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双超能力眼是什么体验?

老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熟悉的人可以通过眼睛认出彼此,可见眼睛在五官中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动漫中也常喜欢通过眼睛来展示超能力,《西游记》的火眼金睛,可以一眼看穿妖魔鬼怪;《火影忍者》的白眼,具有透视和远距离视物的能力;《刀语》的见稽古之眼更是逆天,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只要亲眼看过一遍,便可完全了然于心并且熟练使用。

艺术作品中的超能力眼睛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能获得其中一种能力会怎么样呢?我们就从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光开始吧。

我们看到的不是全部

我们看到的光其实是物体辐射出来的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在0.001纳米~3000米之间,而人眼能看到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只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把最长的电磁波波长放大成月球离地球的距离,那人类的可见光的波长只在5~10厘米之间,只是极小的一段。这段电磁波通过人眼转换信号,我们就看到了七彩的世界,可是其他的动物看到的光却跟我们不一样,它们的世界也跟我们看到的不同。

●除了可见光,还有许多我们看不见的电磁波。

蜜蜂和人类一样,对三种颜色的光线敏感,不过它们的三原色不是红色、绿色和蓝色,而是黄色、蓝色和紫外线,即能看到波长比可见光更短的电磁波。蜜蜂能看见紫外线的能力使得它们能够辨认花瓣上的图案从而找到花蜜。蜜蜂的复眼里有成千上万的晶状体,每一个晶状体都会产生一个“像素”,再加上它们能看到紫外线的能力,花瓣在它们眼里是闪闪发光的。不过即使如此,蜜蜂眼睛产生的像素还是不足以使它看清楚物体,它们眼中的世界是非常模糊的。

响尾蛇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它的眼睛也与此相适应,它白天看不清色彩,到了晚上却能看清楚快速逃跑的老鼠,这是因为它们能辨别红外光,即能看到波长比可见光更长的电磁波。响尾蛇拥有特殊的感知工具,叫做“窝器”——一对小孔,分别位于其眼睛与鼻孔之间的口鼻部的两边。窝器可以感应物体的温度和辐射出来的红外光,再将感应到的红外光转化为神经信号,因为老鼠不同温度的部位辐射出的红外光波长不同,响尾蛇就能在黑暗中看到一只只五彩斑斓的老鼠。

●响尾蛇能看到红外线

乌贼只具有两种感光器,一种使它眼中的世界呈现灰色,另外一种感光器感应的是偏振光。平时我们接收的自然光会从四面八方射来,而偏振光指的是其中一束束传播方向确定的光线,人类只有带上偏振光眼镜,过滤掉其他方向传播的光线才能看清,看3D电影时戴的专用眼镜就是看偏振光的,左眼和右眼接收的偏振光方向恰好垂直,这样左眼和右眼就会分别接收到不同的图像,使人产生强烈的立体感。乌贼不需要戴眼镜就能看清偏振光,它们在体表产生偏振光图案与其他乌贼交流,这些图案其他生物是看不到的,是它们独有的交流方式。

狗能够分辨深浅不同的蓝、靛和紫色,识别色彩的能力比不上人类,但是它们对移动的物体具有特别的侦查能力;猫跟红绿色盲相似,分不清红色或绿色的东西,但是,猫在晚上可以比人类看得更清楚。

如果我们能看到全部

如果以能看到电磁波的范围大小来作为眼睛视物能力强弱的一个指标的话,有的动物眼睛视物能力比人类强,有的则弱于人类,但其实动物和人类现在拥有的眼睛就是最好的,因为能看到的这一部分电磁波就是对生存最有用的,生物如果能看到全部的电磁波可不是一件好事,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是不一样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就会对人有伤害,即使是紫外线,长时间照射也会对人产生伤害,更不要说X射线及能量更高的γ射线了,所以我们的眼睛受不了。相反,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能量越低,无法刺激人眼中的视觉细胞,所以人眼看不到,只有特殊的仪器才能测到。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更多的电磁波还要保证清晰度的话,需要一对非常大的眼睛,还需要一个大脑袋,因为只有大眼睛才能保证有足够多的像素去处理接收到的电磁波,大脑袋可以储存转换的光信号并做出分析,也许这就是人们想象未来人类拥有大眼睛大脑袋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看到红外线,世界将变成这样。

