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或朋友遭遇家暴,怎么办?

昨天晚上,一个名为#面对家暴不再沉默#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它曝光了一段电梯监控视频:一名赤膊男性使用暴力,强行将一名缩在电梯一角的女性拖了出去。

整个过程,我感受不到这位女性作为人的尊严,你很难想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活生生的人,能够像物体一样在地面上被人拖行。

视频中的女性是仿妆博主@宇芽YUYAMIKA,她面对镜头进行血泪控诉:这不是她第一次被家暴,甚至不是最后一次。

此次“电梯事件”十天后,她再次遭受了家庭暴力,被打到站不起来。为了进一步在精神上施虐,施暴者甚至把鞋底踩在她的脸上。


遭遇家暴的宇芽,本职工作是美妆博主,曾经凭借“爱因斯坦仿妆”“蒙娜丽莎仿妆”成了抖音红人。然而家暴使她的脸长期淤青、遍布伤口,连工作都不得不搁置下来。

视频中还出现了施暴者的两位前妻,她们也说出了自己曾经遭遇的伤害:

第一任前妻在孕期被家暴,甚至受到生命威胁。

第二任前妻,连家人都受到威胁。

施暴者却在微博炫耀自己多次离婚,还以“都想跟我复合”的幻想来彰显自己的魅力:

(目前该微博已经删除)

一旦有人质疑,就声称是伴侣“长期精神暴力”自己:

这样的狡辩引起了众怒,大家都感受到了宇芽的痛苦。家庭暴力,并不会因双方的身份、地位、甚至性别产生差异,只要你关注,这样的新闻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就在宇芽发声的一天前,曾经自杀未遂的韩国女星具荷拉自杀离世,让具荷拉作为女性社会性死亡的,正是前男友的家暴和私密视频威胁。

家庭暴力绝非远离我们的个案。柴静在《看见》中有一篇报道,名为《沉默在尖叫》。它揭露了长期忍受家暴的妇女们,是如何被逼至绝境,在“被家暴致死”和“杀死施暴者”中,选择了后者。

这样的事件更加令人痛心——因为我们得以看见,家庭暴力甚至可以迫使受害者变成加害人。

在宇芽的视频结尾,受到伤害的她们一起提倡家暴受害者们“不要沉默”。今天,我们也想从心理学专业角度给出一些关于家庭暴力的解读。

如果你没有经历过这些伤害,也希望你能够参与发声,帮助受害者们。

如果你也是受害者,希望你不再沉默,寻求帮助。


今年三月,KY曾就家庭暴力做过一次调查,在11,979份问卷中,有17.68%女性和11.95%男性遭受过家暴。

而在世卫组织WHO的研究结果中,女性面临的形式则更为严峻,大部分国家遭受亲密关系暴力的女性比例在30%-60%之间。

家庭暴力是指亲密关系中,以获得或维持权力和控制为目的,实施一系列虐待或者暴力行为。通常大多数人想到家庭暴力,第一印象会是鲜血淋漓的伤口,乌黑的瘀伤或者疤痕。然而事实上,它并不一定表现为明显的伤痕。

根据施暴形态的不同,家暴可以分为身体暴力、性暴力、情绪暴力、经济暴力、心理暴力五种类型,多种类型的家庭暴力可以同时存在。在具荷拉事件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性暴力和身体暴力的双重存在。肢体虐待、强行发生性行为、恐吓、胁迫、操纵、经济控制、羞辱、监视、孤立、胁迫、责备等都可能是家庭暴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更为残酷的是,大量的受害者会难以离开这段伤害性极强的关系。根据美国反家暴联盟(National CoalitionAgainst Domestic Violence)的数据表明,无法彻底离开的受虐者比例高达85%(Forbes, 2010)。

很多时候,人们不只是难以离开那些可能伤害自己的人,甚至很难离开那些已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据美国家暴热线(2013)的统计,一个受虐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

一位曾遭受过家暴的妇女说,“每一次离开,都需要我花上一年的时间计划、告诉他人、寻求帮助,直到我又一次原谅(选择留下)。”

据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Hotline(美国全国家庭暴力热线)的数据总结,受虐者不离开虐待关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并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侵害——一种心理操纵的陷阱

