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思想是原创么?

《国富论》的篇幅比较长,内容非常丰富,史料和数据充分。亚当斯密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包括劳动、价值、地租、货币、贸易、税收、政府行为以及重商主义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的问题。这些问题依然是今天经济学探讨的核心主题。从内容的覆盖面来说,《国富论》作为经济学开山之作,当之无愧。

但是,亚当斯密实际上是半路出家学经济,他在发表《道德情操论》成名之后,才转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亚当斯密之前,也存在政治经济学,也有一批经济学家和几个经济学流派。不少人误以为,《国富论》里面的理论是亚当斯密个人制作出来的。其实不是,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亚当斯密之前的经济学家都有过相应的论述。

我们接下来一一分析,《国富论》各个模块的理论,亚当斯密之前的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的,亚当斯密做了哪些继承、吸收和修改;

劳动分工

《国富论》从劳动分工讲起,“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这个观点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大部分人认为这是斯密提出的主张。其实,在斯密之前,休谟、杜尔阁、孟德维尔、哈里斯、配第以及斯密的老师哈奇森都论述过分工。

我们先讲斯密的老师哈奇森的观点。哈奇森强调了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他阐明了专业化、技能与交换相对于孤岛上的低微的生产力具有巨大的优势。他还认为,发达的分工意味着有更为广泛的知识交流,从而会促进机器在生产中更大程度的作用。斯密显然继承了哈奇森老师的分工主张。

荷兰经济学家贝尔纳德?孟德维尔也指出分工是增加财富最有效的办法,他还谈到了国际分工。但不管是哈奇森、孟德维尔还是其它经济学家对分工的认识,都没有斯密总结的那么深刻和系统。

《国富论》前三篇都是论述分工的,斯密将分工拔到了相当的高度,斯密还将分工作为他发现经济增长的秘诀之一。后来的经济学家称这种方式为斯密式增长。经济学家熊彼特指出,此前没有任何经济学家对分工赋予这样的具有决定重要性的支配地位。

之前的经济学家对分工的论述,包括斯密的老师哈奇森在内,更多是泛泛而谈。而斯密深入地揭示了分工为什么能够提高效率、促进财富增加。他还提出分工的原因,他的观点是分工是人类的本能倾向,即“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相互交易”。但是,斯密这个观点值得推敲。实际上,分工与交换之间应该是互为条件,又相互促进的。

斯密还论述了分工的程度受市场大小的限制,如果市场太小分工程度就很低,比如不能因为一个人需要一台汽车而建一个塑胶厂、玻璃厂、钢铁厂等。如果市场很大,就会促进分工更加精细化。像中国这种大市场,就有助于国内企业提高分工水平。同理,国际市场有助于分工精细化,从而促进生产力和技术的提升。

不过,斯密也辩证地看待分工。斯密认为,过度分工容易导致知识和道德退化。后来不少人以此批判资本主义的机械化分工,将工人等同于机器,将矛头指向泰勒科学制度下的工厂。

不过,斯密没能将分工理论应用到产业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他采用了绝对优势来解释国际贸易,而不是产业分工中的相对优势。大卫?李嘉图和詹姆斯?穆勒在此得以拓展,李嘉图提出了与斯密相对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个有趣的故事是,斯密一直很担心别人抄袭他的作品,有一次他严厉斥责他的朋友亚当弗格森抄袭了《国富论》的分工论述。虽然,弗格森在《国富论》出版之前的1767年发表的《论市民社会史》中就使用了分工的概念。

但是,斯密斥责弗格森在1792年出版的《道德与政治科学原理》中使用了他的制针厂的例子。这是这本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斯密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但实际上,这个例子既不是弗格森原创,也不是斯密原创。他们都引用了法国《百科全书》中“论针”那篇文章。有人提出,斯密是到英国工厂实地观察了这一操作然后撰写了这个例子。但是,英国当时的制针工厂并非《国富论》中叙述的18道工序,而是25道。

劳动价值论

当分工确立后,斯密认为,人为交易而生。但是,他明确提出,没有货币,交易将变得极为困难,这里他论述了货币的起源。斯密收集了不少国家的货币,他得出的结论是,货币来自普通商品。

