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都被葛大爷的“北京躺”刷屏了,这销魂的姿势,也没SEI了,每个毛孔都是戏!
20多年前的旧剧照突然一下子成了爆款的表情包,多多少少也说出了大家的一些小心思:
“什么都不想干...”
“只想这么瘫着...”
“漫无目的的颓废...”
“其实并不是很想活...”
“感觉身体被掏空...”
年已过半,正值夏季,压力很大,心情异常烦躁。每天起床都是一件困难事,好像对工作的热情也没有以前高了,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什么意义,负能量满满。
这可不是什么好的预兆,你很有可能是出现了“职业倦怠”!
01
什么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中,个体面对长期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紧张而产生的一种反应。”
心理学家Maslach等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综合征,它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职业效能感缺乏三个部分。
情绪衰竭:个体在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丧失工作热情。它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主要表现为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举个例子,有些职业人对工作充满干劲,尽管工作很忙,每日加班,他们仍能积极地对待工作。尽管身体很累,但是他们觉得很充实;相反,一些职场人对工作总是提不起劲,想到周一要去上班,整个人都是拒绝的,周末的休整也无法让他们获得缓解。这种疲惫不仅是身累,更是心累,慢慢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得过且过。
玩世不恭:个体以一种消极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对他人缺乏同情心。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
这种消极不仅表现在工作中,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出现冷漠的感觉,认为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也不会提出帮助同事,朋友遇到困难,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想去倾听。
职业效能感缺乏: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自我效能的评价下降,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常常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工作积极性丧失。主要表现在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通俗点,如果说情绪衰竭是感觉不想干但不一定干不好,那么职业效能感缺乏就是感觉根本干不好,而且觉得干了也没有意义。比如一位正义的警察叔叔,本来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为人民服务,特别有成就感,色调都是多彩的。当他出现职业倦怠之后,就变成了灰色,没有激情、没有意义、没有积极性。
02
工作很久的员工才会有职业倦怠吗?
在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1)初始期:刚刚进入职场的新鲜人很容易产生困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会让他们很迷惘,同时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距离的。当他们没办法很好地调节期望和现实,很容易会引发不安的情绪,从而产生倦怠。
(2)发展期:当个人逐渐融入职场,初入职的紧张和困惑已经退去了,但是很多职业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也会逐渐增多,可能会出现感到难以胜任的情况。人际关系越发变得复杂,同事之间存在竞争等,会使人们感到失衡。
(3)成熟期:工作趋向稳定,有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容易进入了停滞不前的阶段。“如何突破瓶颈、产生新突破,更上一层楼”,是这个阶段员工最大的困惑,就像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
(4)衰退期:年龄越来越大,对于在组织的地位变得不再重要,或者有些老员工要即将面临退休了,他们会有失落感,这也会导致产生倦怠。
03
职业倦怠只会影响你的工作吗?
马云为800余名入职一年内的新员工上了一堂名为“百阿必修课”的公开课,指出“最讨厌天天说公司不好,还留在公司里的人!”
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职业倦怠症”,不管是在民营企业,还是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等都很常见。有专业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9%的员工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那么,职业倦怠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对个人而已,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会对他们的家庭、社交,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在心理上,个体会出现自尊水平下降、焦虑、无助,甚至会导致抑郁症。Kirsi Ahola等人对有职业倦怠的人群进行跟踪调研,发现起初有职业倦怠没有抑郁症的人,随后有23%的人患上抑郁症。
生理上来说,会出现失眠、肠胃失调、头痛、腰痛等,或者出现一些压力行为反应,例如通过酗酒、嗜烟来缓解压力。对家人朋友会日渐冷淡,减少社会交往,严重的会产生极端行为。
对企业来说,当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的情况时,会产生巨大的损失,如高离职率、高缺勤率、低工作效率等。而且这种情绪是会传染的,大批量的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时,会导致整个企业的风气发生质变,值得每个企业高度重视!
职业倦怠症是压抑心理长期累积的结果,长期负面心理得不到释放,总是抱怨而不是寻求解决的办法,不仅仅消耗了自己的斗志,也在单位中影响到了其他人。
04
如何应对职业倦怠?