受害者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在受到暴力侵害,是因为虐待关系中有很多受害者都掉入了心理操纵陷阱。

Gaslighting(煤气灯光)是家暴心理咨询中用来解释施虐者心理操纵陷阱的一个形象名词。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一种试图去改写ta人对“现实”的认知,以实现改变他人的行为。

Gaslighting对受害者的影响不仅仅是操纵那么简单,它目标是改变人对自己的想法、以及改变人本身。

在家暴中,一直有一个谜一样的现象是,每一次暴力的发生,受虐者都很可能被施虐者认为是“始作俑者”——“都是因为你我才做出了那么出格的行为”,“都是因为你才让我变成这样”。

当施虐者不断地指责受害者,说受害者让他失望时,受害者很可能会不自信或者低自尊,甚至相信施虐者是对的。

同时,受害者会发展出一些防御机制,例如否认自己被虐待和最小化虐待行为,以暂时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但长此以往,受害者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包括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此外,有很多受害者从小可能生活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在她们看来,家庭暴力和虐待行为是正常并且可以接受的。这样她们则更容易陷入施虐者的Gaslighting行为。

2.有的人不愿意离开,是因为爱

很多时候,受害者是可以感受到来自施虐者的爱的。他们一起有孩子,有家,并且受害者希望能够保持他们的家庭。

施虐者在关系的最开始往往不会展现出虐待行为,而且是非常迷人的。而受害者很多时候可能会希望伴侣还能回到之前的那个他。很多受害者的期待都是想暴力停止,而非结束关系。

事实上即便有侥幸的概率存在,受害的概率是更高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思考的不是自己会不会是幸运的那个,而是“我为什么要让危险有机会在自己身上发生?”

3.恐惧更多的受害

对更大范围的受害者来说,“恐惧更多的受害”也是常见的无法离开施虐者的原因。生活有一些常见的场景,例如去单位闹事,伤害受害者的父母等,而不得不放弃离开施虐者的计划的情况。

作家Leslie Morgan Steiner表示“离开施虐者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家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会发生杀害。在受虐者结束受虐关系之后,有近百分之八十的谋杀暴力事件出现。”

家暴带来的伤害性是巨大的,抛去上述情况,有些受害者甚至选择了玉石俱焚。

柴静在《看见》一书中曾写道,“在“东方时空”时,我看过法学会的一份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有的地方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

很多人都误以为,暴力和虐待行为是由于虐待者的失控。但事实上,它们是虐待者们蓄意的选择,目的就是控制你。施虐者或许成长于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中,但无论他们的成长经历如何,都不能为他们的暴力行径背书。

为什么说施虐者有能力控制他们自己的行为?

施虐者选择受害人。他们不会侮辱、威胁、伤害他们生活中的每个让他们不爽的人。通常,他们只虐待那些和他们亲近的人,那些他们声称自己爱着的人。

施虐者会谨慎地选择何时、何地施虐。他们会控制住自己,直到没有其他人会看到他们的施虐行为。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得一切如常,然后在你们单独相处的时候虐待你。

当对他们自己有利的时候,施虐者有能力停止自己的虐待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施虐者都不是真正失控的。一旦警察出现,或他们的老板打来电话,他们可以立刻停止虐待行为。

通常,虐待你之后,你的伴侣会道歉、并给出一些爱的姿态,让你觉得离开这个人很困难。他会让你觉得你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帮助到他的人,他会告诉你这次一定改,他真的很爱你。但是,留在这段关系中的你会非常危险。

虐待者用一系列的策略来操控你,以发挥他们的力量:

统治——虐待者需要感受到自己的亲密关系由自己掌控。他会为你和这个家庭做决定,告诉你该做什么,期待你会不加质疑地遵从。他可能把你当作仆人、孩子,甚至他的所有物品。

羞辱——一个虐待者会竭尽所能地让你对自己感受糟糕,让你感到自己在某方面是有瑕疵、有不足的。因为当你觉得自己很糟、除了他没有人会想要你,你就不太可能会离开了。

隔离——为了增加你对他的依赖性,虐待者会切段你和外界世界的联系。他会阻止你见朋友和家人,甚至妨碍你的工作和学业。你无论去哪儿、做什么都需要获得他允许。

恫吓——有很多方法恐吓你去屈服。比如威胁的手势和表情,在你面前砸烂东西,或者拿起武器表演。

否认和指责——虐待者非常擅长找借口。他们把他们的虐待性行为归咎于不幸的童年、今天心情不好、甚至归咎于是受害者自身的问题。事后,你的虐待者会把发生的事说得很轻微,或者干脆不承认。他们通常会转移责任给你:都是你的错。

