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大部分吸烟的人也曾经想过要戒烟,但是只有少数人会戒烟成功。美国有过一个统计:80%的吸烟者想过要戒烟,但是如果不借助尼古丁替代疗法,只有3~5%的人会戒烟成功。为什么戒烟那么难?除了心理、社会的因素,主要就跟尼古丁有关,因为尼古丁是类似毒品的东西,能让人上瘾。
在人的大脑里头,有一块区域被称为奖励中心,在人从事某种对生存、繁衍至关重要的活动时,例如喝水、吃饭、交配、社交时,奖励中心会释放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让人产生愉悦的感觉,从而激励人们继续从事这些有益的活动。但是在抽烟、吸毒时,虽然这些活动对人体有害无益,奖励中心同样会大量地释放多巴胺加以奖励。例如在吸烟时,吸第一口,几秒钟后,尼古丁就会通过血液抵达大脑,进入奖励中心,刺激它释放多巴胺。这个过程非常地迅速,也就非常容易让人上瘾。
人脑中含有很多神经细胞,如果你在显微镜下看过神经细胞的话,会发现它们和其他细胞在外形上很不一样,有长长的突起。神经细胞就通过这些突起相互接触,来接收和传递信号。神经细胞突起相互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仔细看的话,两个神经细胞的突触并不是连在一起的,中间留有间隙。信号怎么通过间隙传递呢?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一类化学物质来当递质了。其中的一个神经细胞接到神经信号后,在它的突起末端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穿过突触间隙,到了另一个神经细胞的突起末端,这些末端的细胞膜上有很多特定的受体,神经递质与这些受体结合,信号就传过去了。
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递质叫乙酰胆碱,和它结合的受体叫乙酰胆碱受体。乙酰胆碱受体实际上是一个由蛋白质组成的离子通道,通道平时是关闭的。乙酰胆碱和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被打开,细胞外的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如果在奖励中心,这些后续反应中就包括释放多巴胺。然后乙酰胆碱很快被降解、清除掉,受体上的离子通道再次关闭,等待下一批乙酰胆碱的结合。
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结合,就像钥匙和锁孔的结合一样,是很特定的。但是尼古丁就像一把伪造的钥匙,碰巧能够跟某一类型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类受体就叫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打开离子通道,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而且,尼古丁和乙酰胆碱受体还结合得特别紧,不像乙酰胆碱那样很快被清除掉,它的半减期(减掉一半的时间)长达2小时。但是离子通道不可能一直就开着,如果钥匙一直插在锁孔里不拔出来的话,通道也会自己关上。这个过程叫做脱敏。在吸烟者持续吸烟的过程中,其体内一直含有尼古丁,其结果是大部分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都被尼古丁占着,而且处于脱敏的状态,不能对乙酰胆碱起反应。
但是神经信号还得传递啊,怎么办呢?神经细胞只好制造出更多的乙酰胆碱受体,让它们能够跟乙酰胆碱结合,保证神经信号正常传递。所以在吸烟者的神经细胞上,乙酰胆碱受体的数量要比一般人多得多,大部分被尼古丁占着不起作用,剩下能起作用的乙酰胆碱受体数量才和一般人的差不多。如果吸烟者长时间没有吸烟,例如在睡觉,或者在戒烟,体内尼古丁逐渐被清除掉了,原先被尼古丁占着的那些受体空出来了,也可以跟乙酰胆碱结合了。这下就出问题了,空出的受体比平时多得多,都跟乙酰胆碱结合,神经信号的传递就乱套了(乙酰胆碱数量比受体多,能结合多少是由受体数量控制的),身体就出现了种种不适,出现了戒断反应,吸烟者就感到特别难受,想要尽快吸一颗,让体内空着的受体数量恢复正常。所以吸烟一旦成瘾,已经主要不是为了获得愉悦感,而是为了避免难受。
幸好,这个过程是可以逆转的。如果坚持戒烟,多余的乙酰胆碱受体会逐渐被清除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戒烟6~12星期后,体内的尼古丁才被完全清除干净,多余的乙酰胆碱受体也才被清除干净,受体数量才恢复到正常水平,不再出现戒断反应。所以戒烟时的戒断反应一般持续两个月,度过了这个难关,才算戒烟成功。大部分人是没有这个意志力的,需要借助于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口香糖等尼古丁替代疗法,逐步戒烟。
(答案整理自方舟子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