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尬嘻哈,他用音乐剧保住了美国国父在十美元钞票的地位?

2017年,五级飓风“玛利亚”席卷加勒比海上的各座小岛。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就有波多黎各。

飓风造成了岛上3057人死亡,电力系统全部被摧毁,全岛80%的农业遭到破坏——简而言之,这是一场灭顶之灾。至今,波多黎各仍在恢复期中。

这对一向视波多黎各为精神故乡的林-曼努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来说,实在难以接受。

       ● 米兰达本达

米兰达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波多黎各人,也不在这儿工作——但他偏偏就把这里认作自己的故乡。

他是纽约百老汇响当当的大人物。熟悉音乐剧的中国歌迷们将他戏称为“林漫威”;而且就像漫威超级英雄一样,“林漫威”也是音乐剧界一名实力强劲的“复仇者”。

他创作、主演了两部音乐剧《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和《汉密尔顿》(Hamilton: An American Musical)。两部音乐剧都是叫好又叫座。尤其第二部,利用大量说唱来讲述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一生,完全刷新了人们的耳朵与眼球。

● 左为米兰达在舞台上饰演的《汉密尔顿》,右为《身在高地》

奥巴马曾经开玩笑说:“对《汉密尔顿》的欣赏是我和迪克·切尼意见一致的事情。”要知道,切尼和他可是政治上的死敌。

米兰达下定决心,依靠自己最有天分的领域——音乐剧,来帮助自己的家乡。

       ● 米兰达出演《新欢乐满人间》剧照

他同波多黎各有着不可割舍的牵连。

米兰达是个地道的纽约客,生在纽约,长在纽约。他的父母来自波多黎各。出生8周后,尚在襁褓的米兰达就在父母的怀抱里,第一次拜访了这座小岛。之后的每一年,他都会和自己的姐姐来这里拜访祖父母,留上一个夏天。

对许多移民家庭出生的小孩来说,一个人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是一个他们经常拷问自己的问题。但对米兰达来说,他从小就认定了故乡所在。

他的祖父母住在波多黎各的一座小镇里。这里和纽约有两点不同:一、这里是大自然的天地,而非水泥堆积起的大都市;二、城里的每一个人都几乎认识彼此,一见面就叫得出对方的名字,人际关系很是融洽。

● 可甜可盐的米兰达

“这种和自然的一体化是很自然、很真实的。这一切是你在纽约不可能得到的体验。这里的文化就是这样,因为我认识的最友好的一些人都在这里。”当谈到故乡时,米兰达这样说。

他在这里学会同自然相处。捉蜥蜴、碰含羞草、看星星……这些都是生活在纽约的米兰达所接触不到的。更棒的是,这里淳朴的民风给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儿时的米兰达很喜欢拍电影。祖父从单位里借了部摄像机给他,他拿着摄像机,把这里的人事物,全部记录了进去。

邻居老太太常出现在米兰达的电影中。老太太经常为了他的“艺术事业”假装晕倒、唱歌、弹吉他。“他就像是我的儿子一样,”她说,“我心爱的宝贝。”

● 在波多黎各度过童年夏天的“林漫威”

随着年龄的增长,米兰达逐渐把他熟悉的人、熟悉的社区,融进了自己人生最大兴趣之中——音乐剧。

从高中起,米兰达就已经开始写音乐剧了。大学时,他就已经开始创作《身在高地》这部音乐剧了,写的就是一个拉丁裔社区里青年人之间的故事。

故事情节取材自他的所见所闻。在一个纽约上曼哈顿的拉丁裔社区里,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后裔,这些年轻人一边继承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一边撞上每个年轻人都会碰上的几面墙——大学学费短缺、恋爱、归属感……

