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爱因斯坦我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他那标志性的“爆炸头”以及一看就很有智慧的眼神,毫不夸张的说爱因斯坦的形象几乎满足了大众对科学家的所有幻想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熟悉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成功解释光电效应虽然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和狭义相对论以及广义相对论比起来就是“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那么为什么划时代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反而是光电效应这种“二流成果”得奖了呢?
△年轻爱因斯坦
问题的答案出在当时诺贝尔奖委员会身上,他们认为狭义相对论尚且没被验证,而1919年爱丁顿通过日全食星光偏折间接证明的“太阳引力偏转光线”也并不够严谨,所以虽然当时科学界对相对论的呼声很高,但委员会还是让光电效应得了奖。
其实诺贝尔奖的评审标准中并没有说明“不能多次获得奖项”,比如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就分别获得过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而约翰.巴丁更是获得了1956年和1972年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均为与他人合作)
△神似汤姆.汉克斯的约翰.巴丁
究其原因爱因斯坦之所以没能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相对论太过颠覆性外还有就是其他物理学家的验证工作“非常不给力”
狭义相对论的质能方程直到原子弹爆炸后才拥有了“最直观”的验证,而时间膨胀效应的直观验证一直到1971年才在民航客机上开始,更大规模的直观验证则到1994年GPS卫星正式布设后才完成。
△太阳引力偏折光线
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偏折光线”姑且算是在1919年完成验证,但第一颗黑洞直到直到1965年才被发现,引力透镜现象直到1979年才被观测到,引力波直到2015年才被发现,第一张黑洞照片直到2019年才被拍出来。
遗憾的是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没能看见自己的理论被后人证明,也没看见自己的理论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宇宙学观测技术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哈维和爱因斯坦大脑
更可悲的是爱因斯坦死后大脑还被一个叫托马斯.哈维的病理学家切成了240块,包在火棉胶中泡进了福尔马林里(这个故事也很“精彩”)
客观来说假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可以追授,那么除了广电效应之外爱因斯坦还会因为质能相当、时间膨胀、引力波、获得至少三次诺奖,(没加黑洞是因为有卡尔.史瓦西)
△爱因斯坦和同行们
可惜这只是我们作为后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如今爱因斯坦这位物理学大师离开人世已经65年了,但他留给全人类的理论财富却使得世界更加美好并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或许诺奖应该以能够颁给爱因斯坦为荣,毕竟他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远远不是诺贝尔奖所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