如果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情况,首先自己要重视起来,并努力地及时调整,或者向专业人士求助疏导,如果自己都没有行动起来改变,别人也无法帮助你。
(1)保持积极心态,避免不良情绪
对自己进行自我压力管理,通过3R原则一一放松(relaxation)、退缩(reduction)、重整(reorientation)的过程,尽量避免遭遇压力源,尽力放松自己的情绪,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或期望值。
放松的方法有许多,比如有的人喜欢找一些悲剧片,看着电影痛痛快快哭一场,缓解压力,而我则喜欢看喜剧,嘻嘻哈哈笑一晚。也可以去一些让你容易感到轻松的地方,比如公园、运动场所、书店等,在下班之后或者休假日约上朋友,泛舟湖上、打打羽毛球、看看书、短途郊游等,也许会帮助你放松情绪。
如果还是没办法解决,那么可能需要考虑换一个工作环境了。转换工作环境,不仅指转换岗位,也包括改变工作中的周围环境,比如利用小摆设、制造乐趣等。
(2)改变认知方式,不断提升自我
除了情绪衰竭,职业效能感缺乏也是职业倦怠的三大表现之一,有的职场人士工作内容比较单一,或者有的人觉得对于工作已经非常熟练,没有了挑战性,他们就比较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我们需要改变对自我的认知、对工作的认识,只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寻求突破,认清目标,制定计划,想着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3)发展业余爱好,摆脱工作依赖
Maslach指出:“当你的全部世界仅仅是你的工作而无其他时,那么当你的工作出问题时,你的整个世界就会彻底地陷落。你的能力感、你的自尊、你的个人定位等都依赖于你的生活,而如果你的生活如此狭窄,那么他们就会动荡、不牢固。”
因此,大家可以尝试多发展业余爱好,这不仅能使心灵与精神有所寄托,而且更让你拥有另一个成长的空间,摆脱角色的束缚和工作的羁绊。
那么,作为企业,我们能够提供怎样的办法去帮助员工摆脱职业倦怠呢?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1)开展"员工援助计划"(EAP)
EAP在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近年来我国引入之后得到了重视。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以及员工进行诊断和建议,提供专业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员工及其家庭成员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绩效及改善组织气氛和管理。
企业引进EAP是十分必要,这不仅对减少员工职业倦怠有帮助,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益处的,有研究表明,企业为EAP投入1美元,可节省运营成本5至16美元。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划算的投资。
(2)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Maslach职业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论认为,员工在工作中得不到公平的回报,会引发职业倦怠。这种由工作量或报酬的不公平、由评价和升迁带来的不公平会给员工带来情感衰竭和无力感。
前人研究表明,通过改善薪酬制度,改变公平感的感知,对于减轻职业倦怠是有效的。而薪酬的公平并不表示在同级别岗位上的人都拿一样的工资,设定上下浮动的范围会更佳。
谷歌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探索最佳薪酬制度,认为薪酬与贡献相匹配才能算得上公平。换言之,通过公正的评价和奖励机制,让员工越来越有干劲,相互鞭策,同时也能提升员工的成就感。
(3)注重员工的培养
很多员工对于提升工作能力、发展自我是比较看重的。通过对某集团员工进行的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员工希望公司能够持续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培训机会。可见,当晋升制度明确清晰,员工更有冲劲和动力去努力工作,争取更高的职级。
企业应为员工提供适合的培训项目,除了常规的技能培训,普通员工还可以开展自我认知和情绪方面的课程,如自我觉察的工作坊,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了解团队的他人,提高协作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提供一些帮助他们自我激励和提高情商的课程等。而作为管理层,可以开展一些提升领导力的相关课程。
培养不仅仅指培训,员工工作越久越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尤其是在成熟期,难以突破瓶颈,停留在一个平台的位置,更容易出现迷茫、情绪消沉等负面情况。因此企业可以帮助员工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将丰富的工作内容融入到职业规划中,给与员工发展的期望和上升的空间。
通过适当的培训,可以减低员工职业倦怠的几率,同时也能将潜在的生产力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能力。
(作者:麦羡明,倍智人才研究院产品经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号“倍智人才talebase”(ID:talebase),每日提供职场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