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其实是平面几何的必然结果,也是《几何原本》中第五公设的推论;如果离开了平面几何,比如在一些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可以不等于180°的。
我们有很多方法,来证明平面内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也就是一个平角的角度,但是无论我们用到什么方法,本质上都用到了欧几里得第五公设或者是第五公设的等价原理。
这其中隐含的原理,数学家们探索了两千多年,如果你不使用第五公设(或者等价原理),你是不可能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
公元前300年前后,著名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了《几何原本》,书中以23条定义、五个公理和五个公设为基础,以严密的数学逻辑推导出467个定理,奠定了平面几何的基础。
公理是指人类根据现实经验得出,无需自证的基本事实,《几何原本》中的五个公理包括:
1.等于同量的量彼此相等。
2.等量加等量,和相等。
3.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4.彼此重合的图形是全等的。
5.整体大于部分。
公设也是指无需自证的基本事实,但是相比于公理来说,公设更有深度一些,近代数学中公设等价于公理,《几何原本》中的五个公设包括:
1.过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
2.线段可以无限延长。
3.以任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可作一圆。
4.直角都相等。
5.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相交,若在直线同侧的两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则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一定相交。
五个公设中的前四个很容易理解,基本上也不会有争议,但是大名鼎鼎的第五公设可折腾了数学家两千多年,因为第五公设看起来怎么也不像不证自明,虽然欧几里得极尽减少第五公设的语言描述,但是第五公设比前面四个公设加起来还长。
由于第五公设本质上与“平行线不相交”等价,所以第五公设也叫做平行公设,历史上有很多人试图用前面四个公设来证明第五公设,但都失败了。虽然有一些人宣称完成了证明,但是在证明过程中,都不经意地引入了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比如平行线不相交、三角形内角和为两个直角等等。
欧几里得在著作《几何原本》时,肯定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相信他也做过类似的尝试,以至于第五公设在《几何原本》中直到命题29才首先被使用,而且这个命题必须得使用第五公设才能完成证明。
命题29: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直线相交,则所成的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之和等于180°。
在1795年,英国数学家普莱费尔提出了一条和第五公设等价的描述,既“过直线外一点,能且只能做一条平行线”,该描述比《几何原本》中的描述简单很多,被称作普莱费尔公理。
直到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尔特拉米,才首先证明第五公设独立于前面四条公设,而且第五公设的否定描述也是自洽的,也就是说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是两个不同的几何系统。
其实早在贝尔特拉米之前,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就已经发现了第五公设不可证,现在我们把非欧几何中的双曲几何,也称作罗巴切夫斯基几何。
在同一时期,德国数学家黎曼从第五公设的另外一个反面出发,创立了椭圆几何,也称作黎曼几何,于是黎曼几何与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共同称作非欧几何,它们的区别在于:
1、欧氏几何,也称作平面几何,第五公设成立,平面内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一条平行线。
2、黎曼几何,也称作椭圆几何,第五公设不成立,平面内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过直线外一点找不到任何一条与之平行的直线。
3、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也称作双曲几何,第五公设不成立,平面内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做两条平行线。
现在我们知道,数学家争论了上千年的第五公设,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公理,而这个独立公理的反面也是一个公理,从不同的公理出发可以得到不同的数学系统,这也是第五公设不可证的本质原因,从第五公设反面建立起来的非欧几何,也是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基础。
这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是非常深刻的,数学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原理,比如在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排第一的是连续统假设,直到几十年后,数学家才证明连续统假设也是独立的,而连续统假设的反面,则是另外一个自洽的数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