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描述的是不是黑洞?

“史瓦西解”得出的黑洞在天文和哲学中的碰撞

虽然,时间流逝光阴难复返,但那些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巨著依然会流芳百世。在《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我们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节选自第一章节的内容。年少时的我们,虽然能记下、能领会浅层面的含义,但并不知其中深意。

在宇宙面前,人类的确太过渺小,尽管我们一直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对这个未知的世界有更充分的了解。从地心说、日心说,再到现在的宇宙有界无边,我们的认知一次次被刷新。当黑洞的首张照片面世之后,这个通过爱因斯坦方程式中求得的“球对称外引力场的史瓦西解”得出的神秘天体,让我们更加确定了它的真实存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事情,当我们对黑洞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然后转过头来看老子《道德经》中第二十五章中的内容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内容中描述的主体竟然和黑洞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有不少同样对宇宙探索和《道德经》都感兴趣的人会提出一个疑问,那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描述的是不是黑洞?

老子《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说了什么?

对于那些可能对第二十五章内容并不了解的人而言,我想,有必要将原文再次在本文中呈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无法道,道法自然。”,便是这个章节的全部内容。

而将其直译过来的意思大概为:在我们的天地形成之前,就有一个东西浑然而成。我们不能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它是什么样子,也无法通过耳朵听到它的声音。这个空虚又寂静的物体,可以在不依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生生不息。具有规律运转活动的它,似乎永远都不会衰竭,就像是所有事物的根本一般。

因为无边的它太大,并不停地扩张似的运行着,并在之后的时间里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所以,我将其称为“道”,也叫做“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在这个宇宙中有四大存在,而人便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描述的是不是黑洞?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将章节内容和黑洞的特性进行对比来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不衰竭的物体,即便它的确像章节中描述的那样,会在其运转的过程中吞噬周围的物体实现自身的成长。存在于宇宙中的不同黑洞,它们在形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而其中一部分的确是在我们的地球(所谓的天和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

黑洞之所以神秘,的确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无法直接探测到它的存在,目前对其进行的所有研究,都是通过它对周围物体带来的影响进行观测的。但是,宇宙中以我们目前的探测技术还无法直接看到的物质,并不是只有黑洞这一种。比如,暗物质和暗能量都是宇宙中充满未知的神秘存在体。

事实上,黑洞也拥有不同的类型,并不都会有规律地运转行为。当我们按照其物理性质(电荷、质量和角动量)进行划分的时候,黑洞拥有五个类别,它们分别是:与其他黑洞相互绕转的黑洞双星黑洞、被称史瓦西黑洞的不旋转且不带电荷的黑洞、被称为称克尔黑洞的旋转不带电黑洞、被称R-N黑洞的不旋转带电黑洞,以及被称克尔-纽曼黑洞的一般黑洞。

事实上,黑洞并不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而且,它还具有吞噬周围物体的特性。黑洞拥有极强的引力,只要物体的位置到达事件视界以内,不管你是什么物体都会被其无情吞噬,哪怕是光也不会例外。对于较小的黑洞而言,还存在所谓的“霍金辐射”问题,这也是此类黑洞爆炸毁灭的根本原因。

简而言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描述的物体,虽然与黑洞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倘若将黑洞与被描述物体划等号是不准确的。但也不得不说,不管是遥远的古代,还是科学日益发达的当代,都存在着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而他们的存在,也都无一例外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黑洞,纵然当下的我们对其了解有限,但相信在之后的时间里,它的神秘面纱将会被科学家们层层揭开。

作者:石兰(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