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萨乔是佛罗伦萨一位影响深远的画家,他的一生极其短暂,但他的作品开创了文艺复兴绘画的潮流。只有27岁短暂人生的他犹如一颗勇于划破黑暗夜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却发出异常明亮的光,为世人留下了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
撰文 | 张羿
2.3. 湿壁画《交税金》
虽然图2所示的《交税金》是宗教绘画,但其实却是一幅极具现实政治意义的共和主义作品,其题材取自《新约·马太福音》,画面的中心部分讲述的是耶稣与其门徒在即将走入迦百农城(Capernaum)时遇到该城税吏并被要求交税(见图14),在中间这群人中,赤裸双腿的人为税吏,他也是这群人中唯一头上没有圣晕的人物。虽然耶稣一行按照法律可以免税,但耶稣决定遵从世俗政权的法律缴纳税款,因为身上没有带钱,于是耶稣吩咐门徒彼得去附近的湖边捕鱼并从抓到的鱼口中取出硬币来交税;画的左边描绘的是彼得在河边从他捕到的鱼口中取出一枚钱币(图15);而画右边则是彼得把钱币交到税吏手中(图16)。
图14. 耶稣与其门徒在即将走入迦百农城时被该城税吏要求交税,《交税金》(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5. 彼得在河边从他捕到的鱼口中取出一枚钱币,《交税金》(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6. 圣彼得将税金交给税吏,《交税金》(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圣经中这一故事从中世纪开始就一直被世俗政权作为挑战教会权力的依据,它明显具有“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意味,即便圣主耶稣,也该遵守尘世的规定,向世俗政权缴纳税款。如果我们注意到此画创作的时间,就可以知道它是一幅借宗教题材表现佛罗伦萨共和国现实政治的画作。由于从15世纪初期开始,佛罗伦萨一直不得不面对相对强大的米兰公国的入侵,为了克服战争所带来的巨大花费,1427年佛罗伦萨共和政府开始对公民进行财产审查与登记,并以此为依据按财产与收入进行征税,意大利语称为catasto,对于现代税收制度来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创举。对于生活在佛罗伦萨共和国境内的天主教僧侣,按照中世纪的法律,他们可以不必向世俗的共和政府缴税,但后者无疑希望打破这一古老传统向境内的天主教僧侣进行征税。
画家无疑沿袭了乔托的自然主义传统,但相比乔托的绘画,马萨乔显然对自然与生活进行了更加细致与仔细的观察,我们可以在画面底部众人腿脚间看到逼真的光影变幻;从税吏的双腿可以看出画家对人体骨骼结构的掌握。马萨乔对光的运用也具有相当的革命性,虽然乔托等早期艺术家使用了无法辨认的光源,但马萨乔将光线从画面外部的特定位置发出并投射到画中,这一做法创造出的明暗对比,加强了人体犹如雕塑般的三维立体效果。更重要的是,画家对耶稣与圣·彼得脸上不同表情的描绘,当二人面对税吏的征税要求时,耶稣的沉静自信以及圣·彼得的震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我们不知道彼得的震惊是因为税吏的要求还是因为耶稣令他去捕鱼取钱的要求。
马萨乔的这幅作品是自然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完美结合:画家采用了布鲁内莱斯基刚刚发明的透视技术,画面的整体设计为单点透视方法(图17),整个画面的聚焦点为耶稣头部,为了便于让观画者易于理解这种新透视方法的应用,马萨乔在画面右侧绘制了一系列建筑;而画的左边,正在低头从鱼嘴中取钱的彼得的脸部,画家用了正前缩距透视法(foreshortening);为了加强画面景深,画家用了色彩变化透视,这种透视方法在古代中国画中也有应用,但马萨乔对这种透视技术理解的来源应是多纳泰罗在浮雕创作中所用的分层雕刻透视法(Stiacciato)。
图17. 马萨乔的《交税金》透视关系简析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为了便于理解分层雕刻法,我们在此简单介绍下:圣·乔治雕像与其基座浮雕是多纳泰罗青年时代最杰出的作品(图18与图18a),在圣·乔治雕像下的基座正面,多纳泰罗制作了一个以圣乔治屠龙为主题的小型浅浮雕,雕塑家在此第一次将布鲁内莱斯基发明的透视法引入了浮雕,同时也是第一次实践了他自己本人发明的分层雕刻法来增强景观的纵深效果。所谓分层雕刻法,就是在浮雕表面地平线附近用越来越浅且平得只凸起几毫米的雕刻来增加透视的纵深感并进一步烘托场景气氛的一种浮雕雕刻技术手法,它是由多纳泰罗发明并倡导流行起来的。分层雕刻法使得本来只有类似于平面效果的浮雕具有了三维立体空间的纵深感觉,这一技术加上透视技巧的运用极大地加强了浮雕在景观纵深方面的表现力。
