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没有嫡长子继承皇位制度,是不是皇位继承方式的进步?

老话常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三国史上偏偏有那么一对亲兄弟,明明就是一个爹生的,却非要相互仇视和倾轧,以致让外人钻了空子,给一一击破,最后都不得善终。

也许大家都猜到了,这对亲兄弟就是袁绍和袁术。

                                                            影视剧中的袁绍形象

相比较袁术,人们对袁绍印象更加好一点,而且在诸侯讨董的联盟军中,袁绍是当之无愧的盟主。

曹操、孙坚能和袁绍谈笑风生,刘备对袁绍毕恭毕敬,但袁术却相当看不起这位兄长。袁术跟曹孙刘三人比起来,算是酒囊饭袋,他看不起袁绍,只因为袁绍是父亲的小妾所生,而他袁术则是正妻所生,所以虽然袁绍年长,袁术的血统更加高贵。

相似的一幕发生在了《鹤唳华亭》,这部热播的电视剧中,皇太子萧定权地位受到了齐王萧定棠的威胁,萧定棠的势力并不比萧定权差,甚至作为父亲的皇帝萧鉴也谈不上对萧定权有多少好感。

萧定权如履薄冰,可萧定棠愣是机关算尽,也不能明目张胆表露取代萧定权的意图。

只因为,萧定权是嫡子,萧定棠只是庶长子。看来,“拼爹”在爹是一个人的前提下,就得“拼娘”了。

贯穿中国历史的“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我说中国古代社会是“一夫一妻”制,估计很多人,尤其是女同志,肯定想把我打死。中国女性几千年来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你视而不见,你太直男了。

别着急,中国古代穷人能娶到老婆就不错了,贵族虽然有很多配偶,但人家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三妻四妾”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

妻者齐也,只有她可以与丈夫平起平坐。妻子要靠三媒六证,明媒正娶,从大门进入,是夫家唯一的亲家。

小妾的来源就相对广泛,赠予、购买、俘获、妻子之媵(yìng婢女)等等。如果赶上了好时候,妾也可能上位为妻,但这种可能性极小。

妻与妾的差别更多的体现在他们的孩子对父亲家族财产的继承权。

只有妻子的儿子具有继承权,小妾的儿子是不具备的。

由于家族权力财产只在男性之间传承,扩展到上层建筑,夏、商、周的君王继承莫不如此,但是也有区别。

                                                  《琅琊榜》中“昏庸”的太子

商朝前期是兄终弟及,也就是哥哥死了弟弟做家长,武丁之后才确立了父死子继,结果骨肉相残伴随始终。周朝吸取教训,比父死子继更进一步,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就是妻子生的大儿子。妻子生的其他儿子叫次子,小妾生的叫庶子,次子和庶子统称余子。

除非正妻没有子嗣,那么才会考虑到庶长子。

可以说,当中国古代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后,萧定棠这类人的悲剧就注定了,要想当皇帝,非得加倍努力,再加上时运不可,必要的时候甚至要铤而走险,发动宫廷政变。

“嫡长子”继承的不合理之处

虽然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我们却能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秦朝的时候秦二世还有末帝子婴都不是嫡长子,两汉加起来一共有33位皇帝,只有7位皇帝勉强能算是遵守了嫡长子继承制度。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形象

唐朝一共有21个皇帝,但是只有两个皇帝勉强算得上是嫡长子。

宋朝一共有皇帝12位只有3个皇帝是嫡长子。

明朝有皇帝16位只有5个皇帝是嫡出。

清朝12位皇帝没有一个皇帝能和嫡长子扯上关系,勉强能扯上的也没有。

就拿李建成与李世民来说,二人“拼爹拼娘”都是一样,但李建成是长子,所以不出意外,李建成就是唐朝理所应当的继承人,李世民才不管这么多,简单粗暴做掉了李建成,自己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的那位表叔——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也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大哥杨勇。

可以说,真正的“嫡长子”想当上皇帝还是很困难的。

除了李世民、杨广这种不讲道理的“老二”,假如皇帝的正妻皇后生不了孩子,或者生的全是女儿,好不容易生个男孩子,一看是个傻子,比如那位“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他可是妥妥的嫡长子。

                                                     影视剧中的李世民形象

这都给皇位争夺造成了变数。

皇位继承也不是皇帝一家说了算的,比如有时候会有外戚宦官专政,有时候还会有地方藩王对抗中央等等,这些行为都容易导致嫡长子继承制形同虚设。

当然,还有一种极端特殊的情况,比如乾隆皇帝,他活的时间不是一般的长,他一个人就熬死了他自己的所有嫡子,最后不得不选择庶出的孩子来继承皇位。

                                                      影视剧中的乾隆形象

说句题外话,乾隆这还算正常,《天龙八部》里萧峰的那位结拜大哥耶律洪基竟然立下诏书,自己百年后,让叔叔耶律重元继承皇位,少数民族不讲礼法可以原谅,但是耶律洪基活了88岁,这位叔叔要想即位,恐怕得等到90开外了,你说人家能不反叛么?

长幼之争让万历死不瞑目

若说将“嫡长子”继承制度贯彻得最好的要数明朝了,明朝的皇帝大部分是嫡子,在没有嫡子的前提下,往往会选择庶长子。

明朝的皇位更迭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不过在万历年间,却发生了“争国本”事件。

                                                   影视剧中的明朝皇帝形象

因为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宫女所生,万历一直想立郑贵妃的儿子皇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

首辅申时行为首的朝臣据理力争,才为朱常洛争取了出阁读书的机会。

万历为了应对朝臣的压力,推辞说册封了朱常洛为太子后,皇后日后生了孩子怎么办?朝臣不依不饶,谁不知道你都好久没翻皇后的牌子了。

万历又想将朱常洛、朱常洵等三位皇子一并封王,这更加激起了朝臣的反对,这时的首辅已经是王锡爵,

王锡爵既怕得罪万历,又怕被朝臣攻讦,于是上疏请由皇后抚育长子,如此长子就是嫡子。

然而万历只继续准备行三王并封之礼,顿时朝中大哗。因为王锡爵这么一说,等于明指朱常洛还需要补办手续,质疑了朱常洛做太子的合法性,因此大臣们纷纷指责王锡爵阿谀顺上,王锡爵无奈自劾请辞,而万历也迫于众议收回了前命。

“争国本”事件前后十五年,在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才册封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

但是,朱常洛的待遇远不能与朱常洵比,出阁读书时,正值寒冬,太监不给太子生火取暖。朱常洛冻得浑身发抖,讲官郭正域怒斥太监,太监们才给他生火,而福王又不赴封国长期逗留京师。

萧定权与自己老师卢世瑜的相濡以沫,以及萧定棠迟迟不赴封国,与这一幕何其相似。

由此可见,“嫡长子”继承制,只能作为一种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方式,只有嫡长子有才有德,能够控制住局面的,才能顺利登基。

如果皇帝不想自己的皇陵埋葬不久就被挖出来,最好的办法还是选择一个靠谱的皇帝。

《鹤戾华亭》还在继续热播,后续的剧情如何未尽可知,不过,除了萧定权的主角光环之外,必然会用个别事件彰显萧定棠的“愚蠢”,然后萧定棠在最后一步,棋差一招,萧定权逆转取胜。

至于老皇帝萧鉴,就跟那位与整个文官集团和祖宗家法对抗的万历皇帝一样,至死都不会遂愿。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