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关于友情和故乡

我回到我的城市,熟悉如眼泪,如静脉,如童年的腮腺炎。

——《列宁格勒》

这个周末我回到位于浙南的家乡小城,看望一个好友和她刚出生不久的孩子。

1.

严格来说,我只有12岁以前在出生地,随后家人随着我的升学换了好几座城市生活。

我是在到了纽约之后,学校老师让我们思考“你从哪里来”问题,才开始思考“故乡”这个概念。

你出生、生长于其中的故土、背景、文化、习俗等是一个人自我身份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你可能曾经讨厌它们、反抗它们或者没有意识到它们,但当你深入了解它们,会发现仍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你为什么是现在这样一个人——无论是相同或是相反。

故乡这个词,只出现在已经离开那个地方的语境中。因而“故乡”是一个超越了地理意义的概念,它是一个地域加上你关于某时某地的这个地域的记忆,是似真似幻的某种结合体。

我的家乡是一个不太有人知道的小城市,因为依山傍水而富饶。这里的文化综合了儒释道三家,小时候我分不清道观和道观,因为我们都是一视同仁地进去跪拜。

大唐时期有一位有名的隐士寒山子,身后留下寒山诗集。他曾经在家乡的天台山隐居七十多年,与国清寺诗僧拾得结下深厚友谊。他们与人无求,与世无争,纵情山水,被后世称为“寒山拾得、和合二仙”。这二人也是同时受到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有语曰:“看彼貌,道耶、僧耶、隐耶、儒耶?”

相传两人有这样一段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这段历史文化背景,和我耳濡目染感受到的家乡是一致的。在这个远离庙堂的山海水城,人们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热情的务实与清冷的傲骨并存。

清华社会学系的渠敬东老师曾经在谈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时说到:

“人一辈子,其实他学的东西、他精神和身体的成长就相当于一部世界历史不断展开的过程。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历史不断演绎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每个人的成长和历史的成长是合一的。”

当我们开始用一种陌生的眼光、不加批判地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乡的时候,我们就能开始更深地理解“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而仅仅是这种思考就是极为有益的,我们会在过程中更清晰什么是自己认同的、什么是自己反对的。

就像艾略特曾经写的: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我们不必停止探索,而我们的全部探索的结局,将会是重新抵达那个我们最初出发的地方,然后第一次真正开始理解它。”

2.

我这次回来探望的朋友,是从襁褓之中就在一起玩耍的朋友。我们两家当时是前后栋楼的邻居,后来又在一个班上小学。

小学毕业后,我越走越远,她则一直留在老家,成了一名小学老师。她拥有的,恰好是我小时候梦想中的生活和梦想中的职业。

小学毕业后,我们见面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多,可能一年只有一次,也再没有过共同的生活。可我们之间的感情始终真挚。我在纽约的时候,一度因为课业和临床实习的压力陷入低谷,也不愿意和其他人说。

远在家乡小城的她,似是感受到什么,在那一整年的时间里,每天都会在纽约的早晨时间给我发一条“今天早上好。” 然后发一些班上小朋友的趣事、照片给我。那一份极为坚持的关怀,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也是她让我明白,真挚的友情,和任何一种爱一样,它的本质应当是关心和付出。

两个人仅仅因为志趣相投而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时间,或者彼此都为了满足自己打发无聊的需要而相互陪伴,这样的友情就像无法被称为亲密关系的约会关系一样。

友情是,你非常希望那个人过得好,你知道ta对你也是一样。对待好朋友的方式,或者说,任何名义的爱的表现方式,都应该是想要为ta付出一些一般不会付出的时间、精力、心情、金钱等等,是在ta生命中重要的时刻尽力出现在ta身边。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朋友就不再是用“经常聊天“或者”总在一起玩“来表达了,取而代之的是忙里偷闲的牵挂,是雪中送碳的意愿。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一种“回头看”的心境:人回头看时总是更能够看得分明,哪些是真正值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事。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不值得,也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值得珍惜。我常常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带着一种回头看的心境过生活,眼下正在发生的事,看似纷纷扰扰,一旦能用这种眼光去看,就能变得明晰而淡然。你的情感很珍贵,不要随随便便抛掷。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那些无缘无故接近相合的,也必会无缘无故地分离。

我十分满足、常常感恩自己有这样几个好朋友。我ex前几天给我发来“抖音神曲”,唱的是:“此时已莺飞草长爱的人正在路上,我知他风雨兼程途径日暮不赏。穿越人海,只为与你相拥。此时已皓月当空爱的人手捧星光,我知他乘风破浪去了黑暗一趟。感同身受,给你救赎热望。”

一时间我想起了十年来,我们在对方困顿的时候,跋山涉水远渡重洋的那些次相见。

对于那些没有能力为他人付出的人,我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因为他们永无方法体会到真正的情义,也永远无法拥有真正的爱。

3.

大概五年前,我写下这样一段话:

“常常在想,其实不是所有人的生活都是像我——好像永远为了到下一个地方去。“现在”对我来说,是可以不如意的,可以辛苦可以勉强,因为我知道我会离开。过去二十多年也确实这样过来了,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知道停下来是种什么样的感觉。

但我现在发现,有一些人的生活,好像只是为了生活本身。不为了得到什么,也不为了去往哪里。从起床到休息,有着生活的节律,和家人一起,没想过要离开。他现在的生活的样子,就是他最终想要的生活的样子。我此刻尚无法完全理解。“

回到老家,看到这里有很多这样“不为了到别的什么地方去而生活的人“,从前我认为这是我最不希望变成的状态。我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去,还有那么多可能想要去争取。突然有些突兀地想起了远在纽约的曾经的治疗师Dr.K。

想起我曾经跟他说,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关系至少维持十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是永远。他十分冷静地跟我说,“wishes can change.”

后来在第六年结束的时候,我离开了和他的治疗关系。“wishes can change.”人的愿望是会改变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我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既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愿望会变,也没有意识到别人的愿望会变。——很多时候人都是这样把自己困死的,把当下的当成了永远的。

也许我的愿望会改变,也许它正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