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剪刀界,素来有这么一句话: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
张小泉剪刀在乾隆时期备受重视,曾经还被当做贡品。
田汉先生曾赞誉它:“快似风走润如油,钢铁分明品种稠。裁剪江山成锦绣,杭州何止如并州”。所以,张小泉剪刀与杭粉、杭扇、杭锦、杭烟,并称为“五杭”,成了名扬南北的杭州特产,全国出现了“青山映碧湖,小泉满街巷”的盛况。
● 张小泉
在人们的印象中,张小泉剪刀以精美、价廉、实用为特点,其实“张小泉“不仅是日常用品的制造商,它还曾承包军用剪生产任务。而让张小泉剪刀在中越战争中再次惊艳世人的,是它的技艺传承人——丁纪灿。
丁纪灿的父亲是张小泉第一代制剪师傅,他十六岁时子承父业,如今已三十余载。刚入行时,丁纪灿凭借着吃苦耐劳,很快在学徒里崭露头角。但让他真正名震江湖的,是这批“军剪”的制作。
● 丁纪灿
当时,中越战争爆发,不少战士在前线受伤,血水浸染了绷带,一般剪刀无法剪开,还容易对战士造成伤害。因此,前线需要一批材质过硬,够锋利、咬力够强的军用剪。
张小泉剪刀厂临危受命,接到了生产任务。虽然此前有研制成功的例子,但这次的军用剪要求不同以往,原有的模具不适用,要靠纯手工锻打。时间如此紧迫,万一出了什么偏差,谁都负不起责任。
此时年纪轻轻的丁纪灿,主动接下了老师傅们眼中的“烫手山芋”。
满足军用剪的要求并非难事,想要增强咬力,只要增加剪刀的斜面即可,而为了使剪刀脚不易弯折,只需将其加粗加厚——真正困难的是锻打。
● 老师傅们锻制剪刀
张小泉的剪刀一大特点是“镶钢锻制”。与传统的生铁锻打剪刀不同,它用易于弯曲造型的熟铁做剪体,将硬度更好的钢片镶嵌在剪刃上,利用钢与铁的特性,取长补短,以达到锋利和坚硬兼顾的效果。
那么小一块钢要覆在刃口,既要均匀融合,又要钢铁界限分明,这本就不容易。更何况,现在要将铁片加厚,打制的力度和下锤时机都十分考验工匠的水平。
连着三天三夜,丁纪灿工位上的打铁声就没停过。
最后他打制的军用剪,口线平直、钢铁分明,锋利无比、削铁如泥。试剪的时候,冷冻过的百层布料也不在话下。很快,这一批特制的剪刀紧急运抵前线,挽救了不少年轻战士的生命,丁纪灿也因此一“剪”成名。
● 镶钢锻制的剪刀
剪刀的锻制有打、锉、淬、磨、凿等七十二道工序,仅从铁坯到雏形就要经历千锤百炼。但锻制剪刀不仅仅是一项体力活儿,还蕴含着许多技巧和心思。
除了制作常规剪刀之外,最能体现手工匠人创造性的,便是设计特殊用途的剪刀。
剪金属、剪螺蛳的、剪花材的……不同用途的剪刀有不同的特点,客人们往往只知道自己的目的,而熟悉剪刀的用材、工艺和性能的匠人们,才知道如何实现这些功能。
在丁纪灿的职业生涯中,时常会遇到客人各种各样的要求,他有时候会基于常规剪刀进行改造,有时候要重新动手设计。
● 剪刀设计图
比如钱塘江有个渔民找他做一把剪螺蛳的剪刀,这不属于大众常用的剪刀,只有常年和螺蛳打交道的人才有这个需求。由于螺蛳的滚动,渔民在使用普通剪刀的时候,会感觉不顺手。丁师傅就根据对方描述的特点,给普通剪刀开了个缺口,用以安放和牢牢地固定住螺蛳尾巴。
一位女士希望能够有一把用来剪银的剪刀,始终没有找到心目中理想的样式。“只要能够说得明白,纸上能够画出来,我就能制作。”丁师傅说。
为了方便深入比较小的空隙,他将刀刃部分做得比一般剪刀尖细许多;固定的轴心做得很松,否则用起来就会很吃力;剪刀脚部要留得长一些,以便获得更强的剪力。
● 丁纪灿和师弟陈伟明正在配合打制钢刃
为了购置一把合适的锉刀和模具,有时候丁纪灿会连跑几十家店铺,一些市面上买不到的特殊工具,他就自己制作。普通的剪刀手工打制也需要差不多一天的时间,而定制的剪刀,制作难度更胜一筹,耗费的时间精力也成倍增加,最后还要在制作好的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
最终花了几天时间打磨出来的剪刀,得到客人的认可。看着客人带着剪刀心满意足地离去,丁师傅说,这就是他得到的最好的回报。
● 丁纪灿制作的剪银器
如今,丁纪灿偶尔会在业余时间去附近社区免费帮居民们磨剪刀,人们都很难想象,相貌平平和蔼可亲的一位老师傅,做过一把拯救许多生命的剪刀。
“过去大街小巷总能听到“磨剪子”的吆喝声,现在剪刀锻制技艺面临着日渐式微的局面,不仅制作剪刀的匠人少了,磨剪刀的师傅也少了。”丁师傅感叹道,“现在有这个技能的人,却不愿意花这份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了。”
●在社区里磨剪刀的丁纪灿
曾经有一个顾客拿出一把锈迹斑斑的老剪刀来让丁师傅修复。
那是一把看上去年份有七八十年的剪刀。顾客说,这是她妈妈留下来的,看到这把剪刀就像母亲还在身边一样。如果这把剪刀修好了,她还要传给下一代。
如今买一把剪刀和一件新物品并不难,难的是保留以前的回忆。剪刀在一些人手中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使用工具,还代表了一代人的记忆,就像任何一个老物件一样,它寄予了许多人对过去的怀念。匠人们修复剪刀的过程,就像是在重塑当年的感情。
●工作中的丁师傅
在机械化生产的时代,手工锻造似乎已逐渐远去,但它的独到之美依旧无法被替代。
而像丁纪灿这样的传承人,选择良钢精作千锤百炼,坚持把每一把剪刀做好,只为让它能够用得更久;花费功夫细细打磨,努力把坏掉的剪刀修复,只为让它能够留得更久。
也许更是让那些伴随着物品而诞生的记忆,能延续更久。
参考文献:
新浪博客:《守艺人|一把在中越战争救人无数的军剪,如今淘宝收购价已过千元》
央视探索发现:手艺第八季《梁钢筋剪》
图片来源:央视网、中新网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