后面的大部分经济学家几乎都继承了斯密对货币起源的论述,而这一论述其实具有相当的误导性。我们在音频课程《货币简史》有详细讲述,有兴趣的社友可以去听听。

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就涉及到非常关键的理论——劳动价值论。价值论一直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石,斯密对这一理论进行系统论述,也就为后面的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最早提出者是英国古典主义先驱威廉?配第。配第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经济学家,他的《政治算术》、《赋税论》等著作涉及到货币流通速度、劳动分工、劳动价值论等。他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并在劳动价值论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

关于劳动价值论,他还有一句经典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他认为,劳动是考察物品价值的重要指标。

斯密继承了配第的劳动价值论。他的观点是,虽然劳动很难衡量,但是依然认为劳动才是衡量价值唯一准确和重要的尺度。与配第类似,斯密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他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劳动者的工资、土地的租金、资本的利息这三个方面构成。

关于劳动价值论,斯密并没有太多创新,只是在配第基础上做了系统性论述。但是,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主张却影响深远,这个理论奠定了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石。时至今日,不少经济学家和大多数中国人都坚持劳动价值论。

但是学过经济学的人知道,到了19世纪中后期,边际主义崛起,经济学家提出了效用价值论,颠覆了劳动价值论的主张。在斯密之前,是否有经济学家提出了效用价值论呢?

其实,当时劳动价值论并非唯一的价值论,一些经济学家或哲学家坚持相对中立的观点。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叫做理查德?坎替隆。坎替隆此人比较神秘,是法国银行家,他曾经在约翰?劳制造的密西西比泡沫中赚了一大笔钱。

在1730年左右,他非正式的发表了《商业性质概论》一书(1755年正式出版),这本书要比《国富论》早46年面世。这本书价值很大,在《国富论》出版之前,这本书是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对政治经济学论述最全面的作品。

重农学派、杜尔阁、休谟和斯密都研究过这本书。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称《商业性质概论》是“第一部经济学论著”。奥地利经济学家因这本书将坎蒂隆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哈耶克称他是“成功进行深入研究的第一人,为我们提供了现在称之为经济学的完整研究领域。”

当时,坎替隆的价值理论实际上更为综合和全面,同时关注供给与需求两侧。他认为物品存在内在价值,但是却常常不能按这个价值在市场上出售。物品的售价还取决于人们的兴致和想象,取决于人们的消费量。

他在这本书中设想了一个例子,美国人去欧洲销售海狸皮,运输成本非常高,价格也昂贵,但是欧洲人愿意购买,是因为他们认为海狸皮帽子更加轻便,看起来漂亮,摸起来舒服。这其实就包含了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双重思想。

法国经济学家、政治家杜尔阁也提出了效用价值论思想,他甚至洞见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曾经这样说过:“当野蛮人饥饿时,他对一块猎物的估价要超过对最好的熊皮的估价;但是如果他的肠胃已经填饱了,面临着寒冷,那么对他来说更有价值的东西就变成熊皮了。”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资收益递减的主张。

杜尔阁还提出了与斯密、马克思完全不同的等价交换原理,他说人交换的唯一动机是,获得的东西的估价高于放弃的东西的估价。这其实就是溢价交换理论。这个价,是价值,交换双方心理的效用。杜尔阁这一理论,其实比斯密更富有洞见。

但是,为什么后来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大行其道呢?斯密其实也研读过坎蒂隆的《商业性质概论》,但是他却抛弃了效用价值论的思想。根本原因是斯密受牛顿物理主义和笛卡尔理性主义的影响。

当时物资相对缺乏,属于买方市场,生产、成本、供给是最重要的,也是现实价值来源,而不是需求。但到了19世纪中后期,商品剩余情况大量出现并引发危机,这个时候经济学家就开始关注需求和市场,并提出了效用价值论。

斯密忽视了效用价值论,是经济学历史上的一大损失,但或许也是时代的必然。但是,奥地利学派采用效用价值论全盘否定了劳动价值论,他们认为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将经济学带入歧途。

