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仰望星空时看到的大部分星星其实都是和太阳一样会发光发热的恒星
那么恒星为什么会发光发热呢?答案是因为原恒星都是由氢和氦组成的,而当原恒星核心温度和压强达到氢元素核聚变的“底线”时,由内而外的氢元素核聚变反应便会“点亮”原本暗淡的原恒星,这也意味着茫茫宇宙中又多了一颗进入主序星阶段的恒星。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恒星诞生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核聚变需要的氢元素,第二是足够的质量,因为只有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核心区域才会产生足够的温度和压强。
木星作为太阳系内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大气层内氢元素占比为75%,氦元素占比为24%,有趣的是这与太阳的氢氦分布也基本相同(氢元素占太阳质量的四分之三),因此在《流浪地球》和《2010太空漫游》等科幻里都有“点燃木星”或者“把木星变成恒星”的情节出现,那么现实中的木星真的有可能从一颗气态巨行星变成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宇宙恒星的质量下限中
以我们的太阳为标准,质量在0.075到0.5倍太阳质量的红矮星就是宇宙中质量最小的恒星,所以说恒星的质量下限就是0.075倍太阳质量,所以说木星只要达到这个质量,其核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强就能“点燃”氢元素核聚变反应,从而让木星“蜕变”成一颗红矮星。
可惜的是木星质量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也就是0.001倍太阳质量,所以说木星需要将自身质量再增加75倍才能从一颗气态巨行星变成一颗红矮星。
可惜的是由于太阳占据太阳系总质量99.86%,而木星的质量又是除太阳以外其他所有太阳系天体质量总和的2.5倍,因此木星是无法在太阳系内获得足够质量变成恒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