● 米兰达《身在高地》音乐剧

他运用到的音乐元素也恰如其分:年轻人爱听的说唱、嘻哈,加上符合故事背景的拉丁音乐。故事传递着小人物的悲欢,配合他了不起的音乐天分,自然让他在百老汇站稳了脚跟。

2008年,当他因为这部音乐剧获得托尼奖时,他将一面波多黎各的旗帜带上了领奖台,宣示自己对故乡的爱。

● 米兰达发表获奖感言,手举波多黎各旗帜

米兰达这样阐释自己的行为:这是对你的同胞发出的“蝙蝠信号”,我做到了,你也可以做到。(注:蝙蝠信号是指美国DC《蝙蝠侠》系列漫画中召唤超级英雄蝙蝠侠的信号)

《身在高地》演出结束后,放假的米兰达读了一本汉密尔顿的传记:书中的汉密尔顿出生在美国,同样在加勒比海地区成长,之后才回到了纽约,开启他的政治生涯。

对一直如此专注故乡的米兰达来说,这么熟悉的情节出现在他眼前,难免勾起了新的创作欲。

才读完了几个章节,米兰达就看到了将这名历史人物搬上音乐剧舞台的可能性——尽管汉密尔顿并不算是一名备受青睐的创作原型。

● 米兰达《汉密尔顿》剧照

怎么说呢?同一个历史时期里,所有创作者都集中在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这些大人物的光芒里,汉密尔顿对他们来说可谓毫无吸引力。米兰达查了半天:在他之前,百老汇仅有一次把这名开国元勋搬上过舞台——那都是在1917年了。

米兰达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一首My Shot,他打磨了一年;整个项目他花了四五年,才创作完成,为的就是把这位开国元勋的智慧完全融入到他的说唱歌词里。

他对歌词精雕细琢,带来的效果就是——你可能历史不及格,完全不知道汉密尔顿干过什么,但听完一遍米兰达的说唱后,你就会被洗脑成为汉密尔顿专家了。

●汉密尔顿的头像配合米兰达的歌词,变成了年轻人之间流行的Meme

他完全把传记里的汉密尔顿变成了舞台上一位栩栩如生的人物。YouTube的评论说得最好:“别人读书都是写读书笔记,林不一样,他写了一整部音乐剧。”

2015年,《汉密尔顿》音乐剧成功登台,获得一片好评。米兰达的事业登上了新的高峰,他靠抽成赚了千万美元,赢取了11座托尼奖,另外普利策奖、格莱美他也收入囊中,可谓实打实的叫好又叫座。

●看完《汉密尔顿》的观众起立鼓掌

但同样在2015年,他心爱的波多黎各陷入了一场债务危机。

当时,波多黎各的政府公债GDP比率已经超过70%,经济就在崩溃之间。更不用提开始的那场飓风了,更是雪上加霜。

米兰达刚刚从《汉密尔顿》中喘了一口气,又立马投入到拯救家乡经济的倡议中去。他原本还不太习惯自己成名后的生活。《汉密尔顿》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

“(波多黎各)需要帮助,也需要外界对它的关注,”他说,“《汉密尔顿》的一大副作用就是它成了一款我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使用的扩音器。”

他一直是一个社交媒体上活跃得不行的活宝,大家都爱在推特上关注他。而此时,他将自己的影响力转变为了对家乡的宣传。

● 演讲中的米兰达

他在《纽约时报》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呼吁美国国会对波多黎各的经济状况进行干预。他联系上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商讨这一问题。

同时,他将自己的《汉密尔顿》搬到了波多黎各上演——他本人重新担当主角,以此为契机筹集款项。演出所得一千五百万美元,他全数捐赠给了这座小岛。

而这座小岛也一样爱戴他——如果你有幸来到波多黎各,来到米兰达祖辈居住的小城,你可以看到米兰达的广告牌、买到他的周边。广告牌上是他的大幅照片,配字“#YoSoyVegaAlta”,意为“我即是Vega Alta”——这里爱他到这种地步。

●波多黎各岛上的米兰达广告牌

双向的爱意,让米兰达找到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可,让他在艺术创作中大胆讨论这一问题;也让这座小岛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收获了一名值得信任的“儿子”。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