不过,在工资理论及劳动市场方面的论述,斯密几乎全盘接受了坎替隆的主张,他解释了人口增长与工资水平的关系。

在货币的价值方面,坎替隆与斯密一样都坚持劳动价值论,认为货币是商品的一个特例。他认为,政府的纸币和银行券没有生产成本,所有没有内在价值。但他认为,市场力量会保持这种以信用发行的货币的价值,使面值与金银的价值相符,以此来保证纸币可以兑换。不过,他认为政府容易被诱惑,会滥发货币。他亲眼看到约翰?劳制造了密西西比泡沫,对纸币及货币当局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斯密也接受了坎蒂隆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货币论述。但是,坎替隆对货币的论述远远超过斯密。坎替隆观察到,货币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并不是统一增加的,而是在不同领域逐步增加的。这个理论显然比后来的古典主义者更切实际。

另外,坎替隆提出了非常重要的货币及国际收支均衡主张。后来,斯密最好的朋友休谟在坎替隆的基础上,创立了著名的“价格-铸币流通机制”理论,这是最完善的国际收支平衡理论。但是,斯密并没有将视野扩展到国际收支理论,《国富论》没有涉及这一重要的理论。

坎蒂隆和休谟对货币、利息的论述都非常深刻,相比之下,斯密则逊色不少。

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

在论述这一主题的过程中,甚至在整本书中,斯密都毫不吝啬地阐述他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思想。他使用了“看不见的手”的隐喻,来表达自由市场的神秘的资源配置力量。

不过,在斯密之前,政治经济学家们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比如休谟的自由思想,对斯密的影响非常大。还有坎替隆,他的贸易主张略带重商主义色彩,但坎替隆根本上还是一个市场自由主义者,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与市场均衡。

对斯密自由主张影响最大应该是法国重农学派。斯密在法国居住了三年,并结识了魁奈、杜尔阁等一批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重农学派大力批判重商主义,是主张自由放任、自由贸易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群体。

“自由放任”是重农学派文森特·德·古尔奈提出的,意思是“不要政府干预,让人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重农学派阿戎松侯爵被认为是自由放任思想的先驱之一。他主张“最好的政府管事最少”。阿戎松认为:“每个个人都应为自己的利益努力,而无须忍受限制和计划不周的防范措施。每一件事都会完美地运转……”

杜尔阁继承了他的老师古尔奈的主张,认为在自由市场中的个人利益必然总是与普遍利益相吻合。他说:“买和卖的普遍的自由是唯一的手段,藉此既可以保证卖者得到一个足以鼓励其生产的价格,也可以保证消费者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政府应该总是保护买者购买和卖者出售这样一种自然的自由。”

荷兰古典主义者约翰德·威特提出了自由主义思想。他在“集市与市场”一文中指出了荷兰的自由市场:“荷兰完全没有集市,而是在全国范围内和在全年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贸易,可以说那里存在着一个连续不断的集市,因为那个国家商业在每一个地方都是同样地繁荣。”

重农学派提倡的自然秩序、自由放任、税收、商品与货币的循环关系以及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等,在《国富论》发表之前都有详细论述。亚当斯密很好地吸收这些经济学家的自由主义主张,他在书中指出:“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自由放任、自由竞争,是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斯密在《国富论》中充分抓住了这一点。这一庞大的思想体系,可以具体分解成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自由放任,政府少干预,“小政府主义”。斯密用了“看不见的手”这一隐喻来说明,市场不需要政府干预,也可以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高效配置资源。但是,斯密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市场规律。只是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隐喻市场规律。值得注意的是,“看不见的手”,这个隐喻早在《道德情操论》中就出现过。

“看不见的手”的地位,到20世纪初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拔高。因此,经济史学家艾玛?罗斯柴尔德,她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一员,也是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夫人,她认为,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被误读了。

在这个方面,重农学派创始人弗朗斯瓦?魁奈则提出近似于市场规律的概念,要比斯密更加明确。法国皇太子曾经向魁奈抱怨做国王的艰难,但魁奈不以为然。皇太子问:“假如你当国王你会做什么?”魁奈回答:“什么也不做。”被问及谁将统治这个国家时,魁奈神秘地说:“法律。”他的说法律,是指自然法,更接近规律。

