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那么多易拉罐,你也不晓得那一圈迷之凸起有啥用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学会了使用罐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改进罐装器皿,其中易拉罐的发明,为罐装饮料的工业化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

易拉罐,是一种金属罐,以铝制成,它有一个拉环,使罐不用开罐器都可以轻易拉开。如此包装设计最适合即兴消费,不必找开罐器,不得不说,这个小小的拉环,却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它的发明者艾马尔?克林安?弗雷兹是个设计师,他用罐盖本身的材料加工形成一个铆钉,外套上一个拉环,再铆紧,配以相适应的刻痕,就成了一个完整的罐盖,易拉罐最关键的技术完成了。

易拉罐的发明

大部分的灌装饮品如碳酸饮料、啤酒等,里面都注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铝罐要承受的压力很大,如果罐底是平平的话,一装满饮料密封后,它就会像气球一样鼓起来,所以铝罐的底部被设计成了内陷的碟状,罐底就像拱形水坝一样能抵挡身后液体的压力。另外还有一个问题,罐内压力这么大,如何让每一个使用者,无论他多么柔弱,都能轻而易举的把拉环打开呢?研制铝罐拉环并非如它本身看上去那么简单。主要问题在于如何令拉环和铝罐连接在一起,接口又不会脆弱得在开启时折断。

后来,弗雷兹终于想到了解决方法:利用罐顶凸起的部分充当铆钉,并把附近位置磨薄至少于原本厚度的一半;塑造凹凸坑纹;连上拉环。这样,人们只需花很少的力气就可开启,罐内的二氧化碳也随之跑出来。

易拉罐的改进

易拉罐在美国出现,很快风靡全球,受到人们的追捧,并且成为一种易拉罐文化。但是拉环这种锐利的垃圾在野餐区和海边特别多,小小的拉环很容易躲过清洁人员的工具,所以很难清理干净。不少人还被拉环给割伤脚,或者动物误食后也会对其造成伤害。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分离式拉环也得到改良,改良后的拉环设计是开盖带往罐内推入,拉环不会与罐体分离,改善了分离式拉环的缺点,解决了垃圾问题,避免了误伤误食事件的发生。

不过,从日常生活中饮用易拉罐的情况来看,它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开罐后的饮料不能再密封,而我们常常有不能在短时间将其喝完的时候。当然,这个缺点还是吸引了不少人埋首研究,有人还取得了一项重新密封开启罐头的美国专利。但似乎实际意义不大,首先它必然加大易拉罐的制作成本,更重要的,或许我们宁愿加快饮用速度,甚至直接将没气的饮料丢掉,而不愿和重新密封的技术性装置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