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只干不玩,好娃变憨。”这句古语对于现代儿童教育家来说无异于陈腔滥调,但在讨论儿童早教与游戏的关系时却仍然有意义。尽管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早就开始讨论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 但专门的“早教——游戏”理论直到数百年后才开始发展。本文所介绍的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关于游戏在儿童早教中扮演角色的主流观点。
游戏作为治疗手段
1920 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书《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一个精神分析游戏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儿童针对以前所经历创伤事件的一种反复处理机制, 目的在于修复或控制此事件来达到自我满足。
游戏作为治疗手段
游戏作为练习方式
1972 年,布鲁纳声称,儿童游戏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在一个安全的、无危险的环境下排练各种实际生活场景下的行为,通过游戏的训练,当儿童面对困境时就不会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茶话会
游戏作为预备手段
约翰·杜威是 1900 早期著名的理论家。根据杜威的理论,游戏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它对儿童在智力与社交方面的发育能够有所帮助。游戏应该同工作区别开来,它能够帮助儿童成长并进入一个工作的世界中。当儿童成人后,他们不再过于依赖“游戏”,而是从职业中寻找娱乐。儿童的游戏活动是在为他们成为一个正常工作的健康成年人而做的预备。
孩子们在奔跑
游戏作为感知性学习方式
玛丽亚·蒙台梭利,1900 早期的意大利教育家,她假定“游戏是孩子的工作”。根据蒙台梭利的方法——该方法至今仍被一些私立学校采用,最好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也用作学习或想象。 蒙台梭利的游戏是感知性的,它使用一种实用的方式,把日常工具当作沙盘一样。孩子们按自己的步调来玩,教师配合帮助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
蒙台梭利式游戏
游戏作为智力开发手段
让·皮亚杰因为引入了儿童发育的阶段理论而闻名于世。这些发育阶段直接与游戏关联,正如他所说的,智力发育要伴随着儿童经历过这些阶段——同化或操控外部世界来满足需求——装 扮——及适应,或调整自己的观点来适应外部环境或工作。
装扮游戏
游戏作为社交发展手段
利维·维谷斯基建议儿童通过游戏来发展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儿童将会与他人进行社交,学会通过语言和角色扮演来交互。维谷斯基因为引入了ZPD理论而闻名,即近侧发展区间理论。该理论建议,由于儿童需要他们的同类或玩伴来共同成长,他们在掌握每个社交技巧中需要成人的互动,为引入新的成长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在游戏中社交
文章来源
Theories About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By Sandie Rollins, eHow Contributor
Theories About Pla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作者:心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