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官宦世家,为何总说李靖身世贫寒?这得从韩洪恒安惨败说起

前文提要:隋文帝仁寿元年前后,隋与突厥之间又一次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在恒安之役中,由李靖的舅舅韩洪和大哥李药王统帅的隋军惨败,韩洪和李药王两个直接责任人都遭到了免职,如根据《李药王墓志》所述,李药王很可能至死都是戴罪之身,还连累到了三弟李靖。

有意思的是李靖接下来的任职履历:“由是除公为汲县令,历安阳、三原,考绩连最”。汲县,安阳,三原这三个地方中汲县和安阳都在今河南省境内的东北部地区,三原则在今陕西关中地区。但是在隋唐时代,汲县和安阳两地则属于河北道的地理范畴,因为两地均处于黄河以北。汲县在隋炀帝时代属于汲郡(在文帝时代称为卫州),安阳则属于相邻的魏郡(在文帝时代称为相州)。细心的诸位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李靖后来在唐代的封爵卫国公和这两个地方大概有所关联。

▲影视剧中的李靖剧照,图/网络。

汲县是汲郡下属的县,但是不是汲郡的郡治所在,而安阳则是魏郡的郡治之所在,所以大体上安阳县令应该比汲县令等级更高一些。

隋炀帝大业四年,开凿大运河永济渠段,其南方的起点就是汲县,大运河开通之后,此处成为南北人员交通物质流转的枢纽,而全国最大粮仓之一的黎阳仓距此不过五六十公里,因此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县令也许高配一两级也难说。汲县令有相当可能是从六品,但是也有一定可能是七品。

至于这安阳成为魏郡的郡治,那还是全亏了宇文邕和杨坚两位雄武帝王对邺城的彻底毁灭。魏郡的邺城,本来是北朝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自三国时曹操父子开始经营,经历三百余年,至北齐时成为拥有百万常住人口的超级大都市,而杨坚夷平邺城之后,整个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到仅相当于北齐鼎盛时的几分之一:根据《隋书地理志》的记载——隋炀帝大业五年时整个魏郡着籍户口有户十二万二百二十七户即大约六十万人。但是即使如此,这一区域仍然算当时人口稠密的文明核心区。因此安阳县令当时有很大可能是从六品。

▲邺城遗址,图/网络。

而至于三原县,在文帝时代乃是属于雍州辖下,在隋炀帝时代则属于京兆郡辖下,按照唐朝的制度,长安与洛阳附近的县,被称为畿县,其等级仅次于皇朝都城所在地的京县而居于第二等。虽然隋朝时关于县的等级区分的细节我们并不清楚(据《隋书志第二十三》隋的州县的等级划分在开皇十四年之前为九等,开皇十四年之后改为四等,但是大业以后如何变动则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北齐时县已经分为九等,而唐朝时分为七等,另《文献通考》中也记载了隋朝“诸县皆以所管闲剧及冲要之处以为等级”,那么三原县在隋以类似畿县的身份取得比安阳更高的等级应该是可信的,按照唐朝的惯例,我们如果反推回隋炀帝的时代,三原县令应该是正六品。

由此我们知道,大业前后,李靖先后在数个县令的位置的上逐步而缓慢地艰难爬升。

关键的问题是,李靖到底是由驾部员外郎被下放到外地任县令的呢还是由驾部员外郎被一撸到底直接免官然后再一步一步爬回来的?

▲影视剧中的李靖剧照,图/网络。

从《卫景武公碑》的记载来看似乎应该是前者,并且我们也知道,其实恒安之败并没有李靖的什么直接责任,这种性质的战败,一般来说也不应该罪及家属,那么李靖基本上不应该被一撸到底。在这种情况下,李靖由驾部员外郎外放为汲县令无论是否出于杨素的保护性策略都说得过去。

然而,如果熟悉唐传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存唐代关于李靖的传说至少有三篇:即《虬髯客传》、《太平广记.卷第二百九十六.神六.李靖》、《太平广记.龙第八十一.李靖》。

这三篇传奇中,关于李靖的传说各不相同。但是都设定了一个类似的背景——即李靖少时贫贱,或为布衣、或为猎户。无论如何这都与李靖真正的家庭出身大相径庭,但是偏偏传说中却反复出现这样类似的记载,使得我们也许有相当的理由怀疑,李靖年轻时有一段平民时光。至于造成其由门阀官僚变为平民的原因,应该还是韩洪、李药王在仁寿元年的那场败仗——也许李靖就是在这仁寿元年之后到大业初的这几年间,曾经被免除一切职务,过起了东游西荡的漂泊生活。然后直到大业之后才重新起用为县官。

▲影视剧中的李靖剧照,图/网络。

不过用传奇这玩意儿来论证历史有时候也不一定见得就靠得住,比如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唐初宰相裴寂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华山庙占卜求神,搞不好李靖的这个传奇是从裴寂的故事里移植过去的。——当然可见的一点是,华山的西岳庙当年果然是香火鼎盛之所啊。

《虬髯客传》中第一句就说:炀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杨素守西京。我们知道,据《隋书.炀帝本纪》炀帝第一次巡幸江都事在大业元年八月至大业二年三月,而杨素升任司徒是在大业二年六月,至次月,也就是大业二年七月,杨素亡故。实际上,史籍上并未记载杨素曾任司空,不过司徒在司空之上,如果杨素在大业二年六月之前曾任司空也并不奇怪。因此这《虬髯客传》的开篇就交待了这一事件的背景时间在大业元年下半年至大业二年上半年之间,当时的李世民才不过是六七岁的小孩子。如此安排,后面的故事就比较扯了,譬如虬髯客后来在太原城中会见李世民,其间出现了刘文静等角色,而且提到李世民当时二十来岁,按常理推断,其背景时间已经至少在大业十二年到十三年左右——当时杨素已经去世至少十年了。因此《虬髯客传》这篇传奇中,实际上红拂夜奔和风尘三侠两个段子是相对独立的,时间背景也并不相同,只不过通过由洛阳出奔到太原这一段过渡,将真实历史中一些前后相差约十年的事件串联在了一起。

▲《虬髯客传》插画,图/网络。

我们不妨作这样的假设:也许李靖在仁寿元年确实是受兄长拖累被免了官,做了几年的平民,然后等到大业初炀帝上台后跑洛阳去找老领导杨素说情,试图弄个一官半职回来,就在这个时候,碰上了杨素府中的歌女张出尘(红拂),一见钟情,也不想当官的事情了,就把红拂拐跑了。而这个时候的杨素半条命已经到了阎王那里报到了,自然没有精力来管女伎出逃这种小事。又等过了一两年,杨素也死了,风头也过去了,恰好隋炀帝巡视北方边境的时候,看到白骨盈野的战场,想起昔日平陈之役攻破建康后在蒋山围猎时韩洪的神勇形象来,就给韩洪恢复官职,顺便李靖这个外甥也会沾点光,恢复弄个县令当当。

这样一来所有事件涉及的时间情节就基本上能对得上了。

作者 :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