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显赫的元朝答己太后,为何被后世评为“祸国”之人?

元朝的女性和其他少族政权女性一样,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权利,也有获得父系财产的权力以及对财产的分配权。所以元朝皇帝的后妃们也都积极的参与到政治中,去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有收集旧部惨淡经营、抚养诸子长大的诃额仑,也有建言立储、避免分裂的也遂妃子,当然也有祸害国家的答己太后。

答己太后画像

昭献元圣皇后弘吉剌答己,是被元武宗海山追封为元顺宗答拉麻八剌的嫡妻,元武宗和元仁宗的生母,出自世代与皇室联姻的弘吉剌部。弘吉剌.答己的父亲叫浑都帖木儿,是驸马王按陈的孙子,世祖皇后察必的侄子,和察必之子真金太子是表兄弟,所以,答己和丈夫答拉麻八剌也是表兄妹关系。答己的家族有多显赫,看看她的亲戚关系就知道。答己的姑姑中有元世祖忽必烈的帖古伦皇后、南必皇后,元宪宗的忽都台皇后、也速儿妃子,答己的同辈姐妹有泰定皇后八不罕,对了,她的儿媳妇元武宗皇后真哥、速哥失里也是她的堂妹,答己的爱女祥哥剌吉公主还嫁给了答己的堂弟。反正各种混乱的亲戚关系,无不彰显弘吉剌部与皇室多亲密。

答拉麻八剌(1264-1292)是元世祖忽必别的嫡孙,真金太子的嫡次子,可是这个尊贵的王子身有缺陷。根据蔡巴·贡噶多吉的《红史》记载,答拉麻八剌大概是天生失聪,还不会说话。叶子奇的《草木子》也记载说他是哑巴。虽然身有缺陷,从忽必烈到真金,都对答拉麻八剌关心备至。真金三个儿子,长子甘麻拉养在祖母察必皇后身边,三子铁穆耳跟着妈妈太子妃阔阔真,只有老二答拉麻八剌被真金亲自抚养。

忽必烈还特意赏赐给成年的孙子一个侍女郭氏,生下了庶长子阿木哥后,忽必烈、真金父子这才为答拉麻八剌娶妻,迎娶了弘吉剌家的答己为王妃。答己非常的争气,在答拉麻八剌三兄弟中最先生子,一气儿生了俩儿子,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达,又生了女儿祥哥剌吉公主。

真金太子死后,忽必烈曾经让答拉麻八剌出镇怀州(河南沁阳),却因病回京,第二年就病死了,年29岁。当时答己的长子海山才12岁,次子爱育黎拔力八达8岁。答己的婆婆,也就是真金太子妃阔阔真很怜爱两个孙子,亲自挑选了名儒李孟做为海山兄弟的师傅。忽必烈死后,答己的小叔子铁穆耳继位,是为元成宗。

海山在十八岁就跟随四叔祖那木罕镇守漠北,并参与对战海都的战役立下军功,被封为怀宁王,在军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比哥哥小四岁的爱育黎拔力八达(寿山)和母亲答己相依为命,因此母子感情深厚,接受李孟儒家教育的寿山也成为一个汉化很深的蒙古王子。

大德十一年(1307)正月,元成宗铁穆耳驾崩,卜鲁罕皇后摄政,准备迎立成宗的堂弟安西王阿难答,右丞相哈剌哈孙反对,他认为应该迎立真金太子的子孙继位,于是分别派人一南一北给海山兄弟送信。于是答己母子的机会来了。距离京城近的寿山和答己母子火速飞奔京城,并在哈剌哈孙的协助下发动政变控制京城,囚禁卜鲁罕皇后和阿难答。北边的海山也接到通知,率军三万南下夺位,才走到和林就听说弟弟政变成功了。

海山才进京继位,是为元武宗,尊亲妈答己为皇太后,弟弟寿山为皇太子,相约互相传位。答己居住在隆福宫做安享尊荣的太后了,武宗还为她修建兴圣宫,给钞五万锭、丝二万斤,并带太子以及群臣朝见太后,上尊号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后。

至大四年(1311)正月,元武宗驾崩,太子寿山还没有继位,老实了三年的答己太后就出手了,抢先从兴圣宫降懿旨,召亲信铁木迭儿回京任中书右丞相。三月份,爱育黎拔力八达(寿山)登基,是为元仁宗,给答己加上尊号全德泰宁福庆皇太后。由于元仁宗天性孝顺软弱,“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对老妈的宠臣铁木迭儿百般忍让,虽然不满老妈的作威作福,又无可奈何。

铁木迭儿,是元朝早中期著名的奸臣。铁木迭儿在元世祖忽必烈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任事,到了元武宗时,因为受到太后的宠信,他又成为地方上的大员。武宗死后,仁宗即位,铁木迭儿的官运芝麻开花节节高,跻身于中央高官的行列。铁木迭儿掌权后,对国家税收的重地一一东南,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税制改革。但因为一味地剥削老百姓,引起了江西行省的农民起义。闯下了大祸,太后也保他不住,铁木迭儿因此被撤职。铁木迭儿被罢官后,并没有消停。他积极地寻找机会,以求东山再起。

1316年,他的机会来了。元仁宗做皇帝时,觉得皇位是哥哥让给的,于是在立自己的儿子还是哥哥的儿子为太子的问题上就左右为难起来。铁木迭儿觉得这是个表现的好机会,马上上了一封奏章。在奏章中,他是这么忽悠的:“皇上,汉人有句古话说得好,‘变则通,通则久’。现在我们既然统治了整个华夏,就应该积极地学习汉人好的东西。就像皇位的继承问题,我觉得还是他们的父子相承比较好。既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也有利于政府政策的连贯性。所以,臣强烈要求从您开始立自己的嫡长子为接班人。”阅过铁木迭儿的奏章后,仁宗非常高兴,心想:这个铁木迭儿,不管怎么说,对我还是比较忠诚的。于是,仁宗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并重新起用了铁木迭儿,任命他为太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