图18. 多纳泰罗,圣乔治立像与基座浮雕圣乔治屠龙,大理石雕塑,1416年-1417年制作,雕像高209厘米;基座浅浮雕高50厘米,宽172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警察署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8a. 多纳泰罗,圣乔治屠龙,大理石浮雕,圣乔治立像基座,高39厘米,宽120厘米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如果说透视法的应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对自然的观察,马萨乔的绘画作品仍然是乔托在绘画领域开创的自然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那么画家在绘制此画时对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继承与运用使得这一作品成为艺术史上第一幅狭义的文艺复兴绘画。
对于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使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认为马萨乔的这一作品是最早绘制的真正意义上(或称狭义)的文艺复兴绘画作品。画中税吏双腿的站姿源自古代希腊雕塑的一个常见姿势,即对立平衡式站姿(Contrapposto),这一造型最早由希腊古典时代雕塑家与艺术理论家波利可列特斯(Polykleitos)作为人体雕塑的一个法则提出,即人体重量由一只脚承担,而另一只脚则轻微抬起,仅以脚趾接触地面,同时与此相应的是人体其它部分包括两手的动作也相应变化,使得身体左右部分的作用明显表露出来,以此形成较强的对比与反差,但在总体上又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微妙关系来达到所雕塑人体的平衡。为了解释这一雕塑法则,波利可列特斯还专门塑造了一尊被称为“法则(kanon)”的人体塑像来解释对应平衡式站姿。有些学者认为持矛者雕像(图19),实际上就是传说中波利可列特斯塑造的法则。这一古代雕塑法则在15世纪后期开始大量进入文艺复兴绘画并成为最重要的人体造型法则之一,我们在波提切利、达·芬奇、佩鲁基诺、米开朗基罗与拉斐尔等后人的作品中都见到这一法则的灵活运用。
图19. 持矛者雕像,卡拉拉大理石,高200厘米,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罗马仿制品, 现在陈列于意大利拿波里国立考古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交税金》这幅画中,其中间部分耶稣被其门徒环绕的构图设计与人物站姿同样来自古代希腊作品,尤其是描述柏拉图学园场景的作品(图20)。但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人更相信马萨乔的创意来自雕塑家纳尼·迪·班科(Nanni di Banco,约1384年 – 1421年)不久前刚刚完成的位于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墙上壁龛内的加冕四圣这一著名雕塑(图21)。我们在前面介绍的多纳泰罗的名作圣·乔治雕像与其基座浮雕原来也是为圣弥额尔教堂制作的,这里号称是佛罗伦萨雕塑的圣殿,几乎15世纪所有佛罗伦萨的著名雕塑家都有作品摆放在这里。马萨乔显然非常熟悉当时摆放于此的雕塑作品,在《交税金》这幅画中耶稣及其门徒的造型本身应该也深受多纳泰罗与布鲁内莱斯基为圣弥额尔教堂制作的几个圣徒雕像的影响(见图22和图23)。
图20. 柏拉图学院,彩石马赛克,古罗马,公元前100年-公元100年,高86厘米, 宽85厘米,现陈列于拿波里国立考古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1. 纳尼·迪·班科,加冕四圣,大理石雕塑,1414年-1416年制,雕像高203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2. 多纳泰罗,圣·马可,大理石雕塑,1411年-1413年制作,高236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3. 布鲁内莱斯基,圣彼得,大理石雕塑,作于1413年前后,高243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4. 布兰卡契小礼拜堂中其它几幅壁画简介
