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生活在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共活了49岁。也就在距今2229年至2278年前,因此理论上来讲秦始皇出生时候的“情景”以光的形式传播到2229光年之外,秦始皇死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的场景传播到2278光年之外,因此说在2200光年的地方看不到秦始皇了。但如果仅仅从理论上来探讨,这种办法是可行的。
我们眼睛看见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一件物体的反射光进入到我们眼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眼睛看东西都是看的物体过去的样子,因为光传播需要时间、即使光速非常快但也需要消耗时间。对于地月系统,月球距离我们38万公里,光速飞行不到两秒钟,因此说我们看见的月球都是它一秒多钟之前发射的光。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相同的道理,看见任何物体都是它之前发射或者反射的光。那么在遥远的光年之外,理论上来讲地球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在以光的形式向外传播着。如果有一个地外文明拥有着非常高的科学技术水平,那么它们在观察地球的时候也就只能看到地球过去的样子,或者说人类文明过去的样子。如果在两千多光年远外那么就可能看到秦始皇时代,还可能看到秦始皇登基的画面。
但实际上要想看清楚一颗行星上发生的具体事情,这是非常难的。按照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即使发现一颗行星都需要通过特殊的办法,例如行星在飞过恒星表面的时候,会对恒星的光度造成影响,我们发射的探测器接收到的恒星亮度就会有变化。
因为行星本身不能发光,需要反射恒星发射的光,而对于行星上的具体物体例如生物的举手投足动作,反射的光很难飞行到光年之外。理论上来讲只能应用口径足够的光学望远镜了。这种情况经常被一些人理解成回到过去,实际上并非如此。未来人类如果真的通过曲率驱动或者虫洞等方式,实现超光速的结果,那么去到遥远的地方接收“信号”,这不就是一种新型的“考古方式”吗?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