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小传:包公第29代嫡孙,邓小平接见15次的世界船王
1918年11月10日,包玉刚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包兆龙常年在汉口经商。1931年(13岁),包玉刚中学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做生意。
1938年(20岁),包玉刚在上海进入中央信托局工作。1945年(27岁),包玉刚就任上海市银行营业部经理,后升为副总经理。
(青年包玉刚)
1948年,包玉刚移居香港,和父亲重新白手起家创业。
1955年(37岁),包玉刚成立“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从英国买回一艘旧货船,从印度运煤到日本。
1956年(38岁),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造成航运费用上涨,包玉刚趁机大量增购船只,扩大规模。同时,他与英资汇丰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出任董事。
(包玉刚的第一艘船“金安号”)
1963年,包玉刚入籍英国。
1964年10月,包玉刚回故乡宁波探亲,参观江南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翻看《包氏家谱》,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当时兴奋地大叫起来。
(开封包公祠)
(包玉刚与家人)
1965年(47岁),包玉刚开拓石油运输市场,并成功和壳牌(Shell)、埃克森、英国石油公司等达成合作。包玉刚迅速成为亚洲航运业的领军人物。
1974年(56岁),希腊船王拜访包玉刚时说:“搞船队虽然我比你早,但与你相比,我只是一粒花生米。”
1977年(59岁),环球航运集团拥有1377万载重吨,包玉刚成为“世界船王”!美国《财富》和《新闻周刊》杂志称他为“海洋之王”。
(世界船王—包玉刚)
1978年(60岁),由于石油危机,油轮供过于求,包玉刚开始卖船,成功收购了四大洋行之首怡和洋行的九龙仓集团。
1980年(62岁),包玉刚与中国外贸部,合资成立国际联合船舶投资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建立的首家中外合资公司。
(左二为包玉刚)
(香港九龙仓大厦)
1981年(63岁),包玉刚捐款1000万美元,在北京兴建一所新型五星级国际酒店,以父亲的名字命名,就是兆龙饭店。酒店由邓小平题写店名,并出席饭店的落成典礼。
包玉刚又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资1000万美元建设图书馆,即今天的包兆龙图书馆、包玉刚图书馆。
1984年(66岁),包玉刚再捐款2000万美元,在家乡兴建了宁波大学。
包玉刚为改革开放的中国出钱出力,邓小平曾接见他达15次之多。
(包玉刚与邓小平)
1985年(67岁),包玉刚收购会德丰,与曹光彪、霍英东成立港龙航空。1986年(68岁),包玉刚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签订协议,捐款成立“中英友好奖学金计划”。
包玉刚在香港声誉卓著,是香港太平绅士,还是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名誉博士。
他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帮助制定和实施《中英联合声明》,协助香港主权顺利移交。1991年9月23日,包玉刚在睡梦中逝世,终年73岁。
(万象历史·人物传记写作营的第542篇作品,营员“宁馨儿”的第47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