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存在的美军第3集团军,只有巴顿夫人了如指掌?

1944年6月6日,二战中最大规模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盟军开始反攻欧洲。一直冲锋在前的巴顿却没有参加这次伟大的战役,他因“打耳光”事件被停职了。更让他沮丧的是,昔日的部下布莱德雷居然成为他的上级。

好在艾森豪威尔等人的帮忙,巴顿躲过了这场“舆论谴责”。但作为诱使德军上当的“诱饵”呆在英国,眼看着盟军大举反攻欧洲,而他的第3集团军却按兵不动,这也让巴顿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

布莱德雷“抄袭”巴顿的进攻计划。

盟军成功在诺曼底建立了前进基地,但向内陆的进展差强人意,盟军损失近7万人,依然未能突破德军的防线。盟军的大量伤亡让布莱德雷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巴顿着急上火的是,因为防线不能突破,他的第3集团军只能原地不动。

他一边大骂蒙哥马利胆小无能,嘲笑布莱德雷瞻前顾后,一边在法国地图上设计自己的进攻战术,即:在瑟堡半岛狭窄的正面以装甲部队实施强攻,沿公路线一举攻占阿夫朗什。此举可能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能确保向内陆的推进速度。

7月6日,巴顿和他的第3集团军终于秘密进入欧洲大陆,准备参战。他向布莱德雷报到,商讨下一步的行动,并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布莱德雷按照他的想法制定了“眼镜蛇计划”,巴顿尽管有些不满,但所属部队能够参战,也就不再过多计较了。

但巴顿手下却不这么认为,对布莱德雷的抄袭行为十分抵制,并公开地宣称“眼镜蛇计划”的首创是巴顿,这让布莱德雷大为恼火,并开始给巴顿“穿小鞋”。他将巴顿排除在战役指挥外,同时限制他实施对第3集团军的指挥权。

布莱德雷的“小人”之举,巴顿一干人等非常气愤。但巴顿不想去据理力争,在他看来,参战是重要的,更何况事情闹大了,吃亏的一定是自己。为了实现“眼镜蛇计划”,他前往所属的第8军进行督战,只一天就突破德军防线。

通道被打开了,在巴顿“我不要坚守阵地,只要不停地前进”的鼓舞下,第3集团军开始向纵深发展,速度之快,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布莱德雷高兴地手舞足蹈,也为巴顿的以德报怨而感到羞愧。从此,两人关系更加紧密。

“隐姓埋名”的第3集团军势如破竹。

1944年8月1日,美国第12集团军群正式成立,布莱德雷任司令,下辖第1集团军和巴顿的第3集团军。但此时的巴顿依然需要“隐姓埋名”,所有行动都是机密的,他的部队没有肩章符号。这是艾森豪威尔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的一部分。

首先,巴顿的另一个对外的职务是“第1集团军”司令,以此来牵制德军的精锐第15装甲师于加莱地区。在德国人看来,巴顿就是美国的“隆美尔”,他在哪里,那里就是盟军的主攻方向。所以,巴顿参战的消息是严格保密的。

其次,第3 集团军是作为德国占领军进行组建的,虽不适合登陆作战,但其部队的参战性质一定会让对手高度重视。一旦德军防线被撕开,这将是一支突击力量,为达到战术突然性的效果,必须隐秘的行动。

更为重要的是,巴顿依旧是舆论媒体热议的中心。为“息事宁人”将他“留守”在英国,也是对他进行的“惩罚性举动”,过早的显露巴顿的行踪,国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定会大做文章,让美国陆军处于尴尬的境地。

但巴顿自然不会这么“四平八稳”,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惊天动地”。第3集团军迅猛出击、所向披靡的“巴顿式”的作战风格,很快引起了德国人的怀疑。唯一不怀疑的是巴顿夫人,她太了解自己的丈夫了,这支部队在她面前无秘可保。

不服气的是第3集团军官兵们,他们在14天内向纵深挺进了240公里,却要把荣誉让给别人,这对军人来说是一件无法忍受的事情。终于,在公众的强烈要求下,艾森豪威尔解除了第3集团军的秘密状态,巴顿及部下欣喜若狂。

巴黎近在咫尺,但巴顿不能进。

解密后的第3集团军立刻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而巴顿也终于“扬眉吐气”,“打耳光”事件的阴霾一扫而光,他的虚荣心再次得到了满足。受到鼓舞的巴顿,一口气指挥部队打到巴黎附近,距离这座名城只有2小时路程。

巴顿认为攻占巴黎非他莫属。一是他的部队对巴黎形成了半月形包围,攻占是迟早的事情;二是他是美军高级将领中唯一会法语的人,熟悉巴黎的一切。更让巴顿激动的是,征服巴黎是他军事生涯的里程碑,能给自己带来莫大的荣耀。

可艾森豪威尔等人不这么认为。首先,巴顿的部队是先锋,不能让巴黎拖住后退,而此时的德军主力已撤离巴黎。也就是说,巴黎解放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应该绕过城市,将重点放在追击德军主力上。

其次,作为有着400万人口的巴黎城,一旦解放,将给盟军带来不小的后勤压力,会拖累整个战役的进程。而且,法国未来的政局还不明朗,戴高乐并不是美国人理想的人选,现在解放巴黎,时机不成熟。

要知道,巴顿是个“给点颜料就能开染坊的人”,而他又在政治上极其“幼稚”,不分轻重、口无遮拦,再闹出个政治风波,这是艾森豪威尔等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于是,命令巴顿继续前进,其下属的法国第2装甲师留下来攻占巴黎。

令人气愤的是,该师划归第1集团军的第5军。也就是说,解放巴黎的荣誉和桂冠在艾森豪威尔等人的运作下,要戴在他人头上了。然而,军人间的义气他们不懂,8月25日,该师师长在欢迎的人群中大声喊到:“我们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

巴黎的解放,标志着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结束。巴顿的第3集团军在参战1个月多的时间里向前推进了800公里,造成德军损失10万人,而他们仅付出1.6万的伤亡。第3集团军的官兵们以他们的司令是巴顿而骄傲。

“是金子永远会发光”。巴顿的“气场”是任何人都无法遮盖的,跟过巴顿的人都被他军人品质所吸引,在这样的集体中他们有更多的归属感。尽管压制的是巴顿一人,但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些事不用巴顿叫屈,手下就已经替他喊冤了。

恐怕艾森豪威尔等人都要羡慕巴顿的“人缘”太好了,有时候“民意不可违”啊。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巴顿》、《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