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4日,盟军的作战行动犹如“热刀切黄油”一般顺利,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攻入安特卫普;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也攻入到法国东北部的埃纳河。盟军的前锋已逼近德军的齐菲格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指日可待。
但随着盟军战线的拉长,物资补给的消耗与日俱增,为了保证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盟军不得不停顿一段时间用来囤积物资。以擅长突击的巴顿因为缺乏油料而着急上火,更让他气愤的是,油料优先供给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这是为什么呢?
一向谨小慎微的蒙哥马利要大胆进攻了。
自西西里岛战役后,巴顿摧枯拉朽的作战风格和骄人战绩,完全把蒙哥马利的风头盖了过去。尤其是诺曼底登陆后,巴顿的部队居然3个月推进800公里,“逼着”一向谨慎的蒙哥马利一手策划了“市场花园行动”,试图突出英军的地位。
首先,西线盟军停滞不前的时候,东线的苏军已攻入波兰并建立了桥头堡,有一举攻入德国境内的意图。从政治影响的角度看,谁先进入德国境内,对于战后的利益分配就有更多的话语权。蒙哥马利自然想获得第一个进入德国本土的殊荣。
其次,这次行动的策划、主攻都由英军执行。在他看来,尽管在综合国力方面比不上美国,但军事上的成就有助于维持“欧洲老大”的地位。因此,必须在战争快结束前压一下美国人的气势,将英国的地位再次摆在主导的位置,是眼下重要的事情。
更为有效的是,这次行动是西线盟军有效突破德军防线的大规模战役,它将整合盟军所有的资源,英国人想要的一切都将优先考虑。也就是说,巴顿的第3集团军只得“按兵不动”,因为紧张的燃油都给了蒙哥马利,难怪巴顿要破口大骂“该死的英国人”。
“市场行动”在德军防线后方投放的3个空降师遭到“灭顶之灾”,3.5万人的空降部队损失1.7万人;“花园行动”以英军第30军为先锋沿“69号公路”攻击前进,遭到德军的顽强阻击,一天只推进了6公里,被称为“地狱公路”。
蒙哥马利精心设计的一次行动被打成了一场烂账,成为二战中最失败的一次进攻,将英国人欲借此战捞取更大利益的想法彻底破灭。而蒙哥马利真实的技、战术水平也暴露无遗,成为巴顿等人耻笑的话题。
巴顿遇上龙德施泰德,胜利也不再是轻松的事。
为了保证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得以顺利实施,物资补给优先考虑蒙哥马利,尤其是燃油,致使巴顿的第3集团军不得不停止进攻5天。就是这5天,让德军在齐菲格防线上集结了近50万部队,指挥防御的是战功卓著的龙德施泰德。
此人是德国国防军“容克集团”中声望很高的一位老将军,在进攻波兰、苏联的战役中取得过骄人的战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也正是他,让一路高歌猛进的巴顿第一次尝到了进攻不利的滋味。
一是,第3集团军的正面是德军的第1集团军,这支部队几乎参加了二战期间的所有战役,作战经验丰富,以坚韧凶悍著称。巴顿的第一天进攻就遭到了迎头痛击,全线受阻,只前进了几公里,第二天的效果更差,甚至被赶回了出发地;
二是,让巴顿沮丧的是,龙德施泰德的部队不仅会防守,而且在他没有想到的地方发起了反冲锋,打得美军措手不及,纷纷后撤。尽管巴顿组织兵力遏制德军的进攻,但德军的反攻还是粉碎了巴顿试图突破齐格菲防线的战术计划。
更让巴顿惊讶的是,似乎龙德施泰德的防御是专门针对他似的,大批的德军都集中在第3集团军的正面。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并形成了拉锯战。从这点看,巴顿倡导的进攻战术也是有弱点的,碰上“旗鼓相当”的对手也是没有效果的。
让布莱德雷高兴的是,由于巴顿的猛烈进攻,吸引了大量的德军,从而造成齐菲格防线一些地段的兵力空虚。他随即命令第1集团军发起攻击,突破防线,进入德国境内。这一举动产生了积极效果,巴顿也择机再次发起进攻,扭转了局势。
决战阿登,巴顿部队临危受命。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后,蒙哥马利似乎并没有吸取多少教训,依旧保持着我行我素的风格,不断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相当一部分美军被调配到该部,使得在第1集团军和巴顿第3集团军之间的阿登防区只有区区3个师在防守。
而巴顿对德军的顽强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所有人持乐观态度时,他将目光盯在了阿登山区,他敏感地意识到,德军将在这里有所动作。果不其然,1944年底德军在阿登地区突然发起了反攻,盟军毫无招架之力,纷纷后撤,更要命的是,此时的盟军无兵可派。
布莱德雷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巴顿,在他们看来因为天寒地冻,以及德军的反扑,盟军士兵中普遍存在着士气低落、厌战的情绪,只有巴顿的第3 集团军能完成驰援任务,尽管他的部队在萨尔地区正在展开,但巴顿满口答应,他有十足的信心。
一是,巴顿的部队以严格的纪律出名,执行命令不打折扣,尽管困难重重,但对于士气高涨的第3集团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因为巴顿的榜样作用很有效果,并且常将士兵的利益放在首位,官兵们十分敬重他,愿意听他的指挥。
二是,巴顿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美军中有着“响当当”的地位,跟着他伤亡少、战绩多,官兵们也以此为傲,在作战中往往表现出强悍的战斗力。简单的说,他们相信巴顿的战术指挥,跟着他能打胜仗。
重要的是,什么样的官带出什么样的兵,爱出风头的巴顿带出的第3集团军也有这样秉性。在他们看来,越是困难,越是显示自己能力的时候,关键时刻,上级第一时间想到他们,其实已是莫大的荣誉和日后对人“吹牛皮”的的资本。
巴顿的第3集团军这架庞大的战斗机器高效地运转起来,来了一个近90度的战略大转移,在冰天雪地里有序的向巴斯托涅疾进,4天后就扭转了不利局面,成为此次战役的转折点,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又一次创造了“巴顿神话”。
如果巴顿在油料补给充足的情况下,能一举攻到莱茵河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巴顿》、《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