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号开始,中国国家博物馆为迎接建国70周年庆典,开启了一场持续到今年年末的大展。这场意义非凡的展览名为《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前来看展的人虽说络绎不绝,但也还不至于到人山人海的地步。但是有一幅画作前却挤满了专程前来看它的人群,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组织大家排起长队——这就是唐代韩滉的画作《五牛图》。
●韩滉 《五牛图》主体部分
韩滉,字太冲。唐长安人,单是尊贵的首都本地人就算了,他还是当朝宰相韩休的儿子,其地位尊贵可见一斑。但就是这样一个豪门子弟,吃喝嫖赌烟酒不沾(误)偏偏喜欢跑到田间地头观察民生,再用自己精湛的画技记录下来这些场景,真是一个怪人也。
●韩滉画像
据《新唐书本传》记载,韩滉精于弹琴,其书法与国画造诣都极高。而韩滉本人也官至宰相,被封晋国公。他平定叛乱立下大功,深得唐德宗信赖,是一个稀世罕见的全才了。《五牛图》画得有多好呢?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得见此图,兴奋得前后在上面提了三段赞语——当然不是像乾隆帝一样贴牛皮癣似的直接写人家画上,兼职收藏家赵孟頫是续了纸上去写在后面的。
●赵孟頫(字子昂)在《五牛图》上的题跋
赵孟頫“重题”的这段开头就已表明了他对这幅画作的崇拜之情:“右唐韩晋公(晋国公韩滉)五牛图,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而第三段评语中更忍不住补充:“因得再展,抑何幸耶。”表达自己能够再见此图实在是太幸运了。
●《五牛图》卷首
搔痒黄牛《五牛图》中卷首黄牛在荆棘丛旁磨蹭搔痒,其神态怡然自得,简直就像正在被挠脖子的一只小猫咪了。
●《五牛图》二号
昂首花牛排位第二的花牛昂首抬头,做出一个正在低鸣的姿态。感觉像是舒服完了,十分“嘚瑟”的一个状态。
●《五牛图》三号
酱色牛第三头牛是一头正面朝向观者的酱色牛,以这个角度表现动物本身已有一定难度。但是韩滉运用自己扎实的白描功底,还有尾高头低、前后足稍岔开的巧妙设计,以很“拙”的笔触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感极强的动物形象,实在是妙极。
●《五牛图》四号
回首黄牛第四头侧身回首吐舌的老黄牛,它像是在招呼身后的伙伴们快跟上去哪玩,或者在说“你们都没我跑得快”之类的,简直俏皮萌像十足。整个躯体的动感用极其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韩滉作为一个画家的深厚功底尽现。
●《五牛图》卷尾
戴“络首”的老牛到了第五头牛,不知大家有没有看出它与前四头牛有什么明显的差异?从表面上看,前四头牛都是没有任何装饰品的,只有第五头牛戴上了类似缰绳的“络首”。这是牛在古代用作骑乘或者便于牵牛用的装置。而我们再深入细致观察一下,发现一个更根本的差异——它不开心。这头牛的神态是比较呆滞沉稳,甚至眼神中有些许“怒气”的。韩滉这么安排,是否有什么深意呢?
●赵孟頫题跋忠实粉丝
赵孟頫在题跋中给出了自己的猜想,解释了《五牛图》背后藏着的秘密:
昔梁武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
陶弘景是古代一名学识渊博的云游道士,梁武帝即位后想要启用他来辅佐自己。陶弘景则画了两头牛,一头戴着金络首,一头自由自在地在水草之际游荡来回复武帝。梁武帝见了画感叹他志向高雅,就不再强求他来当官了。赵孟頫的分析是,韩滉的《五牛图》,其实想要表达的也是这个隐逸自由的志向。
●陶弘景像
正是由于《五牛图》中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再加上其背后蕴含的这种中国历代文人追崇的终极状态——隐逸精神。使得《五牛图》不仅成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捧的一幅画作,更由宋至清先后被两位嗜书画如命的皇帝宋徽宗与乾隆皇帝收藏。而在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时,这幅唐代名画与无数珍宝一同不幸流失。一直到1950年,它在香港拍卖会上露头,才被周总理紧急批示遣人抢购回国。见证了数个朝代兴衰的《五牛图》,终于完好地被收藏进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在这个空前的盛世里,被妥善地与无数我们国家的珍贵文物安置在一起,时刻提醒我们勿忘来时路,帮助我们传承并发扬先辈的辉煌与种种可贵的文人精神。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