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西西里岛战役是美、英两军冠军争夺战?

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已发生了根本逆转。苏德战场轴心国损失了160万军队,而在北非英美盟军已彻底控制了该地区,可以说同盟国的战略反攻态势已呈现。但美国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在同盟国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并不明显。

同时,参战较晚的美军处处受到英军的压制,尤其是蒙哥马利等人的强势,常将美军作为掩护自己主攻的配角,这让马歇尔等人十分的不服气。于是,决定在西西里岛战役中,由巴顿带领美军独自承担一个方向上的战役,撇开英国人的束缚。

美军为争得一条独立的攻击方向,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就在北非战场对德意联军最后一役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就开始着手如何在西西里岛战役中突出美军地位。为此,将前线的巴顿调回筹划西西里岛作战计划。在他们看来,谁先制定出合适的计划,谁就有一定的自主权。

这让巴顿十分高兴。在北非为了有仗打,巴顿像个“小媳妇”似的陪着英国人玩,“一而再,再而三”给蒙哥马利当配角,早就受够了。巴顿很快认可“赫斯基8号”计划,这个计划中,美英两军分别从两个方向进攻墨西拿,重要的是各干各的,谁也管不了谁。

其次,打时间差,争取战役话语权。就在英军发起突尼斯战役期间,美军很快就任命巴顿为第7集团军司令准备登陆战役。按照军事惯例,一场战役的话语权大都由最先准备好的一方说了算。这么做既不伤和气,又能获取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巴顿等人选择的进攻路线上有著名的历史名城,像巴勒莫、锡拉库扎曾是汉尼拔等著名统帅们战斗过的地方。由美军攻占他们,不仅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扩大美军的影响,从而获取美国在同盟国的主导地位。

没成想,英国人直接推翻了美军的计划。在他们看来,美、英两军相距甚远,不能相互配合,会影响战争进程,甚至被对手各个击破。其实他们的真实心态,还是希望由美军为他们担任掩护或佯攻,再由英国人捞取最后的战果。

说白了,双方的争议根本不是战术问题,而是荣誉问题。这其实很好理解,但是过于表露自己的强势就不得人心了。双方将领闹得不可开交,蒙哥马利甚至以“最后通牒”的形式推出自己的方案。艾森豪威尔为顾全大局,同意了他的计划。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巴顿没有参与争吵。

英、美两军自联合作战的第一天起,彼此就开始暗暗竞争,他们都将巴顿和蒙哥马利作为两军的代表人物。他们之间谁最会打仗?谁的战果更大?已经不再是个人荣誉的较量,而是牵动着两个国家间的自尊心。但巴顿没有去闹,为什么呢?

一是,害怕失去参战资格。巴顿十分了解自己的脾气,一旦发作起来,一定会将对方骂的“狗血淋头”,而他也很有可能因出口伤人、破坏团结而失去参战资格。因为曾经和海军将领休伊特大吵一架,差点不能参战。这个教训巴顿必须吸取;

二是,不愿老朋友作难。作为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尽管十分看不惯英国人的做法,但为了盟军的团结,有时候会牺牲美军的一些利益。别人可能不理解,但巴顿不愿公开违抗老朋友的意愿,做人不能不讲义气。

当然,蒙哥马利在他眼里是个成不了气候的人。在北非,尽管巴顿一直担任蒙哥马利的掩护和助攻,但他的战术水平,巴顿摸得十分透彻,也根本看不好他。在他看来,未来的战役中,想获取荣誉是靠实力的,不是靠一个所谓的计划。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自然知道巴顿受得“委屈”,专程从华盛顿赶到前线安慰他。巴顿也很高兴能得到上级的重视,他不愿像“怨妇”似的将满肚子的牢骚和怨言向其倾诉,他要做的是,带着上级检视自己的部队,增强马歇尔对自己的信心。

让巴顿高兴的是,他再一次的与海军休伊特合作,这两个“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早在横渡大西洋时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休伊特还专门为巴顿准备了一份礼物——一面特制的第7集团军军旗。这让巴顿十分感动,他要以后的战役中展现美军的强大。


西西里岛战役,一场美、英两军冠军争夺战。

1943年7月10日,登陆行动开始。蒙哥马利轻松地占领了锡拉库扎,美、英两军都进展得十分顺利。但不久,巴顿就遭遇到意大利第1装甲师的反扑,上岸美军没有重火力,一时拿意军坦克毫无办法。更糟的是,德国戈林师也前来助战。

关键时刻,休伊特的海军发挥了巨大威力,几轮舰炮轰击过后,德意联军的进攻就被遏制了,巴顿趁机将船上的坦克优先卸下,装甲部队完成了部署,并建立了稳固的登陆场。随后按照蒙哥马利的计划,向西西里岛纵深预定目标开始推进。

让他没想到的是,进军被紧急叫停了。原来对方发现英军占领锡拉库扎后,开始将主力向英军方向调动,再加上蒙哥马利的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包括德国戈林师在内的4个德意精锐师完成了对英军的阻击防线,堵住了他们通往墨西拿的道路。

叫停的意思就是,提醒巴顿要保护好英军的左翼。遭到阻击的蒙哥马利又临时决定另辟蹊径,沿左翼的124号公路推进,可计划中的这条道路是美军第2军的进攻通道。蒙哥马利决定先斩后奏、擅自行动的做法,让军长布莱德雷十分愤怒。

可巴顿却十分平静,因为他看到了机会。按照战役总指挥亚历山大的要求,他命令布莱德雷的第2军后撤,把通道让给英军。谁知这么一撤,彻底打乱了整个行动节奏,延误了进攻时间。而这时,德意联军调整好了防御部署,英国人还是前进不得。

英军被困,美军也不能闲着。亚历山大准许巴顿的部队在掩护蒙哥马利侧翼的同时,可以用多余的力量进攻其他地方。这其中,亚历山大自己也觉得过意不去,算是给了巴顿一个小小的安慰。但巴顿可是擅长“拿鸡毛当令箭”的人。

只见第7集团军先遣队迅速向前推进,战场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巴顿要的就是这个结果,蒙哥马利的部队被德意联军的主力牢牢困住,可以成为助攻“牵制”对手,而异军突起的美军可以立刻攻占巴勒莫,“策应”英军。

巴顿胸有成竹地将自己的计划告诉亚历山大,英军被困是定局,想要打破僵局,第7集团军必须攻占巴勒莫。尽管亚历山大一心想帮着蒙哥马利,但局势也不容他这么“明目张胆”地袒护自己人。于是,巴顿迅速攻占了巴勒莫。

这一胜利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反响,巴顿也再次成为美国人的英雄,而他的第7集团军也被历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虎狼之师。更让美军上下高兴的是,在这场“竞争”中,英军彻底失败。自此,美军赢得了在盟军的主导地位,英军风光不再。

其实,美军领导盟军是迟早的事情,英国人尽管极力维护自己的地位,但最终还是国家实力说了算。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巴顿》、《二战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