一段虐待性关系有许多信号。最显而易见的信号是“你对你的伴侣感到害怕”。

如果你觉得在你伴侣身边如履薄冰,经常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避免“把事情弄糟”——很有可能你所身处的关系就是不健康、虐待性的。

柴静在做完《双城的创伤》后,曾说“我有一个感觉,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门吱呀一声关上后,在这里人们如何相待,多少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面目。”

而女性作为家暴中更多的受害者,或多或少为我们呈现了社会文化的残酷性,女性始终难以摆脱弱势地位,时代的进步并未伴随着家暴问题的解决。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也做不了。每一个受害者都有向外求助的能力和选择,你可以离开这段不好的关系,也有能够让自己走出心理创伤的可能。

*如果你是家暴受害者:

1. 避免将暴力升级。尽量不要和他顶嘴或者反抗。你需要意识到这是他的问题,不是你的。尽量平静的,不带负面情绪地面对他,并且随时注意自我人身安全。

2. 若你处于非常危险甚至自我感觉威胁生命的情景,一定要设法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拨打电话急救,或者报警。建议提前准备好一些防身的东西,例如辣椒喷雾,以备不时之需。

3. 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告诉他人你的遭遇,其中包括,朋友,家人,你最信任的长辈等等。若你不愿马上向他们寻求帮助,他们知道你的情况可以多一个人关注你的安全。

4. 保留和收集好虐待的证据和文档,这些会对你将来起诉施虐者有帮助。例如随身常备微型的录音笔。

5. 若你准备好了,制定一个安全计划来终结这段关系。这样的安全计划包括:

准备一个随时拿起就可以走的包,里面装你所有的证件和可以维持你几个晚上所需的物品。这个包一定要看起来非常普通,看起来像一个廉价的小袋子就好。

制定一个逃跑计划包括如何逃跑,什么时候逃跑最安全,之后去哪,有哪些人可以帮我,并在实施前不断自我演练。

6. 在逃出安定后,尽快联系有关当局寻求对施虐者的法律制裁

7. 预测自己可能被施虐者电话威胁,跟踪等情况的发生。提前做好准备更换电话号码,更换一切可能显示你地址的网络账号密码,拒绝与施虐者联系等。

*如果你怀疑身边的人被虐待了,请挺身而出:

即便你什么都做不了,只是表达了你的担心,你可能会让受害者知道还有其他人在关心ta,光这一点就可能拯救ta的生命。

该做的:

问问看有没有出事

表达你的担忧

倾听、确认

主动提出愿意帮助

支持ta的决定

不该做的:

不要等着ta 主动来找你

不要评价、不要指责

不要给ta压力

不要随便给建议

不要给你的支持附加条件

要记住,那些施虐者非常善于控制受害者。受害者情绪抑郁,并且经常被和朋友们隔绝开。识别出警告性的信号,主动提供支持,你有可能帮助ta逃离那段关系。

最后,我们恳请大家转发今晚的文章,让更多人参与谈论消除家庭暴力。无论你性别为何、是否目睹或经历过家庭暴力,你都可以选择为家暴受害者发声。

现在就转发,发出你的声音,表明你的态度——我们对家暴零容忍!

KY作者 / 袁蕾蕾、Mikasa、汁儿

编辑 / KY主创们

References:

WHO Multi-country Study on Women’s Health and Domestic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ogether we can break the silence to end domesticviolence. (2016, May 25). Retrieved May 22, 2016

“Why don’t they just leave?” (2013, June 14). Retrieved May 22, 2016

Statistics. (2016). Retrieved May 22, 2016

Robinson, K. (2013). 50 Obstacles to leaving : 1-10.The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Salamone, N (2010). Domestic violence and financialdependency. The For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