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宇宙中所有的元素最后都会变成铁,这是真的吗?答案颠覆认知

“宇宙最后所有的元素都会变成铁”的说法是有阶段性的,是建立在质子的寿命是永恒的基础之上。事实上,我们至今还无法确定质子的寿命,当然,假说和猜想倒是一大堆,有的理论认为质子可以衰变为正电子和π介子,也有的理论认为质子不会衰变。

就目前的状况来说,质子的寿命是远比整个宇宙历史要长的,如果它真的是永恒的,那宇宙最后就可能是一坨铁原子。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我们要先从铁元素原子核说起。

铁原子核是最稳定的原子核

我们都知道,宇宙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天体,有一类天体被我们称为恒星,比如:太阳就是恒星。恒星有一个特点就是内核会在巨大压力下发生核聚变反应。

就拿太阳来举例子,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太阳的质量占据整个太阳系大概99.86%以上的质量,因此,自身的引力巨大,这就使得内核的温度特别高,可以达到1500万度,200多万个大气压。

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同样是利用核聚变原理的氢弹要引爆至少需要1亿度。

因此,太阳内核的温度虽然非常高,但还没有达到可以瞬间点燃核聚变的温度。不过,太阳内核在如此高温下,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物质状态了,而是等离子态。

这种状态下,原本的原子结构根本保不住,电子和原子核到处乱串,更像是一锅粒子粥。于是,就有一定概率原子核之间会发生核聚变,不过这个概率极其低,大概一对原子核在10亿年才能发生一次。不过,太阳足够大,原子核的数量足够多,因此,反应还是可以发生的,只不过不会像氢弹那样一下子全炸了,而是慢慢烧着。

恒星一开始都是先烧氢原子核,产生氦原子核,这一共有两条路径,分别是质子-质子反应链和碳氮氧循环。

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的话,还会继续引发氦的核聚变反应,生成氧元素和碳元素。

同样,如果恒星的质量足够大,还能继续引发碳和氧的核聚变反应。就这样,恒星的核聚变反应可以一直持续到铁元素。

如果是质量大于太阳质量8倍以上的特大质量恒星,不仅是内核在发生核聚变,而是分层的,一层层在发生不同的核聚变反应。

而铁元素其实是一个关键,我们要知道的是,原子序数在铁之前的元素,它们发生核聚变的结果都是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但铁原子核并不是这样,要让它核聚变反应需要输入大量的能量,同时释放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入的能量,也就是说,整个过程是一个能量的“亏本买卖”。

不仅如此,原子序数大于铁的元素,它们有裂变的趋势,最终也是裂变到铁元素为止。因此,我们就会发现,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都有往铁元素发展的趋势。

这是因为铁元素的原子核是最稳定的原子核,我们也管这个叫做比结合能最大的原子核。

而在我们宇宙当中,有一种趋势,就是趋向于熵最大,也是最稳定的状态。因此,在趋往这个最稳定状态的过程中,会有那么一个阶段的状态是宇宙中都是铁原子的时期。

那最终一定是铁原子么?

按照目前的理论来看,宇宙未来的宿命有多种多样。而基于对宇宙平均密度的研究,我们知道目前宇宙的平均密度要小于临界密度,这个临界密度大概是一立方米只有一个氢原子的水平。因此,宇宙的结局是向着膨胀的趋势发展的,最后会是冷死亡。

在这个方向上,有两个宇宙末日的假说,一个是大撕裂,一个是热寂。大撕裂意味着最终宇宙中的原子结构都会被撕裂开来,甚至包括原子核,因此,在这个理论框架下,铁原子是保不住。

其次就是热寂说,意思是到那个时候宇宙出处温度都是一致的,不会有热传递,也就不会有信息的传递。

而按照目前的理论来看,热寂会发生在大撕裂之后,因此,我们说铁原子未必会是宇宙的最后结局,而只是在这个进程上的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