魁奈写过一本书叫《自然法》,上面这样写道:“每一个拥有自然权利的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其才能,只要不伤害他自己或其他人。这种自然权必然会导出财产权。”

坎替隆在《商业性质概论》中,也明确地论述了供给与需求的市场规律。

不过,斯密的追随者们往往放大了斯密的自由放任主张。其实,斯密主张的自由放任,并不是说政府不管理市场。他在《国富论》最后一篇中论述了政府的一些作为,在国防、司法、公共教育、公共工程、征税等。

自利思想

我们现在很多人误以为,市场的自利思想是斯密发明的。其实不是,在斯密之前,利己主义是欧洲非常著名的一个哲学流派,著名哲学家霍布斯就坚持利己主义。杜尔阁曾经说过,自利是经济行为的主要推动力。

当时最著名的利己主义者应该是英国哲学家伯纳德·曼德维尔。曼德维尔写过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蜜蜂的寓言》。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怎么理解呢?曼德维尔认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

斯密的老师哈奇森对曼德维尔这一思想大加批判,但斯密却很好的吸收了。市场的自利思想,虽然不是斯密发明的,但是他却有足够的发言权。因为早在《道德情操论》中,他就提出了自利思想,并从自利思想中推导出谨慎这一美德。

值得注意的是,《道德情操论》并不意味着只讲利他,而不讲利己。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吸收了自利思想,并将其与同情心、利他相融合。

《国富论》中关于面包师的例子,在《道德情操论》中就已经阐述过了。所以,《国富论》中的自利思想,早在《道德情操论》中就有详细的论述。只是斯密将这一思想更好地运用到了市场交易及生产行为之中。

重商主义

斯密那个年代,甚至更早时候,批判重商主义是一种流行思潮。重农主义就是依靠批判重商主义打响知名度的。经济学最早的自由主义思想,基本都来自对重商主义的批判。比如达德利?诺思爵士早在1691年就发表了一本小册子《贸易论》,批判了重商主义,倡导自由贸易,表达了财富非金银的财富观。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自由贸易者。

斯密的老师哈奇森带有重商主义思想。斯密在第四篇中花了一些篇幅批判重商主义,表达了自由贸易的主张,但没有太多的创见。

总结

《国富论》这本书内容非常详实,斯密为了论述一个主张往往会引用大量的事例和数据。但是令人感到奇怪和遗憾的是,斯密没有对当时英国正在爆发的工业革命做描述和分析,甚至对现实的工业经济惜墨如金。书中很多数据和资料来自前人的记载,缺乏对当时经济的一手资料的获取。当然,我们不能对斯密过于苛责。

斯密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之父,《国富论》的出版意味着现代经济学的创立。从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边际主义、德国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苏联计划经济都对斯密学说表达过批判,但他的地位依然很难被动摇,这些学派依然承认斯密的是经济学的开创者。

但是,奥地利学派对斯密的批判比较特别。奥地利学派一直对斯密学说非常不服气。在他们心中,斯密不但不是经济学的开创者,他还将经济学带入歧途。奥地利学派认为,坎替隆和杜尔阁更应该是经济学的开创者。

奥地利学派的罗斯巴德在《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思想》中详细论述了斯密学说和奥地利学说的起源、理论与方法论。他认为,斯密学说源于苏格兰启蒙思想和新教思想,而奥地利学派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西班牙经院哲学家和天主教。实际上是两大不同的宗教和思想流派,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罗斯巴德对斯密的批判有些令人惊讶,他甚至轻蔑地认为,斯密是一个剽窃成瘾的学者。

其实,细读《国富论》,你会发现,斯密是一个伟大的综合者和体系建立者。他认真地吸收、分析前人的主张,博采众长,建立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精彩的经济学体系。但是,斯密也遗漏了不少重要的理论,他的体系也有不完美,也有不少遗憾。

文 | 清和社长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zhi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