如果我们除了现在能看见的可见光,还能看见物体辐射的红外光、太阳射出来的紫外线、遍布整个世界的WiFi信号,那么,宇宙将不再是一片漆黑,它充满着各种高能射线。所有有温度的物体,都会发出红外光,温度越高,红外光越亮,我们可以一眼看出物体的温度。也许我们会这样交流:“小心烫,你看它‘颜色’那么深!”“今天冷死我了,冻得我都没色儿了。”而能看到紫外线,我们就不再需要验钞机验钞,还可以绕着会辐射紫外线的地方走。

可惜这一切只是美好的想象,事实是如果我们能看到所有的这些电磁波,我们只会被“亮瞎了”!即使我们只能看到红外光与紫外光,也相当于可以看到1毫米到120米之间的电磁波。即我们原来只接受5~10厘米之间的光,现在扩大了几千倍。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所有的物体都会反射光,你的世界将变成一片亮闪闪明晃晃的光斑。当空气有了色彩的时候,它的颜色也会与其他的物体混杂在一起,你如何去区分哪里是只有空气可以通行的道路,哪里又是一堵无法通过的墙壁呢?

晚上可能会有一些好处,有温度的物体会发出红外光,晚上可以跟白天一样亮,我们就可以像响尾蛇一样看清物体。不过不知道你愿不愿意自己看到的是红绿黄组成的五彩斑斓的人,又或者愿不愿意自己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五彩的看不清眉眼的马赛克一样的人?

其实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眼睛就是最适合的,毕竟这是千万年来我们适应自然的结果,不过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科学家们就在研究如何让人眼看到红外光。

获得一双慧眼能实现

如果我们有一双可以看见红外线的慧眼多好啊!现在,科学家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了。

我们已经知道,能在黑暗中视物是视杆细胞的功劳,视杆细胞中的感光色素就是维生素A,于是美国的科学家想到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他们不吃维生素A,只吃维生素A2,因为他们认为维生素A2比起维生素A更能提高视细胞能够吸收的波长,将可见光的范围扩展到红外光的部分。参加实验的人将一定剂量的维生素A2与营养粉混合在一起,全天就喝这种粉冲泡的水,以确保他们没有摄入任何维生素A,这样坚持了25天,最后结果显示他们的眼睛真的对波长950纳米的红外光有反应。

这个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果,但是也有极大的风险,因为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造成夜盲症,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中国的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更安全的方法。

对人类的眼睛来说,红外光的能量比较弱,无法激发眼内的感受器产生信号,为了使人类的眼睛能感受到红外光,科学家需要找到一种材料来提高红外光的能量,稀土纳米颗粒是他们现在找到的最适宜的材料。

科学家们使用了铒和镱这两种稀土元素制备成纳米颗粒,在这个组合中,镱原子负责吸收红外光,红外光的能量会使镱原子内部的电子和光子不断碰撞,产生一种源源不绝的波浪般高低起伏的能量波,这种能量传递给附近的铒原子,铒原子具有强大的牵引力,可以汇集更多的能量,然后以高能量的绿色的可见光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释放出的光子被眼内的感受器捕捉到就可以使人看到绿光。

为了证实这个理论,他们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小鼠和人类的眼睛相似,它们只能感应波长在400纳米至700纳米之间的光,看不到红外光。可是当科学家们将纳米颗粒注射进小鼠的眼部,再用红外光照射改造眼时,却发现小鼠们对红外光产生了缩瞳反应!科学家们还用红外光来指引小鼠们在水池中找浮板,有改造眼的小鼠对红外光有反应,能顺利找到隐藏的浮板,没有接受纳米颗粒注射的小鼠却只是在水池中漫无目的地乱扑腾。

这个实验在小鼠身上取得了成功,但是要实施在人类身上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因为它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不过用稀土纳米材料做成可视红外光的眼镜也许会是很好的选择。

红外光可以穿透人体到达可见光无法深入的地方并产生治疗效应,还可以被用来研究光是如何与我们体内的器官发生相互作用的,如果医生拥有一双能看清红外光的慧眼,对病人不失为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