《失乐园》是布兰卡契小礼拜堂中另一幅由马萨乔绘制的作品(图24),它在人体造型上深受古典雕塑影响,画中被天使逐出伊甸园后正在行走的亚当与夏娃都采用了对立平衡式站姿,而夏娃的造型来源于古典时代创作的一个被称作卡匹托里维纳斯(Capitoline Venus)雕塑(图25)。我们在此可以比较一下与马萨乔一起在布兰卡契小礼拜堂中绘画的马索里诺·达·帕尼卡莱绘制的《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图26),画中亚当与夏娃虽然采用了对立平衡式站姿,但整个基调却采用了传统哥特风格,作品显然不是写实主义的,亚当与夏娃身体有些苍白纤弱得不够真实,但其淡雅的色彩与背景树木的深绿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让人觉得更像是一幅适于装饰的华美挂毯。
图24. 马萨乔,《失乐园》,湿壁画,1424年,高208厘米,宽88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布兰卡契小礼拜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5. 古罗马时期仿制希腊大理石原作,卡匹托里维纳斯,现陈列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 作者本人摄影
图26. 马索里诺,《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湿壁画,1425年绘制,高208厘米,宽88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布兰卡契小礼拜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7所示的壁画中描绘的两件神迹均出自《新约·使徒行传》:在画幅的左边描绘的是彼得在耶路撒冷治愈跛脚乞丐并令其可以行走的故事,而在画的右边则是彼得在雅法令已经去世的塔比莎(Tabitha)再生并站立起来,尽管两件事情发生在不同城市的不同时间,画家马索里诺在此画中将它绘制在了同一城市之中(图27)。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展示了两个正在行走且穿着华丽优雅的人物(图28),他们将画中绘制的圣经神迹不仅有效分开,而且同时使得两个神迹之间联系在一起,将画面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得这两件神迹看起来更像是城市日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画中广场非常接近现今的佛罗伦萨广场及其周边的房屋,尽管它们并非严格意义上对真实建筑的准确再现,但却表达了延续至今的佛罗伦萨建筑理念,一个值得注意的小事情是画中建筑中第一层的商铺都不见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画中街道的表现方式与广场上逐渐缩小的鹅卵石也加强了画面的透视效果(图27a)。
图27. 马索里诺,《彼得治愈跛足乞丐与令已逝去的塔比莎(Tabitha)再生站起》,湿壁画,1425年绘制,高260厘米,宽599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卡尔米内圣母大殿内布兰卡契小礼拜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7a. 图27透视说明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28. 马索里诺,身着华服的一对人物,图27局部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在瓦萨里的传记中,将这幅画作准确地定为马索里诺的作品。然而,在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的前几十年里,艺术史学家们却认定这幅壁画是马萨乔的作品,约1930年时人们重新认定它的主要作者为马索里诺,但仍有一些艺术史学家与评论家声称,马萨乔绘制了其中一部分,有人建议画中的整个建筑和周边环境以及背景中的人物都出自马萨乔的手笔,几乎所有学者都接受这一理论。但根据1980年代修复壁画时的发现,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图像分析技术确定这幅画作完全没有马萨乔的任何手笔。对于曾经数次到此观察的笔者来说,马索里诺的这幅绘画与马萨乔的《交税金》有着几乎同样的艺术感染力与张力,而源自传统哥特艺术的装饰性为画作增加了几分雅丽与奢华,尽管其画中人物也许没有马萨乔画中的雕塑感。
2.5. 绘画的圣殿与佛罗伦萨历代年轻画家学习的榜样
由于各种原因,马萨乔与马索里诺未能完成布兰卡契小礼拜堂中的系列壁画,但这并不能停止世人对它的仰慕,以《交税金》为代表的画作所显示的革命性迅速成为佛罗伦萨人的骄傲并不停地成为佛罗伦萨艺术家们学习与模仿的榜样,成为文艺复兴绘画发展的动力与源泉。直到今日,我们仍可在一些文艺复兴艺术家的传记中读到他们年轻时来此临摹学习的经历,更为有幸的是,米开朗基罗少年时代在此临摹的素描保存至今,可以作为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们努力从马萨乔画作中汲取灵感的佐证(图29)。
