有余的。为了打好这一仗,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各个部队之间,并对蒙哥马利的部队展开反突击,彻底将其逼停在卡昂市郊外,终于“找回了”面子。
然而,“百密一疏”,虽然隆美尔在一线指挥战斗,每天行程至少400公里,但他始终不愿放弃代表元帅“象征”的敞篷高级轿车。终于在7月17日这一天,被盟军的飞行员盯上,随着一阵机枪扫射,隆美尔的座驾翻车了,他受了重伤。
隆美尔离开战场,德军失去了最有威胁的将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战役的进程。尽管艾森豪威尔对此十分高兴,但也因为他成为德国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感到惋惜。不管怎么说,隆美尔的离开,让艾森豪威尔看到了打破僵局的希望。
打破僵局,必须依靠他的“秘密武器”巴顿将军。
要知道艾森豪威尔与巴顿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友谊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曾在同一个部队做了一年的邻居,而艾森豪威尔也因此结识了他的“良师益友”康纳将军,从此“官运亨通”、青云直上,这都离不开巴顿的帮忙。
作为血气方刚的军人,巴顿创造的战绩有目共睹,但“闯的祸”也是惊天动地。西西里岛战役的荣耀和光环还没有完全退却,巴顿“扇耳光”事件就被媒体曝光,成为各方势力攻击美国的“把柄”,艾森豪威尔只得将其“雪藏”起来。
但他是不会放弃好朋友的。首先,巴顿被调往英国“组建”第一集团军,在加莱地区展开一系列登陆准备。以此,将德军的关注吸引到该地区,致使德军精锐的第15装甲师,在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始终呆在原地,掩护了盟军反攻欧洲的行动。
其次,作为盟军总预备队的美军第3集团军,在巴顿的领导下秘密集中,并进行紧张的战前训练。就在蒙哥马利停滞不前的时候,第3集团军已秘密开赴欧洲大陆,在巴顿的领导下,可谓是异军突起,迅速打开了局面。
更为重要的是,巴顿想“重出江湖”,必须是在取得优秀的战绩后,舆论和媒体才会“摒弃前嫌”,但公开任命巴顿职务,一定会遭到人们的批评。艾森豪威尔决定秘密派巴顿去前线打仗,委屈的是第3集团军的官兵们,也要跟着隐姓埋名了。
但为了牵住巴顿“这匹烈马”,艾森豪威尔将他安排在布莱德雷的手下。布莱德雷对这位昔日的上级也是“关爱有加”,生怕他“惹麻烦”。但巴顿就是这样,就算是“限制重重”,他也能散发光芒。作战一个月后,巴顿的身份被公开了。
蒙哥马利的风头,迅速被巴顿抢走。
蒙哥马利的“谨慎”,导致盟军整体的作战计划受到牵连。为此,艾森豪威尔多次鼓励他继续前进,而他总是以等待物资、弹药为理由,迟迟不进攻。因为在他看来,盟军的反攻必须按照他的节奏进行,但他想多了。
艾森豪威尔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1944年8月1日,盟军开始全线进攻,巴顿的第3集团军长驱直入,直插布列塔尼半岛,一举打破僵局。蒙哥马利对“不懂规矩”的巴顿,也是束手无策,投诉到艾森豪威尔那里,更是无济于事。
战场上的巴顿精力惊人,50多岁的人穿梭于前线各个部队,要么鼓励一番,要么敦促前进,跑来跑去,官兵们都被他的干劲带动起来。要说对战争的狂热,对战斗的痴迷,恐怕在二战的将领中,除了巴顿无人能及。
“看管”他的布莱德雷也深受影响,甚至有时候支持和怂恿巴顿的想法。他也向来喜欢“拿鸡毛当令箭”,主宰着战役走向。很快,他的第3集团军在相距800公里的两条战线上同时展开,26天推进了600多公里。
相形见绌的蒙哥马利再也不好意思停滞不前了,也发起了进攻。当然,有巴顿在一侧突击前进,也减轻了英国人的压力,盟军开始大踏步的向巴黎挺进。巴顿再次成为媒体趋之若鹜的焦点,他的名字占据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巴顿取得的战绩,作为好朋友的艾森豪威尔由衷地感到高兴,他再次证明自己的判断和安排是正确的。他就是要用事实,来证明巴顿的骁勇善战,并且帮助他走出困境。作为朋友,艾森豪威尔可谓是用心良苦了。
巴顿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随着巴黎的解放,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在98天的进攻中,巴顿的第3集团军已经进攻到原计划350天才能到达的地域。这样的进攻速度,可以说是战争奇迹。而蒙哥马利企图控制盟军的“小伎俩”也就不攻自破了。
艾森豪威尔为了巴顿的“复出”,可谓是处心积虑。其中既有对战将的惺惺相惜,更有对好朋友的关爱,对友谊的呵护。换做他人,巴顿早就销声匿迹了。
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