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进入了瓶颈期,我们又该如何拯救“中国影子”?

引言

它是西方人口中神奇的“中国影子”,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1200年,比莎翁创造的戏剧早1800年。这个历史悠久的“中国影子”,就是皮影戏。

● 制作皮影

提到皮影戏,大家想到的,一定是中国传统皮影戏中的景物:灯光、帐幕以及几根牵动着人物动作的木棍子。但如果你认为只有中国有皮影戏,那就有点小瞧咱们传统文化的输出能力了。

实际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早就传到了国外,而且让外国人痴迷不已。

风靡国外的皮影戏

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他32岁生日的宴会上就看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戏剧。为宴会表演的戏班采取了一种新型的表演风格——皮影戏。包括歌德在内的所有来宾,无不惊呼皮影戏的魅力,欣赏过后,心里仍久久不能平静。

那时,皮影戏才刚刚传入欧洲不久。人们每次观看它都觉得新鲜有趣,奇特的艺术形式和生动的故事剧情,使得皮影戏成为了当时西方人最时髦的谈资。

●工艺精致的皮影角色

几百年过去了,这个被西方观众称为“东方魔术般的艺术”的皮影戏在国外的地位,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打磨而失去它的光环,还反而愈发地闪耀,成为了国际舞台上的“名角儿”。

很多国家已经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皮影戏,例如:东南亚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泰国的南雅皮影戏和南德隆皮影戏,以及印尼的爪洼皮影戏和巴厘皮影戏等。

在美国、德国、法国、奥地利、土耳其等国家都建有皮影戏艺术博物馆,有的还成立了相关的研究中心。可以说,皮影戏已经成为一门国际性的研究学科。

皮影戏在国外到底多受欢迎?连卓别林提起皮影戏,也是赞不绝口!意大利导演塞尔乔·莱昂内更是把它用进了电影《美国往事》,想借它表达一种认识:皮影戏是电影的鼻祖,也是人类最早的活动影像。

● 电影《美国往事》剧照

那这么有意思的皮影戏,是怎么被创造并被传到国外去的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两段故事。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指的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传说,她温柔貌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幸的是红颜薄命,没多久便染疾故去。汉武帝对她思念过度终日不理朝政,大臣们都急坏了。

臣子中有一个叫李少翁的,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影于地,栩栩如生。受此启发,李少翁用棉帛造成了李夫人的样子。

入夜以后,他命人围上方帷,点上灯烛,恭请汉武帝前来观看。汉武帝一见到帷幕中的美人仿若李夫人再世,心情大好。这段爱情故事便是关于皮影戏的创造来源。

● 皮影戏

而皮影戏的对外输出,还多亏了成吉思汗将军的功劳。历史上的成吉思汗骁勇善战,将元代的版图扩张至地中海。随军途中,令各国惊讶的不单单是铁木真的铁骑,还有随军演出、鼓舞士气的皮影戏。

从那以后,蒙古铁骑踏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皮影戏的踪迹,而皮影戏便如同丝绸之路上的丝绸、瓷器,传入各国并被当地所惊叹和接纳。

皮影在国内的发展

在中国,皮影戏遍布大江南北,派系众多,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就有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华音老腔等。

皮影戏中的人物的造型是依据戏曲人物生、旦、净、丑等角色设计的。人物脸部不同的颜色寓意着不同人物的性格,如黑脸寓意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白脸镂空寓意端庄正派、典雅俊俏;绿脸则寓意暴躁蛮横……百姓在观看皮影戏时,便能很直观地通过人物造型来辨认人物性格。

● 皮影戏的各种人物形态

在过去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皮影戏是十分受民间欢迎的娱乐活动之一。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

夜幕降临,点上灯笼,好戏即将上演。唢呐一响,喧天的锣鼓中,一声开嗓,就是开场;—丈八纸窗,五尺白布,一盏灯,就是舞台;一个匠人,百张皮人儿,一副方言唱腔,就是故事。皮影戏匠人们以独特的唱腔、技法,用方寸舞台,演绎大千世界,给漫漫长夜增添了无限热闹。

● 没有电影时,大家聚集在一起看皮影戏

后来,电影传入中国,人们被新鲜的西洋玩意儿吸引住了眼球,皮影戏渐渐被人们遗忘,像这样热闹的场面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好在仍有部分皮影戏匠人们坚守着这份使命。他们不甘落后,与时俱进做出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属《大闹天宫》了。

● 《大闹天宫》孙悟空手稿

它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创作者在作品中糅杂了京剧、皮影戏、剪纸、雕塑、壁画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元素。齐天大圣孙悟空,鸡心红脸,绿眉毛,身穿豹尾围裙,手拿如意金箍棒。这样的孙悟空,陪伴了多少个八零、九零后的童年。

法国的《世界报》评价他做到了迪士尼作品的美感,同时艺术造型又是迪士尼所做不到,因为《大闹天宫》里包含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息。

● 《大闹天宫》二郎神、哮天犬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皮影戏匠人陈雪月,曾创造了《功夫熊猫2》中的白孔雀反派形象,将皮影文化带入了国际文化产业当中。

小时候,她在皮影身边长大,为了继承姥爷的遗愿,她放弃了高考进入名校的机会,向皮影老师傅拜师学艺。

●皮影戏匠人陈雪月

皮影戏的制作可不是剪个造型就贴棍子上那么简单,它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历经3000余刀的雕刻才能成型。

一般的年轻人都心浮,做不来这些。好在有像陈雪月这样的匠人肯努力、肯坚持,皮影文化才能在国内发光,甚至在戛纳电影节等国际舞台上惊艳众人。

● 《功夫熊猫2》中,陈雪月参与设计的白孔雀

但只有零星的光芒,还不够。皮影戏随着社会的变迁一路走来,从单纯的皮影戏,到活泼生动的皮影戏动画,再到新兴的动画3D产业,人类的审美和娱乐方式都在变化。面对工艺繁琐的皮影戏,年轻人大多数都不愿意。

如今,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再次进入了瓶颈期,我们又该如何挽救“中国影子”?


后记

最近,为助力推广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了一支特别动画短片:孙悟空、葫芦娃、哪吒、敖丙等组成“中国童话联盟”大玩冰雪运动。哪吒和敖丙还玩起了双人滑。

片尾那句“孩儿们,操练起来!”一下子就让人穿越回年少时。那时的我们,搬个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眼睛一动不动盯着齐天大圣。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小孩在家里拿个木棍假装成金箍棒,然后蹦蹦跳跳耍着戏子。

●冬奥会宣传片

曾经有人说过:“创作这些作品,是希望终有一天要让他们来证明:中国曾经存在过一门叫做‘皮影戏’的艺术。”如果这些源自传统皮影戏的回忆被完全抹去,那是多么令人唏嘘的事。

但愿皮影戏依然能在历史的洪流下,生如夏花。这需要一代代人的坚守和努力,才能让皮影戏这个令国内外百姓都为之痴迷的艺术,绽放异彩。

内容为『手望Sowarm』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