图29. 米开朗基罗,《圣彼得》,素描习作,约1488年-1490年,高31.7厘米,宽19.7厘米,德国慕尼黑素描与版画收藏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3结 语
1428年夏天,马萨乔去世,他的一生极其短暂,只有27岁,但他犹如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发出异常明亮的光芒并迅速燃尽,然而这颗流星却打破了黑暗,为世人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最后,再简单介绍两幅马萨乔在他绘画成熟期的作品,希望读者能对这位影响深远的画家有一个更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马萨乔在佛罗伦萨绘制的另外一幅开创文艺复兴绘画潮流的作品是他在新圣玛丽娅大教堂中绘制的《圣三位一体》(图30)。此画的创意源自传统宗教题材《十字架上的耶稣》的范式(如图30a所示),但马萨乔对整个画面与题材设计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他在十字架上受难耶稣的个体形象背后加上了其身后上部守护并托起他的圣父,而连接二者的则是耶稣头上状若鸽子的圣灵。这幅作品的构图同样引用了单点透视技术,画面聚焦点在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底部(图30b)。毫无疑问,引用透视技术是为了加强画面的现实感,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任何能够亲自来到画前仔细观察这幅作品的人都会感受到画家对空间纵深的深刻与精准把握,让人们感觉可以走入画中建筑之内,甚至从画中人物的背后来观看画中人物与新圣玛丽娅大教堂的主殿。画中建筑物显然深受古代罗马建筑的影响,有些细节与罗马的提图凯旋门(Arch of Titus)非常类似,而画中建筑物中弧形顶部上的图案则应来自罗马万神殿(Pantheon in Rome)内部的穹顶装饰。
图30. 马萨乔,《圣三位一体》,湿壁画,1427年-1428年作,高667厘米,宽317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新圣玛丽娅大教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0a. 乔托,《十字架上的耶稣》,蛋彩画,作于1290年-1300年,高578厘米,宽406厘米,现陈列于佛罗伦萨新圣母玛丽娅大教堂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30b. 马萨乔的圣三位一体透视解说图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以一幅马萨乔绘制的小型圣母像来结束本文(图31)。人们通常以画中圣母正在用右手为她怀中的圣子耶稣瘙痒这一动作来命名此画,也有人因为此画背后绘有锡耶纳的卡西尼(Casini)家族纹章而称其为卡西尼圣母,很有可能此画的赞助人为红衣主教卡西尼(Cardinal Antonio Casini)。也许是由于后者的艺术品味,尽管有着许多写实主义的成分,但画家在此引入了传统哥特绘画的原素,例如,圣母与圣子头上的圣晕因没有引入透视方法而是平面的;圣母衣服上的花边装饰相当繁复华丽,一反画家在《交税金》等画作中展示的简洁质朴风格。显然这是一幅写实主义与传统哥特风格相结合的作品,其雅丽的风格非常适合当时上流社会家庭内部的装饰品味,在笔者看来,这幅作品应该是马萨乔充满情趣且最具魅力的华美画作。
图31. 马萨乔,《瘙痒圣母》(或称卡西尼圣母),木板蛋彩画,1426年-1427年绘制,高24.50厘米,宽18.20厘米,现陈列于乌菲齐博物馆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作者简介
张羿,数学家、逻辑学家,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钟表与古乐器部顾问,法国摆钟艺廊顾问,广东省钟表收藏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
《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国际著名物理学家文小刚与生物学家颜宁共同出任总编辑,与数十位不同领域一流学者组成的编委会一起,与你共同求索。关注《返朴》参与更多讨论。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fanpusc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