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中国芯片企业押注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RISC-V 要搬家了。
RISC-V 基金会于 11 月 25 日正式宣布,总部注册地将从美国迁往中立国家瑞士,只待瑞士监管机构的最终审核,预计将于 11 月底得到批准。
事实上,自 2019 年初以来,就有媒体多次传出 RISC-V 决定搬出美国的消息。最近一次是在今年 6 月,但官方只是简单回应称“有兴趣,但无具体计划”。如今看来,或许是在有意淡化外界的注意力。
基金会首席执行官 Calista Redmond 表示,这项决定的初衷是确保美国以外的大学、政府和公司能够继续协助开发 RISC-V 开源芯片架构技术,最终获得了董事会的一致批准。虽然是内部公开投票,但她拒绝透露成员的选择。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超过 325 家公司和机构加入了 RISC-V 基金会,其中既包括高通、英伟达、三星和谷歌等国际巨头,也有阿里巴巴、华米、华为、芯原、中天微(阿里旗下)和乐鑫等中国公司的身影。
图 | RISC-V 会员截图,阿里巴巴是白金会员(来源:RISC-V)
“我们听到了来自全球成员的声音,比如‘如果机构不是在美国,我们会感到更舒服’。虽然目前基金会在全球的合作项目没有受限,但成员对潜在的地缘政治负面影响感到担忧,”Redmond 强调,“除此之外,董事会现有的七名成员全部是北美公司,搬迁之后将会引入欧洲和亚洲公司。”
由于中美两国当下在科技领域的摩擦不断增多,半导体和芯片制造业又属于其中的核心议题,重中之重。作为近几年最热门的芯片开源项目,RISC-V 的这一举动或许会起到表率作用,引发其他美国企业和机构探索类似的解决办法。
不过这项决定一经公布,还没等科技公司发声,一些美国政客就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数名共和党议员公开表示,该技术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曾获得过五角大楼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资金资助,如果基金会只是为了留住会员,就被别的国家利用来开发半导体和处理器等敏感技术,将有悖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削弱美国对 RISC-V 芯片架构的影响力。
Redmond 对此回应称,“鉴于 RISC-V 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开源技术,我看不出迁移总部如何有悖于美国利益。”
路透社还就此问题询问华为,华为发言人表示,“我们支持 RISC-V 基金会将瑞士确定为开源项目的中立场所。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让开源项目尽可能的开放至关重要。”
开源精神是 RISC-V 诞生初衷
RISC-V 基于 1979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David Patterson 教授提出的精简指令集(RISC),其本质是主张硬件专注于加速常用的程序指令,优点是架构设计简单,且功耗面积低,非常适合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
在之后的十年里,Patterson 教授不断优化和改良 RISC,并在 1988 年推出了第四代 RISC-IV,但随后因为 ARM 和英特尔 x86 架构的崛起而束之高阁。
直到 2010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想要为新项目选择一个指令集,结果发现 x86 架构非常封闭,而 ARM 指令集授权费又十分昂贵,于是他们想到了尘封 20 多年的 RISC-IV,找来了 Patterson 教授一同对其改良和升级。
图 | RSIC-V 的原型芯片(来源:Wiki)
值得一提的是,RISC-V 项目早期使用了五角大楼 DARPA 计划的经费,这也是部分美国政客打出“国家利益”牌背后的逻辑。
为了秉承科研精神,打破指令集市场的垄断,RISC-V 自 2013 年诞生起就成为了开源项目,使用 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开源协议。这意味着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RISC-V 指令集进行芯片设计和开发,商品化之后也不需要支付授权费用。
超高的自由度吸引了众多公司和科研机构,三星、美光、阿里、华为和中科院计算所纷纷缴纳会员费加入 RISC-V 社区,对指令集进行完善和二次开发。
一些早期成员和董事会于 2015 年决定成立基金会,定位是非营利性组织,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广 RISC-V,缴纳会费的注册会员可以投票表决改动和使用兼容性商标。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 325 家公司和机构加入了 RISC-V 基金会,在做出搬迁决定之前,其总部注册地位于美国特拉华州。
中国芯的“新机遇”
随着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限制逐渐增多,中兴、华为、商汤和旷视等科技公司纷纷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面临着芯片等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问题。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不受制于人,成为了中国科技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恰逢“万物联网”的时代,大家同时开始寻找一个不被高额授权金绑住的处理器指令集架构,虽然目前 ARM 架构仍占大多数,但尚未统一架构江湖,RISC-V 最大的优势就是“碎片化”特性,结合象征自主、可控、创新的形象众望所归,俨然成为中国芯的“新机遇”。
2018 年 10 月,中国 RISC-V 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由上海市大力支持,主要着眼于国内半导体企业的 SoC 设计能力强,但 IP 环节相对弱势的问题。上海也成为了第一个官方表态支持 RISC-V 架构的城市,明确支持 RISC-V 相关设计和开发的企业,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推动 RISC-V 是非常大的突破和助力。
2018 年下半年起,除了早早入局的华为和阿里,还有有华米、中天微、乐鑫等代表性企业表示支持 RISC-V。
首先,华米科技发布黄山一号芯片,没有采用传统的 ARM 架构处理器,成为全球第一款采用 RISC-V 开源指令架构的穿戴式处理器,相比 ARM Cortex-M4 处理器的运算效率高出 38%,凸显 RISC-V 与低功耗市场的契合。
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天微和平头哥也双双拿出成果。前者宣布推出支持 RISC-V 第三代指令系统架构处理器 CK902,后者在今年推出了运用 12 纳米工艺,搭载 16 个核心,号称“业界最强”的 RISC-V 处理器玄铁 910。
图|玄铁 910(来源:DeepTech)
再者,成立于 2008 年的上海乐鑫公司也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开发物联网芯片,致力于研发 WiFi 和蓝牙组成的双模物联网。此外,还有芯来、君正、芯原和核芯等中国公司也在从事 RISC-V 架构的相关研发。
势头正劲的 RISC-V 架构也不是没有弱点。
相比 ARM 和 x86,它的生态圈较为薄弱,配套服务和应用还不健全,而且各自为战的厂商很可能不愿意分享自己苦心研发的专属指令集,后果就是不同芯片的兼容度有所下降,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尽管如此,受到众多芯片大厂青睐的 RISC-V 依旧被视为是 x86 和 ARM 的最强挑战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希望。
“RISC-V 很符合华为对这个异构而开放的世界的愿景,”华为发言人表示。
如今,RISC-V 基金会采取行动试图避免受到地缘政治氛围的负面影响,如果真如其所愿,那么对于 RISC-V 和中国芯片厂商来说无疑都是利好消息,只是不知道在美国政客介入之后是否还会出现变数。
同时,还有一些法律人士表示,即使它的总部搬出美国,如果有技术来源于美国,也可能会受到特定美国法律的限制。
不过对于其他企业来说,RISC-V 的决定显然是一个应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很好例子。
“这是对美国政府发出的一个信号。如果你们施加的压力太大,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在供应链全球化的世界里,公司有(很多)选择,其中一个就是搬到国外去,”曾任美国商务部副部长的 William Reinsch 如此评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