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线也接地,那和地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一根?

零线不带电而且也是接地的,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置?直接用大地做零线不是更省钱?

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问题,要搞明白它就需要理解电能的本质,今天就让你们一口气搞个明明白白!

电能本质是电场

我们通常说的电就是电能,也就是一种可以沿着导线传播的能量。那么电能的本质是电子的流通吗?并不是!电能的本质是驱动电子流动的电场,如果电场已经被消耗了,那么电子的流动本身是不能传递能量的。

那么电场又是什么呢?是平衡电子需求的吸引与排斥力,比如有一根很长的金属棒,原本中的电荷数量是1:1的,如果用什么方法把左边一半的电子全部移走,左边就会全部变成正电荷,于是右边的电子被左边强烈的正电荷吸引而移动过来,形成了流动。

当然在流动后金属棒中的电子与质子,也就是负电荷与正电荷的比例依然1:2,它们作用一个事件依然强烈地吸引着负电荷,那么如果我给它接一个富含电子的“巨大水池”会怎么样呢?

当然,我们可以轻松想到金属棒会将从“电子池”中吸收足够的电子,最终达到一个电平衡的状态,这也就是电场传递能量的过程。将一半的电子剥离是需要能量的,而吸收足够的电子是会释放能量的,在电子的吸引与排斥中,能量就从金属棒的左端传递到了右端。而上面提到的“电子池”就是大地,拥有(近乎)无限电子的物体,因为它的电子太多,容纳能力实在太强,所以无论是向其中注入电子或是吸取电子都不费吹灰之力。

电能传递=电子拔河

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能,其实就是一个发电机与用电器相互进行“电子拔河”的过程,绳子就是导线,本质上来说电网工作的过程就是发电机通过“电子拔河”远距离传递能量。因为包括发电机、导线与用电器组成的整体是需要保持电子平衡的,于是我们给它们的末端连接上了导线,当发电机拉过来一些电子,就可以补充到用电器损失的那部分中去,反之亦然。

两段导线其实就分别是火线与零线,零线中的电子流动只是为了平衡电中性而已,其中流动的电子只有极微小的电场推动,所以不会令人触电,也就是一般电工据说的“零线不带电”。

如果只是单相发电机的话,需要火线与零线就够了,但是为了保证较高的效率,发电厂一般会使用三相发电机,这里一个由三条火线与一根零线组成的设备。也就是同时有三个“拔河队伍”在战斗,而且它们的末端是连在一起的。因为三路交流电存在着相互“抵消”的作用,所以零线中流过的电流其实并非三根火线之和,这也就是为什么一根零线可以供三根火线共用的原因。

但是!这样的结构可能会出现一种故障——单相短路。如果其中的有一根火线接触到大地了会怎么样?

那这条回路中的电荷平衡一下就被打破了,从火线上失去的电荷就会从零线端抽取,而大家的尾巴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另外两个回路就会受到影响,电压会直接飙升到2倍以上,这对其中的电路当然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在发电机末端给零线接地,这样在发生意外的时候就可以保证不会影响到其它线路的安全。

为什么不宜用接地代替零线

那么有一些比较机灵的童鞋可能就已经想到了,如果我一开始就把“电子拔河”的两个末端全都插入到大地中去,不就可以省下不少电线了么?

嗯!能想到这一点的同学真的非常聪明,在以前条件简陋,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确实有很多地方拉电线只拉一根火线,另一头插在大地里就用。但是在条件变好之后这种方法就被摈弃了,这是为什么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效率——零线的本质是平衡用电器与发电机的末端,零线的接地只是为了保护而已。所以直接插入大地等于是用大地代替零线,本来可以直接完成的平衡变成了两端反复从大地抽排电子,这会受到接地电阻与大地电容效应的双重影响,无疑会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效率。

其次、零线其实才是非常经济的选择。如果用地线代替零线或是做两个接地分别当零线和地线使,反而会增加成本。接地一般都是在用户处设置的,通常不会做的多精细,因为地线只是负责消除漏电而已。而非要用接地作用零线的话,这个接地就必须要做到接触足够好,电阻足够小,能够承受非常大的电流还要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保持可靠稳定。这其实是一件难度很大,成本很高的事情。所以还不如统一设置零线来的划算。

这就是零线存在的意义了,不知道你读了之后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我是酋知鱼,一个不水稿的科学作者(前电工),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